唐代金银器

作者:李晶晶

唐代金银器0( 唐代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

今年5月14日,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举行的“肯普藏重要中国金银器”专场拍卖会上,共有126件拍品,仅3件流拍,成交率高达97.6%,共创造了931万英镑的佳绩,大大高于此前预估的158万~210万英镑的总成交额。其中,一件中国唐代“五曲折枝簇花纹镏金大银盖碗”和一件唐代“双鸭绶带纹莲瓣形镏金大银碗”分别拍出158万英镑和114万英镑的高价(5月14日汇率为:1英镑对13.61元人民币)。而它们在拍卖前的预估价只在30万英镑左右。

“对于这样一批中国唐代金银器来说,价格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偏低。”就在大家惊呼此次拍卖高额成交的时候,却有专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观点的对错且不做评说,不过这批藏品能出现在拍卖会上,倒是另有一番说头。

拍卖会上的物品来自瑞典实业家约翰·肯普(Johan Kempe)的个人收藏。肯普曾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5届夏季奥运会上,获得男子网球双打亚军。退役后,肯普将自己家族的伐木公司扩展成一家大造纸企业,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对中国艺术的爱好,肯普开始收藏中国的金银器和瓷器。他于1953年和1964年出版的中国金银器和白瓷收藏图录曾一度被视为研究同类文物的标准参考指南。

1967年肯普去世时,将这些收藏传给了两个女儿——韦罗妮卡(Veronica)和黛安娜(Diana)。从这时候开始,这些珍贵的器物就成了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馆长波·盖林瑟威德(Bo Gyllensvard)的目标。

不过,在如何处理这批财产上,韦罗妮卡和妹妹黛安娜的意见并不一致。分歧越来越大,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这些藏品卖掉。1993年,她们让伦敦古董商吉瑟普·埃斯肯纳茨(Giuseppe Eskenazi)对藏品进行了估价。“这项工作很困难,因为这些收藏分布在2个大洲的3个地方。”这个伦敦古董商说。此后就没有再听到有关这批藏品更多的消息了。

唐代金银器1( 唐代錾花金碗 )

两姐妹要出售父亲藏品的想法没有改变,盖林瑟威德介绍了一位来自哥德堡附近的实业家安德斯·韦兰德森(Anders Welandson)给韦罗妮卡认识,并告诉她安德斯准备买下这些藏品并把它们放在当地一家博物馆展出。1998年他们签订合约,其中有一条明确声明,在签约后的10年内,这些藏品不能出售。这对姐妹认为,这些藏品从此安全了。第2年,在一个名为“远东艺术馆”的地方举行了“卡尔·肯普藏品展”,短暂的展出后,这批藏品就又没有音信了。盖林瑟威德也在2004年去世。

2008年初,有消息说苏富比准备在香港地区拍卖肯普收藏中的一部分——明清金器,随后还会有更多藏品将被拍卖。韦罗妮卡在接受《国际论坛先驱报》采访时曾说,当她听到这个消息时,她完全崩溃了。事实上,韦兰德森严格按照合同条款里面所说的,是在10年期满后,才把肯普的收藏卖给了一群在新加坡的投资者,而后这些人又把它们转给苏富比拍卖行。如此一圈下来,有了这次的拍卖。

唐代金银器2( 左至右为:唐代忍冬动物镂刻纹大银碗;宋代牡丹纹龙首柄金杯;唐代双鸭绶带纹莲瓣形镏金大银碗 )

肯普藏品的第一场拍卖是4月11日在香港地区举行的“帝廷金辉——珍贵明清御制金器”专场拍卖。这次拍卖,仅17件拍品就拍得1.7亿港元。没想到仅1个月,肯普的藏品在伦敦又一次创出惊喜。

“像这种成规模、成系统的金银器拍卖,这么多年来,国内外应该就属肯普这次了。中国是一个贫金、贫银的国家,所以金银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地位不相上下。在国际上金银的价格差距非常大。中国对金银器的崇拜与追求,至唐代达到了狂热程度,其原因在于人们对贵金属本身价值的认可,特别是皇室及贵族对它们的推崇,以至于地位非同一般。此后在辽、金甚至到宋代,以金银制作成工艺品还是极为重要和常见的。直至瓷器出现后,金银被制成工艺品的数量逐渐降低。当朝代更迭而进入战乱时期,一些金银器往往又会被熔解,以充当货币的功能,这样使传世的金银器数量不断减少;而出土文物中,金器一般能完好保存,而银器因不耐腐蚀,能保存下来的则少之又少。现在国内在金银器收藏方面能成系统和规模的尚无一人,因此伦敦苏富比这次拍卖的肯普藏中国唐代金银器尤为重要。”专家如此告诉记者。

5月14日,伦敦苏富比拍卖行里,各路高人悉数到场,甚至连谢赫·沙特(Sheik Saud)也拿着一块编号为L090的号牌亲自到场举拍。谢赫·沙特是卡塔尔国家元首埃米尔的堂弟,由于这位39岁的王室收藏家很少公开露面,并且经常更换代理公司,没有人确切知道他的账单上究竟是几位数。不过即使按照最粗略的估算,谢赫·沙特用在收藏方面的花费也绝对不会少于数亿英镑。此次拍卖会亲自到场,想必是这些藏品对他极具诱惑力。此前从来没有地位如此高的海湾地区的艺术品买家公开进入过这个领域。

谢赫·沙特对于带有异国风情和中东特色的藏品从来都不会放过,仅看去年伦敦举行的一系列伊斯兰艺术品拍卖会上他的表现,就可以知道他的执著了。几场拍卖会下来,让他一口气花出了1500万英镑,一块估价5000英镑的17世纪的伊朗陶瓦,谢赫为它掏出了94850英镑,另一件同样出自波斯萨法威王朝的陶瓦也卖出了31070英镑的高价。除了这两块陶瓦,谢赫·沙特还花63万英镑买下了一把17世纪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的匕首,而这把匕首原先的估价是4万英镑。他同时还以300万英镑买下了一只17世纪的玉制长颈酒瓶。最令人咋舌的是,他居然以90万英镑的价格购进了一只由红玛瑙制成的打蛋器把手,这个价格是原估价的113倍。

拍卖开始时,前20件拍品皆被谢赫拿下,它们几乎都带有异域特征。两块小小的金匾,上面刻着斜靠的猪,风格极像西提亚风格,这对藏品的价格一直抬到了6.65万英镑。这是谢赫·沙特所买到的一大堆藏品中的第一件。埃斯肯纳茨试图拍一件公元前5世纪的剑,但是谢赫·沙特出了比估价高出13倍、高达33.47万英镑的价格拍得这件藏品。

很长一段时间,埃斯肯纳茨都是谢赫所拍得物品的第二高出价者,直到“五曲折枝簇花纹镏金大银盖碗”出场的时候,埃斯肯纳茨才得以捧走了这个至今为止所知道的唯一一个保留了盖子的碗,它以158万英镑的成交价拿下了全场第一。而谢赫·沙特也随即以114万英镑的价格拿下了一件唐代“双鸭绶带纹莲瓣形镏金大银碗”。到拍卖结束,谢赫拍下了全场99件藏品。

“金银器因为数量少,所以没有标尺来衡量它们的价值。藏品的价格必须要在一定量的情况下,才能有比较,才会有攀升、上涨的空间。虽然无法估算这些金银器究竟价值多少,但如果和现在动不动就过千万元的明清瓷器来比,只能说买家捡了一个大漏。”那位专家略带遗憾地说道。

谢赫·沙特曾经说:“当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被出售时,它的价格永远不会太贵。”■(文 / 李晶晶) 文物苏富比谢赫伦敦肯普金银器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