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V.S.投机者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政府V.S.投机者0

5月29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宣布,已经对美国石油市场可能存在的价格操纵行为展开广泛调查,调查对象是原油在购买、运输、存储和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正当行为。这种不正当行为被解释为“操纵和欺诈”。随之而来的是国际油价一周内暴跌10美元,大宗商品市场又是一轮过山车行情。

橡胶因具有石油属性,反应最为猛烈。东京工业品交易所期胶5月27日涨到340日元/吨,创下28年来新高。但就在日胶创出新高之时,CFTC声明不期而至,日胶由342.8日元/吨回落至5月30日的315.44日元/吨,短短4个交易日跌幅达8%。国内胶市涨势比日胶猛烈得多,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的天然橡胶期货自4月底开始从短期底部启动,一个月累计涨幅达到35%,现货价格也达到2.55万元/吨。伴随着5月29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多头资金获利平仓,橡胶市场自4月下旬开始的持续大幅走高进程终于迎来了一次大幅度的跳水,5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胶全线跌停收盘。大宗商品期货似乎也因此将由牛转熊。

橡胶之前,商品市场中的另一个标杆性产品铜就有被操纵的迹象。4月10日,伦敦期铜电子盘盘中上摸8815美元/吨新高,随后就徘徊不前了。投机资金此次在历史高点上盘桓不前,但又时不时做出突破的模样,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逼仓。在需求并不强劲的情况下,伦敦铜库存仓单每天减少近20%,而期货多头持仓量却没有明显减少,一直稳定在27万手上方。随着交割日临近,多头试图逼迫空头因无法“交货”而平仓认输。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是伦敦铜的交割日,过了这一天,铜价便开始阴跌,一个半月竟跌去1000美元,可见多头的操纵行为得逞,高位套现后,铜价开始向基本面靠近了。国内铜市则是以跳水方式和国际价格靠拢,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力品种808一个月内价格从6.5万元/吨跌到6万元/吨。即使是汶川地震,国内投资者屡次试图借题发挥,也未能挽回颓势。

如此看,商品牛市的终结指日可待。索罗斯在国会听证时曾表示,价格操纵行为已经影响到国际油价,国际油价的飙升看起来越来越像一个泡沫。只要世界各国管理机构联手,将操纵者清场,商品价格就将恢复到合理水平。这一清场也的确立竿见影,据CFTC随后公布的期货持仓报告显示,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基金净多头头寸的持仓从5万手下降至2.6万手,基金净多头头寸减少了将近一半。同时,商业净空头头寸也从2万手下降到1.1万手。表面看,推高国际市场的炒家们被吓跑了。

按纽约商业交易所的持仓分类,持仓分为基金持仓和商业持仓,基金净多头为正数意味着基金普遍看多。严格地说,投机净多头减少与商业净空头头寸减少都是看淡市场的表现,并不能解释为市场操纵者逃离。政府的姿态影响了参与者的判断,使他们不得不在一个低的价格平仓了结罢了。对于操纵者推高了原油价格的说法,很多人不以为然,美国政府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自去年6月油价从60多美元开始启动起,随着油价不断创出新高,对冲基金和投机者实际上是逐步减仓的,他们在原油合约上投入的资金已经大幅减少了80%。而现在纽约商业交易所里原油期货134万手合约的数量也并不比去年初原油价格低迷的时候多,并且,基金操作中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近期基金净多头最高数字出现在3月16日,正是油价涨到了一个相对高点,即将下跌的日子。

双方争执不下,市场却给出了答案。6月5日和6日,连续两天,石油价格大涨,其涨势之猛在这样的龙头品种中极端罕见。两天的上涨弥补了一周下跌的结果,原因则是美元疲弱和科威特发生的一起炼油厂爆炸。美元对欧元的贬值幅度远远不及石油价格的上涨,并且,此时所谓“石油上涨的幕后黑手”已经被清场,油价还有如此势头,足以说明油价的操作者不是对冲乃至共同基金了。

大宗商品市场的决定因素,虽偶尔有被操纵的可能,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供求。当今的世界,欧洲CPI达到了3.6%的高位,美国也在4%以上,越南又出现了经济危机前兆,俄罗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是通胀高企。各国都在寻求方法平抑物价乃至平息舆论,投机者很容易被当做“替罪羊”。继调查石油交易之后,CFTC又宣布将对农产品交易进行调查,欧洲国家也做出了类似决定,可是这些仍不能阻止石油等商品价格创纪录。西方国家连续降息致使游资泛滥才是商品价格暴涨的根源,舍本逐末地讨伐投机者,更使人怀疑这些国家压制通胀的诚意,致使商品价格变本加厉地上涨。■ 政府纽约商业交易所投机者持仓期货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