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都江堰救助孩子的心灵
作者:贾冬婷( 5月23日,聚源中心小学的5位孩子用手摆出五角星形状
)
5月12日大地震过后,我们全家每天都守在电视机旁看滚动播出的画面,一直到夜里一两点钟。这次地震中很多教学楼倒塌,孩子们都在里面上课,最让人觉得惨痛的正是这些无辜死亡的孩子们。我和我爱人都是中学老师,看到这些孩子和我们的学生、我们10岁的女儿一样如花般的年纪,全家人感同身受,一起流泪。
后来我想,与其在家流泪,不如做点实事。我是郑州一中的专业心理老师,从事儿童心理教学和研究13年了,为那些无辜死亡的孩子们感到悲痛的同时,我也在担心那些在灾难中逃生的孩子。看到现场同学、老师死亡的场面会给他们的心灵留下很大的创伤,他们会情绪低落、少言寡语、高度警觉,脑子里会时而回闪灾难场景。还有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往往会变得呆滞、沉默,闭口不谈父母,心理结构遭到破坏。
从国内外资料来看,心理救援也有一个“黄金72小时”,最好在这段时期内着手进行心理干预。比如被救后,需要亲人、朋友一直在担架旁陪伴、呼唤、抚慰,有条件的话要进行专业心理救治。在灾难初期,人们往往会把焦点集中在抢救孩子生命,逐渐稳定后,心灵重建比物质重建更重要。
在我的印象里,我国灾后心理救援的开启是山西沁源21个孩子出操时被大货车轧死事件之后,北京专家赴当地进行儿童心理救治。之后是2006年台风“桑美”登陆浙江后,浙江省组织了心理专家援助灾民。但我们未建立起系统的心理预警机制和干预方案,这要依靠长期的灾后心理研究。
这次汶川8.0级大地震世界罕见,伤亡惨重,对成人的心理伤害都很大,何况孩子,所以国家和心理学界这一次格外重视孩子的心理重建。团中央在5月14日发出倡议,号召各省招募“赴灾区心理专家援助团”,河南12355志愿团被批准首批进入灾区。团员构成的基本要求是具备相关资质、咨询过2000个案例以上的专家级心理咨询师。河南一开始有1000多人报名,层层筛选出15人,5月20日奔赴灾区。
( 来自唐山的医生黄文富在灾区为患者服务
)
因都江堰的聚源中学、向峨小学等学校孩子死伤惨重,我们的救助地就选择了这里。这座以旅游闻名的城市,沿途随处可见坍塌裂缝的房屋,但还有看不见的更大的“裂痕”,藏在人们心里。20日夜零点到达设在都江堰体育馆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当晚预报有强余震,外面雨下了一夜,地面太潮湿,我们15人就都在车上凑合了一夜。但我们内心有股强大的力量,恨不得马上就投入工作。第二天才在指挥中心外面的草坪上搭了两顶白色大帐篷,在周围的红、绿、蓝色帐篷中很显眼,我们称之为我们的“白宫”。“白宫”每天都留人值班,为灾民现场咨询。
我被推选为志愿团队的督导师。平时我们遇到的心理问题一般针对个体辅导,多是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心理问题,但大灾面前是一种集体性心理问题,我设计了一些针对性的团体心理活动。因为一起经历过灾难,本身就有一种相互支持的力量,这种团体心理游戏符合心理发展规律,可以在活动中体验爱、支持,逐步走出阴影。
5月21日一大早我们就出发走访灾民点。在四川农大分校附近,我遇到一个初一的女孩,眼睛很明亮,很可爱,但跟她交流发现,她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些忧郁。她问我:“叔叔,我想知道,什么是地震?有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受伤?”表面上看,这样的孩子没有在地震中失去亲人,只是房屋受损,他们表面上看来正常,对地震想要更多了解、对余震恐惧,是一种普遍心理。但对孩子要采用形象化解释,我问她:“吃过鸡蛋吗?鸡蛋最外面是蛋壳,中间是蛋青,最里面是蛋黄。地球也像这样,地壳就像蛋壳,地幔就像蛋青,地核就像蛋黄,由于岩浆的碰撞,引发地震波,引起地动。”然后拿出一张纸,引导她说出避震的方法,把不正确的划去。灾难来了之后,很多人想要强迫自己遗忘,其实这样会在孩子心里形成非理性恐慌,帐篷里稍微一动,就惊恐万丈,就像那个童话“咕咚来了”。
之后几天我们调整了方案,因为发现灾民点分散,孩子不容易集中,心理救助的效率不高,决定去一些受灾惨重的学校进行集体咨询。22日一天的工作是从灾难发生地聚源中学开始的,地面上厚厚的白灰掩饰不住浓重的气味,坍塌的废墟前,花圈和收音机里循环往复的“南无阿弥陀佛”,悲凉得让人落泪,也让我们进入到这些受伤孩子的心中。15岁的向利,成为一个让人感慨的生命奇迹,她躲在空隙里面,竟然毫发未伤,而同班66个同学,有41个已离她而去。这个平时爱动爱跳的小女孩,突然变得文静乖巧,后来得知有两名受伤的同学被迫截肢后,向利变得更加沉默。这种沉默的气息,震灾发生后一直在聚源镇飘散,这种恐惧,不仅仅藏在向利一个人的眼睛里。我把这些孩子分为飞虎队、火箭队、先锋队、飞翔队、绝对组合,让他们呐喊共同的口号发泄痛苦,在集体中重新获取力量。向利觉得:地震中,我就像一根无助的小草,但是现在,我感觉到大家的力量,我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没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
23日来到向峨乡山上的海虹小学,孩子们已经在帐篷里复课了。我们注意到一个大点的孩子,不吭声,仅有一些小动作,无论老师采取什么法子,她就是不理会。她是向峨中学的董芝,地震时正在教学楼4楼学习,教学楼垮掉后被埋在废墟中,海虹小学校长霍天学将其救出时已全身伤痕累累。她的班主任老师在地震中遇难了,同学朋友也失去了许多。张莹老师以她为个案,介绍了一套心理康复方案:一是支持她把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写在信里;二是用书法、绘画与逝去的老师同学交流,而不是发呆;三是限定自己每天对其思念的时间,并逐步循序渐进地缩短时间。
我们心理救助团队在这里的短短几天,让孩子们把恐惧、悲伤释放出来,但这只是一个心理重建的开始,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因此,我们邀请家长、老师一起参与,对他们做培训,并且和向峨乡海虹小学、幸福小学建立长期联系,随时提供帮助。这样,孩子日后才能体验到更多人的支撑力量,最终建立信心。在心理专家看来,别人的力量都是外在的,最终要靠自己内在的力量。我们能做的是点燃孩子心中希望的火种。 心灵孩子都江堰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