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到25日,身边的面孔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吕忆涵12日到25日,身边的面孔0( 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用绘画释放心里的紧张情绪 )

5月12日,一个在报社做记者的朋友当天晚上就奔赴了四川灾区。5月18日,废墟上的搜救工作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我收到了他发自重灾区北川的一条短信:“一个同事从北川一中的废墟里捡回了两本日记本,我翻了一下,都是写到5月11日。其中一本是高一的一个女生写的,最后一页抄了一首英文歌词,第一句就是:‘如果你要远行,你会看到我在哭泣’……今天又看到一队战士送一个孩子去急救,医生说孩子已经死了,战士们都不相信,央求医生:‘大夫,再看看,再看看吧。’当时我忍不住又流泪了,战士们不是去完成一项政治任务,他们是在进行一场捍卫生命的战斗啊。”——从认识到现在,这是这位朋友发给我的最长的一条短信。拿着手机逐字逐句地看,每一个字都像有沉甸甸的分量,把我的心拖拽着往下沉。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我的母亲前两天刚从老家来北京,哪里也不去,天天在家看“央视”新闻频道的地震报道。这是她第一次来北京,却仿佛所有的京城美景都已经失去了色彩和趣味——她情愿一个人待在家陪着灾区的画面沉默或流泪。哀悼日的中午,母亲突然问我,西南方在哪里?我诧异地指着屋子的一个角落。“四川是在我们的西南方吧?14时28分要默哀3分钟,你也要面向西南方。”看着年过半百的母亲如此认真执著的眼神,我郑重地点点头。14时28分,整个中国停顿了3分钟,每个人的心都在这3分钟里被洗涤。生与死、自然与人类、灾难与幸存、流泪与坚强……我独自在房间里关上房门,朝向西南方,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我知道,此时在另一个房间,母亲也正对着四川的方向。在房间外,这3分钟里,所有活着的中国人都把心朝向了四川的方向。

5月22日,一个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从地震灾区打来电话。他们的医疗队已经在灾区奋战了10天,废墟上的手术台每天都要经历或大或小的余震。每当余震袭来,人们下意识地寻找安全地带,而正在手术的大夫却从不停下,依然从容、镇定地继续手术。他说到这里,长久沉默。从电话那端传来的,是身处险境却更加坚强的力量。

5月24日,丈夫和我商量,想领养一个灾区的孤儿。他告诉我,这个孩子在我们身边,我们将会永远感恩地面对人生。

5月25日,家里一盆不知名的植物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这是从朋友家随手折下的一小段枝干,插在花盆里,也没有特意照顾。经过几个星期,它小小的身躯却凝聚了强大的力量,把自己的美丽坦诚地绽放开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长长的短信、面朝西南方的母亲、废墟上的手术台、丈夫温暖的手、粉红色顽强的花朵……以无比灼热的方式一一印在我的心上。 25日到身边面孔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