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帐篷大调运

作者:魏一平

救灾帐篷大调运0( 5月15日,安县西宛中学受灾居民安置点 )

5月12日:帐篷5万顶

5月12日下午15时,从国家地震局确认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后,民政部救灾救济司的李成就开始给四川省民政厅打电话,“但是电话一直打不通”。李成所负责的工作主要是调度分布在西安、天津等地的10个民政部救灾物资储备库(以下简称“中央库”),“中央库里储备的物资全部是帐篷,虽然前方情况不明,但震级达到7.8级,肯定需要大量帐篷。”李成告诉本刊记者,他马上给西安、郑州等地中央库的负责人打了电话,“坚守岗位,随时等候调运通知”。虽然成都也是10个中央库所在地之一,“但由于库存量较少,且当地通讯不畅,肯定需要从外地大量调运”。

15时40分,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李学举紧急启动国家应急救灾Ⅱ级响应。16时,西安中央库的关居正处长又接到了李成的电话:“准备5000顶,马上装车。”关居正立刻联系西安铁路局货运部门,同时组织帐篷出库。不到18时,拖挂了10个车皮的火车就已开到库里。“西安中央库是向地方储运公司租用的,建有铁路专用线,火车可以直接开进来。”关居正告诉本刊记者。

17时不到,四川省政府反馈给国务院的求援信息转到民政部救灾救济司:“需要帐篷5万顶。”此时,民政部部长李学举正随温家宝总理,在火速赶往灾区的路上。李成提供给本刊记者的时间表显示,从晚上20时10分到20时30分,短短20分钟,南宁、武汉、郑州、合肥四地的中央库都已开始行动起来。

20时20分,正在回家路上的郑州中央库负责人费忠中接到了李成打来的电话:“马上往灾区调运1万顶。”他急忙掉转车头,一边往回赶一边联系火车站和搬运公司。21时10分,待他返回仓库的时候,30多台大型运输汽车和100多名搬运工人已经各就各位,省民政厅厅长、党委书记等领导也已抵达,装车马上开始。

救灾帐篷大调运1( 5月14日,离开北川前往绵阳避难的人们 )

21时30分,合肥中央库的时光主任接到了民政部下达的具体任务量——1.5万顶12平方米的单帐篷。看到30多位搬运工显得力不从心,他马上向安徽省应急办求援。夜里23时,由安徽省武警总队调集的500多名官兵和25辆军车赶到仓库,省政府秘书长与省民政厅厅长赶来坐镇指挥,“看到装车速度明显加快,心里踏实了一些”。

与此同时,南宁中央库的14台运输车和200多名搬运工也已经开始行动,他们的任务是1万顶帐篷。由武汉中央库调运的1万顶帐篷也已开始12小时不间断连续作业。前方又传来消息,震灾波及地区扩展到陕西、甘肃等地,民政部于是紧急决定,由西安中央库追加1000顶帐篷,改用汽车运输前往陕西受灾较重的汉中地区。至此,截至13日凌晨,民政部调运的中央救灾帐篷达到5.1万顶。

救灾帐篷大调运2( 5月16日, 来自紫坪铺的一对母子相互安慰 )

5月13日:空运!空运!

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某一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时,需由国家减灾委主任启动Ⅰ级响应。5月12日22时15分,正在国外访问的国家减灾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批示,即刻将国家应急救灾响应等级提升为Ⅰ级。

“各地民政部门每隔30分钟向民政部报告情况,民政部每隔2个小时向前方指挥部报告一次情况。”

一方面是不断加重的灾情报告,一方面是道路损毁造成的运输困难。5月12日夜里23时,跟随温家宝总理先期抵达灾区的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副司长邹铭发回了新的调运命令:“空运!空运!要最快的速度!”这时,由于第一批调运的救灾帐篷全部采用铁路运输,大部分还在装车过程中。

当天夜里,由沈阳方面联系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安排的3架波音747货包机率先就位,负责调运沈阳中央库的4000顶帐篷。“由于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紧急的调运,各地中央库的负责人刚开始不知道联系哪些部门,有的联系民航局,有的联系机场。”李成告诉本刊记者,“我告诉他们,直接联系航空公司就行了,与此同时,部里跟民航局协调,争取最快速度。”

天亮了,一夜未眠的各地中央库陆续装车完毕。13日早晨6时50分,300多人忙活了整整12个小时之后,西安中央库率先完成装车出库。7时53分,运载着5000顶帐篷的专列从西安西站出发,成为第一批启运前往灾区的救灾物资。负责运送合肥中央库帐篷的30节车皮在13日早晨和中午,分两辆专列启运。装载南宁中央库帐篷的14节车皮也于中午11时30分出发。

上午10时,在已经启程前往郑州火车站的运输车上,河南省救灾中心的韦保新接到民政部打来的电话:“前方救治伤员需要大型帐篷,火速追加650顶36平方米的大帐篷。”工人即刻返回装车,下午14时30分,由18节车皮组成的专列从郑州东站出发。

火车出发的同时,空运命令不断下达。13日早晨9时,由天津方面联系的2架翡翠航空货运代理公司的波音747货包机落实,晚上20时又增加2架,共负责运输8600顶帐篷。下午14时,由哈尔滨方面联系的5架南方航空公司波音747货包机落实,负责运输1.052万顶帐篷。

5月14日下午18时,当本刊记者赶到天津中央库的时候,第二批次空运帐篷的装车工作已近尾声,由武警天津总队派出的近百名官兵已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小伙子们已经筋疲力尽,不得不每隔半小时休息两三分钟,第一支队副参谋俞建民站在已经装上车的帐篷上给大家鼓劲儿:“再坚持一下,还有最后一车,前线很紧急!”

入夜,天津滨海机场货运区内灯火通明,来自武警天津总队二支队的百余名官兵在这里负责卸车、打包、装机。天空下起了小雨,不时还有雷电,来自翡翠航空货运代理公司的谢经理告诉本刊记者:“飞机已经准备好了,只要天气允许,能早走就早走。”

但是,由于种种技术条件限制,有的地方无法空运。5月13日下午14时左右,合肥中央库主任时光接到空运命令后,即联系东方航空公司,很快敲定方案,下午16时货包机能到达。但合肥机场很快反馈消息说,机场的货运设备只能满足60吨以下的货机,而波音747货包机的载重高达120吨。东航提出可否把帐篷先拉到上海再空运,电话请示民政部后,为避免周折,决定仍采用铁路运输。同时联系空运的郑州、南宁也因无法及时找到货包机,而改为火车运输。

好消息也有。这天下午16时开始,3架货包机陆续由沈阳机场出发,沈阳中央库的4000顶帐篷成为率先运抵成都机场的救灾帐篷。

5月14日:有多少运多少

至5月14日凌晨,除地处灾区的成都中央库和正在建设中的长沙中央库以外,西安、武汉、郑州、合肥、南宁、沈阳、天津、哈尔滨等8个中央库已全部开始往灾区调运救灾帐篷。“但前方指挥部反馈回来的需求量仍在不断增加,由最初的5万顶,一下子增加至60万顶,后来又增加到100万顶,缺口太大了,中央库的库存远远不够。”李成告诉本刊记者。

13日下午17时10分,正在回家路上的郑州中央库负责人费忠中又接到了民政部打来的电话:“把库里剩余的1000顶单帐篷全部发完。”这已是他第二次在回家路上接到紧急调运通知了,灾后的这近30个小时,他只吃了一顿饭,还没顾上睡觉。费忠中马上折回库里指挥装车,由于无法及时协调到货运包机,民航答应用客机捎运,但每次只能带4吨,而1000顶帐篷重达六七十吨,只好又改为铁路运输。晚上21时,火车启程。14日凌晨,在库里值班的费忠中接到了李成发来的短信:“辛苦了!邹铭司长指示大家休息好!明天一早第一时间把库里所有救灾物资装车运往四川。”他告诉记者:“这几天不打算回家了,直到完成抗震救灾任务再说。”

类似这样的通知陆续下达到合肥、哈尔滨等地的中央库:“有多少运多少,第一时间全部运往四川、甘肃等灾区。”由于大量救援人员驰援灾区,铁路方面的运力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原先20节车皮编一个组,现在不得不改为四五节车皮就编一个组”。民航包机也变得异常忙碌,同时,由于前方通往北川、汶川等重灾区的道路尚未完全打通,大量救灾物资只好滞留在成都机场。到14日下午,由天津、沈阳两地中央库调往甘肃地震灾区的2.47万顶帐篷已改为全部由军队负责运输。

哈尔滨中央库是离此次灾区最远的一个库。从14日凌晨3时第一架货运包机起飞开始,已有5架货包机搭载救灾帐篷陆续飞抵成都。据李成介绍,至15日凌晨,隶属于中央库的居住用单、棉帐篷与教学用单帐篷总共14.546万顶已全部开始前往灾区调运。哈尔滨中央库的主任助理宋作州告诉本刊记者,装载最后一批5200顶棉帐篷的24节车皮已于18日凌晨4时启运。至此,中央库已全部清空。

由各地负责提供的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几乎与帐篷的调运同时展开。从前方灾区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救灾帐篷仍是灾区最急需的救援物资之一。李成告诉记者,由于前几年民政部发往各地的救灾帐篷,在用完回收后一般会选择留给当地,“一来为了节省运输、清洗成本,二来便于以后就近使用”。15日,民政部紧急与各地方政府协调,又向四川和甘肃地震灾区分别调拨救灾帐篷5.208万顶和2300顶。

民政部救济救灾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6日14时,民政部共向各地震灾区调拨救灾帐篷18.146万顶。其中,向四川灾区调拨救灾帐篷14.886万顶,已运抵9.728万顶;向甘肃灾区调拨救灾帐篷3.06万顶,已运抵3500顶;向陕西灾区调拨救灾帐篷2000顶,已全部到位。

按照每个帐篷居住4~5口人计算,此次受灾人数多达千余万人,即便加上各地民间捐赠,帐篷缺口仍然巨大。17日下午举行的四川省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表示:“大批食品、饮用水、药品、器械等救援物资正急速运往灾区,但帐篷仍然十分紧缺,初步预计还需要260万顶,才能基本保证受灾群众的住宿、上学、治病和救灾人员的住宿。”

眼下,救灾帐篷大调运仍在继续。早在14日下午,民政部就已启动紧急采购程序,“计划向有关厂商采购帐篷13.9万顶,采取边生产边发运的方式,力争以最快的速度送达灾区”。16日晚,民政部又紧急追加采购数量,“安排采购部分36平方米大帐篷,解决灾区学校和医院急需。同时,紧急协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立即采购部分活动板房、简易房投入灾区”。李成告诉本刊记者,往常中央库的供货商不过十几家,现在一天之内就接到100多家厂商的电话,纷纷表示要24小时开工赶制,“但要完全依靠救灾帐篷解决住宿等问题不太现实,必须采用投靠亲友、建简易房等多种方式。毕竟,灾区重建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救灾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