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上空的鹰 ——汶川地震中的空中救援部队

作者:蔡伟

( 什 邡 直到15日,空降兵所属黄继光生前所在团600名官兵,徒步行进7公里山路,首批抵达什邡市北部伤亡最重的红白镇开始救援。随空降兵抵达灾区的6支野战医疗队也全面展开救治、消毒、巡诊工作。 红白镇与外界联系的"堵点"在15日下午16时许终于被打通,大批救援部队得以进入。 截至5月19日,什邡市在地震中已经有3540人遇难,31970人受伤,其中位于什邡西北的蓥华、金花、洛水、红白、八角等镇的损失最为严重。 )

特殊的快速反应部队—— 空降兵野战医疗队

我乘坐的川航8882号航班空客A321抵达成都双流机场后,透过飞机舷窗,3架巨大的四引擎喷气式运输机在机场上格外醒目,巨大的机体和飞机形状与民航通用的波音和空客飞机迥然不同。这是俄罗斯制造的伊尔-76MD型大型运输机。一架红白蓝三色涂装的是从俄罗斯飞来运输救援物资的,其余两架以机身中部的深蓝色条状涂装分割机身上下半区的白——蓝绿色涂装,机首驾驶舱后上部用深蓝色写有“中国空军”字样。这就是中国空军空降兵部队运输师的运输机。李菊成告诉我,他们野战医疗队就是乘坐空军的伊尔-76抵达四川救灾的。

李菊成是空军武汉457医院院长。李菊成说,457医院实际上是空降兵部队的直属医院。解放军某部在上甘岭一战一举成名,战后被选定为解放军空降兵部队。原因是因空降兵在战时所降落的地点,都是为敌军所包围、最险恶往往也是最缺乏后援的险地。四川大地震发生后,最先大规模出动的正是空降兵部队。空降兵医疗队也当仁不让,李菊花说,他们这次组织野战医疗队迅速出动,所带装备和人员编制,与战时别无二致。

我们在野战医疗队的绿色数字迷彩帐篷外。小型柴油发电机在突突响着,消毒用高压锅在路边“吱吱”地冒着气。野战医疗队驻扎在德阳什邡市的什邡广场,位于成都以北约60公里处。什邡的大小几个广场此时已经聚集容纳了数千名从西部山区受灾乡镇逃出的受灾群众,志愿者们在分发简单的食品——热气腾腾的粥,一袋袋分装的馒头,使用的是一次性纸碗筷。人群没有任何焦躁和不安。一名专门从成都来送食品的志愿者说,除了政府提供的大量救灾物资,灾区很多食品和饮料由志愿者提供。他本人在成都西郊郫县的高科技园工作。地震后,公司每天采购食品和快餐,由员工驱车送达各灾区。而李菊成带领的医疗队则是解放军派出的52个军队医疗队之一,他们为受灾群众提供的是生命的救助。

医疗队一共50人。包括多个科室,主要以外科为主,同时抵达的还包括大批空运来的医疗设备。李菊成说,医疗队携带的100多台大小设备,绝大部分平时就已经封存待命。空降兵野战医疗队虽然平时没有人员编制,却有一整套应急方案。只要有任何突发事件,便按照方案从各科室抽调人员,战时编制便临时形成。

( 5月13日,北川县黑鹰飞行员与部队指挥员商议飞行计划 )

广场边医疗队的帐篷整齐有序,紧贴着广场的绿化带。骨科主任王忠仁带我参观这些由帐篷搭建的野战医院,最小的帐篷是军人居住用,帐篷内垫在砖头上的胶合板铺着雪白的薄被。行军床则是配套给病人使用,帐篷通风透气,顶部还有防雨的通气口。从住宿、手术、检测到病房,各种帐篷大小不一,各有专用。3个医护帐篷,每个拥有8个病床和一名专门的医护人员,已经几乎住满病人;一个手术帐篷,拥有一台麻醉机和两个手术台,能同时进行两台大型手术;一个检测中心,拥有胸透机,洗片机,尿常规和血常规检测等多台精密仪器。所有的设备被安放在军绿色的标准塑料箱上,这是设备台,也是运输箱体。

放射科主任高志告诉我,虽然野战医疗队与医院相比规模小,但所有检测设备和大医院别无二致。他特别演示了如何在野外环境下冲洗透视胶片,这是进行手术所不可缺少的环节。高志特别说明与常规医院不同的是,他们携带的所有检测设备都可以通过这些大小不一的标准化绿色箱体空运。457医院医疗队的人员和设备不但可以进行机降,甚至可以通过降落伞直接进行战区空投。完备的医疗条件和反应速度是这个医疗队的特别之处。

四川上空的鹰 ——汶川地震中的空中救援部队2( 5月14日夜,北川县仍在坚守的战士 )

汶川地震官方确认时间是5月12日14点28分。457医院医疗部副主任明平静说,就在当晚20点,医院接到了空降兵总部准备出发的号令,要求医疗队所有人员设备必须在13日凌晨6点做好出发准备,并于上午8点赶到武汉阳逻机场。这不到6个小时的时间内,医疗队必须准备好共约10吨重的物资设备,包括医疗器械、药品以及所有参与人员个人用品。

与其他许多军队医疗队一样,457医院医疗队直到上飞机后都不知道要去哪里。伊尔-76虽然没有民航客机那样舒适,但飞机空间大,舱体宽敞,同样是在8000米以上飞行。明平静告诉我,这种飞机唯一的缺点就是机舱噪音大,但密封并没有问题。医生、护士们就这样和设备一起登上机舱,在13日下午的大雨中抵达成都双流机场。下飞机后医疗队才接到前往什邡的确切命令。明平静说,医疗队全靠自己卸下所有设备,在14日凌晨1点左右抵达什邡,当时大雨还没有停止。50人的医疗队中,包括11名女军人,在汽车上度过了灾区的第一个夜晚。此后这样的大型客车队在从什邡洛水到红白镇重灾区的山谷沿途排成长龙,成为地方动员力量的特殊标志之一。

四川上空的鹰 ——汶川地震中的空中救援部队3( 5月13日19时,6架大型运输机正在待命运送1300名官兵奔赴灾区 )

14日上午10点,医疗队已经在广场边全部展开。所有帐篷全部搭起,所有设备全部架设完毕。骨科主任王忠仁告诉我,第一天医疗队设立后病人是最多的时候,主要包括三类病人:一种是抢救下来的受灾群众,多为开放性骨折和一般外伤,属于需要进行手术的对象。第二种是自己从灾区走出的受灾群众,通常是因疲劳带来的普通疾病;最轻的则是因为在户外居住多日带来的病困。

王忠仁带我参观介绍了医疗队的医疗能力,“我们不问患者来源,并且提供从治疗到给病人提供饮食的全部医护条件,一切免费”。截止到16日已经救治了600多人,主要是骨科和外伤为主。

野战情况下的外科手术室要求其实非常高,需要满足高标准的卫生条件。王忠仁带我参观的野战手术帐篷其实并非医疗队专用的手术帐篷。他解释说,因为出发时飞机容量的限制,专用野战帐篷无法登机,医疗队到达后用其他医疗帐篷进行了改装。这个面积大约25平方米的帐篷分内外两室。内室大约20平方米,有双层卫生防护帘。撩开防护帘可以闻到一股轻微的消毒水味,里面的设备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王忠仁说,首批病人多是骨外伤和轻创伤,医疗队可以完成高规格的手术,技术上不成问题。缺乏的是血源等医疗物资的持续供应。好在病人并不似想象的那样多。王忠仁解释个中原因,在于什邡市拥有多个大型医院,病情严重的病人一般都不会到医疗队来治疗。而医疗队的物资材料持续供应在此时难以得到部队方面的支持,地方则难以提供更多。

此后我深入到什邡市受灾严重的山区乡镇,发觉野战医疗队似乎更加适合在受灾的第一现场展开。王忠仁说,14日院长在13点钟左右曾带了9人的小分队,乘坐地方车辆前往最近的重灾区什邡洛水镇了解灾情。医疗队的问题,是一旦离开专业设备,医疗能力就不能保证。而从什邡到洛水的道路非常糟糕。后来在实地采访中再次了解到,灾区当时的交通还处于中断状态。当道路被先期到达的空降兵部队打通后,能走动和运输的受灾者和伤员多已在第一时间走出灾区。从这一点看,医疗队被综合安排在什邡市区,也的确是合适的配置。

离开医疗队前,我在医疗二组的帐篷内看到医生正给从重灾区红白镇撤出的磷肥厂工人包扎头部。小伙子头部鲜血淋漓,是逃出厂房时被落下的石块砸伤。所有那些能有机会得到治疗的人无疑都是幸运者,因为他们成功走出了灾区。

龙门山谷的空降兵

从什邡市开到采访路条西行前往最近的一个重灾城镇洛水,一路道路非常难行。这并非因为地震损坏,而是因为翻修的道路迟迟没有完成,这也给灾区的物资运输带来很大困难。我行至途中加油,私人加油站也只给加50元的93号汽油。内部救灾部队的一切都必须依靠特殊补给,灾区根本无法提供任何自我供应。地震局的预报显示本次地震是一个长达300公里的地震断裂带。在地图上,这些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正好呈现出一个西南——东北走向的狭长区域。该区域的西部就是邛崃山和龙门山系,东部则是成都平原的边缘。所有这些重灾区,以什邡为例,基本上都是和这条断裂带垂直的山谷地带。德阳什邡市受灾严重的4个镇,蓥华、金花、八角和红白就分布在这些山谷里。从什邡开始,越深入山区,一路所见灾情就愈加严重。抵达洛水镇前还只是在马路两边看到不多的受损房屋,到了洛水老镇,大量老式平房严重坍塌。就连附近新建的水泥厂,虽然主体建筑依然保持完整,但巨大的储料罐已经出现了裂痕。

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我们搭载了从温江回家探望的女孩邢静。灾后第二天她曾和家中打通过电话,得知父母都安然无恙,但在蓥华中学读书、马上就要中考的堂弟,虽然第一时间从学校坍塌的废墟中被抢救出来,却很快不治身亡。郉静说,堂弟的父亲在绵竹矿区。从德阳到绵竹,是一条与什邡——洛水几乎平行的山谷。郉静说至今也没有他的任何消息,为了不再进一步刺激家人,她说,“我当时在电话中没有敢过多询问这些细节”。

车里一阵沉默。因为说到伤亡,沿途重灾4镇,伤亡最大的都是学校。当什邡的两位初中学生志愿者万芳和欧思讯主动把我送到前往洛水的路口后,采访中一谈到那些伤亡的学生,就让人想到生与死的残忍。郉静家住的蓥华镇是什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蓥华,八角、金花和红白四个镇中,伤亡最严重的全都是那些彻底垮塌的学校。郉静说,什邡和邻近的绵竹之所以成为德阳地区死亡人数最多的地方,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矿区密布。从蓥华开始到红白镇的河谷两岸,沿途分布着多家特大型磷矿。在空军医疗队的救护室中碰到的那位年轻伤者正是蓥华镇蓥峰磷矿的幸存者。矿区巨大的采矿架完全扭曲变形,一片瓦砾之中,数座没有完全倒塌的职工宿舍裸露着内部结构。穿着橙红色服装的郑州救援队,穿着绿军服的武警正在巨大的铲车帮助下挖掘倒塌的楼房预制板。直到黄昏时才挖掘出一人,但生命早已逝去。

从蓥华到红白,幸存的居民观望着部队的救援。他们能做的只是等待和撤离,还在忙碌的都是救援人员,沿途看到最多的便是空降兵,他们是什邡各支救援队伍中最重要,也是最先抵达的部队。在前往红白镇的路上我搭载了两名空降兵军人。他们戴着绿色有护耳的凯芙拉头盔,穿着土黄色翻毛皮靴,与其他部队的着装相比更加威武。空降兵士官张阳在我的车上领头,他们拦住了多辆地方车辆向山谷深处运送补给。张阳告诉我,山谷深处的红白镇比蓥华受灾更惨重,而在蓥华我已经看不到一栋还完整的房屋。面对这样的灾难,空降兵部队虽然迅速抵达,却时常有心无力。正如张阳所说,他们从河南开封出发时并没有携带更多的机械设备,除了铁镐和铁锹。生者已经撤离,逝者已经掩埋。他们要做的是在废墟中多刨出几个人,无论是生是死。

人类的动员展示了某些令人激动的力量,但面对自然的暴力则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在一个拐弯处,路边的石碑提示已经进入龙门山自然地质区。这里复杂的地质构造看得出灾前的隽秀雄奇,但很快几块像房子那么大的巨石横在路中,你想象不出它们的滚落轨迹。因为抬头向上望去,巨大的山体早已崩塌下半边,露出自然界的巨大伤痕。它们也许并不需要治愈,正如记者2006年前往九寨沟时,在途中看到因为上世纪30年代的大地震,形成了数处风景优美的堰塞湖,引得今天的人们前往探奇。眼前则是数十根钢轨像脆弱的干面条从山上垂下来。公路中间,半数以上的路面从中裂开,右侧道路向河谷方向倾斜,令所有司机都不愿意在这一侧行驶,使得频繁的会车令人胆战心惊。即便这样的路面。也是空降兵部队抵达后才得以打通的。这些破坏在人类看来是家园的受伤,它的重建和救治,则比大自然的自我愈合和容纳要困难得多。

在红白镇我找到了空降兵部队的前线指挥所。一位参谋带着我们前往红白镇更深处的一个矿区宿舍,牛师长正在现场指挥救援部署,政委则在另一个方向的八角镇指挥。一个侦察员汇报了前面矿区的最新进展,牛师长立即乘车前往,我跳上参谋们的勇士越野吉普车跟在后面。车内挤满全副武装的军官,但没人说话。汽车直奔坍塌的宿舍区,一位中年男子正在塑料棚下抹着眼泪。

一群军人跟着他们的师长爬上一座倒塌的房屋,即便是戴着口罩,也能闻到特殊的怪味。疲惫的士兵们拿着各种钳、剪围在旁边,面对巨大的水泥预制板,显得无能为力。师长需要的是找到活人,拿着探测器的地方救援人员正把仪器探头伸向楼板裂缝。他告诉他的士兵需要的是方法和效率,而不是光下死力气。这里还没有大型机械,而从第一天抵达之后,每天能够救出的人员已经直线下降。

空降兵最先抵达什邡的部队某摩托化步兵团在地震发生的次日晚上20点,就乘坐空军运输机抵达绵阳机场。14日晨8点,该部800名官兵抵达红白镇。团政委李强中校告诉我,当时部队抵达时山谷中只有乡里几名工作人员。部队抵达后立刻分散到四个方向。比如在下马口派遣了300人运送物质和药品。这支部队从早上8点抵达后,立刻向山谷深处的下马口出发,行程30多公里,在下午17点从山上抬下了17名生还者。

当时的红白镇一带虽然道路被部队打通,但基本没有车辆进入,所有物资和人员输送都只能靠人。该部官兵出发时基本是轻装出发,带上简单的行李、镐头、铁锹和担架。李强说,最大的困难就是道路不畅,通信不通。此外部队对地形不熟悉,而救援时间却刻不容缓。“我们另一支分队四五十人去了木瓜坪,在矿区第一天救出了8个活人。”李强说。

红白镇受灾最严重的红白中学和小学埋了大约300多人。李强说,我刚前往的矿区家属区则埋了100多人,已经救出的不过8个,其余大部分人还在废墟下。救援进展最快的就是学校。教学楼从四楼一直砸到一楼,情况极度惨烈。因为学校遇难者相对集中,所以挖出的遗体也相对更多。“我们第一天挖出的几个人,还是依靠地方的生命探测器指引定位,才成功地救出。否则靠我们的战士去挖,基本上没有什么找到的希望。最大的成果都在第一天,此后日渐减少。今天已经基本挖不出生者了。”李强说。

如今山谷中,已经有些居民开始陆续返回,查看家园,寻找财物。红白镇常住人口6500人,加上流动人口则有1.5万人,除去死去了四五百人,目前还有四五百人失踪。但是空降兵部队的救援远没有结束。在红白镇上游的欢乐谷——一个过去的旅游地,两座山峰因崩塌合在一起,把山谷中的一个小村全部掩埋。李强说,欢乐谷距离红白镇不过18公里,但因山体滑坡无路可通,步行前往至少需要10小时。该部已经派出100多人进入,但直到傍晚还没有返回。山谷中轰鸣的直升机开始陆续返航,有些飞机低空掠过时,机体两侧的火箭发射器清晰可见。部队作为攻击用的直升机已经被调用,可见虽然空中飞行力量近年有了巨大发展,但此时还是不够使用。正如李强政委说的,在这样的地形,大型机械进不来,缺乏直升机还是关键。军队的飞行员们已经竭尽全力,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多飞几个架次。我们空降兵们可以投入更多部队,而他们期待的直升机却只有那么多。 医疗四川汶川地震地震野战部队什邡空中救援部队空军帐篷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