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二氧化碳赎罪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米兰 部分图片提供/URBN为二氧化碳赎罪0( 扮成北极熊模样的英国环保人士要求政府到2050年减少80%的碳排放 )

加州人柏然(Scott Barrack)看起来像个典型的美国商人,一身灰色的西装,显得精明能干,他正在庭院里举着手机踱来踱去地讲电话。上海春末午后的阳光下,庭院里有棵树龄超过百年的广玉兰和一些叶影婆娑的安吉绿竹。

他的名片上写着URBN酒店的创始人,就是他站着的那个安静的小庭院和身后的4层小楼。落地玻璃的窗户下面5根扎成一排的毛竹整齐地延伸出去,有点像建筑工地的脚手架。他的名片上还有一行更小的字——“中国第一家碳中性环保酒店”。可能因为这行字,这家只有26个房间的小精品酒店获得了不少注意力。

“碳中性”或者说“碳中和”,最近两年可是一个时髦的名词。除了和布拉德·皮特、乔治·克鲁尼、希拉里·克林顿或者阿尔·戈尔这样的明星和政治人物发生关联之外,就像革命年代宣布起义一样,戴尔、维珍、汇丰、沃尔玛等大公司、大银行构成一份超长名单,纷纷宣布自己的“Carbon Neutrality”立场。从理论上说,碳中性是一种抵消和减少空气中碳排放的方法,比如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气体采集等技术来减少有害气体,用可更新的风、太阳能、生物和水利等能源发电等等。

一个全新的温室气体减排市场的形成应该是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之后。按照规定,具有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可以向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并购买因此产生的减排额度。“二氧化碳排放权”变成了在国际资本市场流通的热门商品,2005年以来,二氧化碳的价格在每吨20到30欧元之间波动。

接着出现的就是公司或者个人自愿花钱购买碳积分(Carbon Credits)的“赎罪”行为了,既然没有其他任何办法来消除一次跨大西洋飞行造成的污染,花点钱就变成了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案。先是英国的全商务舱航空公司Silverjet称自己是第一家完全碳中性的航空公司,为每张往返机票向一个全球环境计划基金会支付14英镑,从理论上来抵消因为每位乘客的飞行而产生的大概1.2吨二氧化碳。去年11月,维珍航空宣布会将“碳积分补偿”和香水、名酒等免税品一起,在航班上向乘客兜售,为碳补偿所付金额按航线长短和舱位等级而定。理查·布兰森爵士还承诺,以后10年会为可再生能源开发投资30亿美元。

为二氧化碳赎罪1( URBN酒店采用了再循环利用的本地物料 )

反气候变化的斗争还从来没有这么流行过,形成了大量不受控制的碳减排生意。到现在,卖给寻求减少碳足迹的公司或者个人的碳补偿生意几乎是完全不受政府管控的。根据最近美国《商业周刊》和其他几个环境监测组织的估算,在英国,这样的公司数量从2003年的15家增长到现在的将近120家,全世界这一类的碳补偿交易额每年超过1亿美元并且增长迅速。

关于碳中性酒店,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在洪都拉斯首都伯利兹城玛雅山脉下的布兰克尼奥克斯(Blancaneaux)酒店提供了一个近乎100%的纯粹例子。这是一个类似他拍摄《现代启示录》中的菲律宾松林环境,酒店用旁边河上的水坝自己发电,客房内没有安装电视、电话或者空调,餐馆里供应的是来自菜园的有机农产品和科波拉的葡萄酒。当然,这家每晚房价2500美元的碳中性酒店也不需要夸耀自己的生态能力了。

为二氧化碳赎罪2(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强调碳减排,在印度孟买阿拉伯海岸边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生命环 )

既然是中国第一家碳中性酒店,URBN自然也免不了要买碳积分。负责为它计算、销售碳积分的是环保桥(Climate Bridge),一家来自伦敦的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商,也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碳批发商。酒店消耗的全部能源,包括客人和员工使用的各种能量被用来记录和计算碳的排放量。

环保桥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碳足迹计算方法,大致推算出一家拥有30间左右客房的酒店,一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应该在600吨左右。每位URBN的客人其实已经为自己在酒店的碳排放付了费,金额就包含在房价里。不过,与酒店房间从人民币2000到8000元一晚的房价相比,环保桥公布的碳积分费用却低廉得让人吃惊,“一个客人从欧洲飞到上海,整个飞行里程所需购买的碳积分花费是30至40美分,在URBN酒店住一个星期,碳积分花费只有10到15美分”。

为二氧化碳赎罪3( 酒店窗前能够遮挡夏日强光、收集雨水的竹管装置 )

要达到碳中性,通过设计尽量减少碳排放量是必要的考虑。酒店楼房原来是胶州路上一座上世纪20年代的老楼,解放后做过邮局和工厂仓库。本来,柏然和他的合伙人关途海(Jules Kwan)为他们的环保酒店构想已经找了两年的房子,有一天看到这里招标的告示就走了进来。现在,这栋楼的基本建筑结构几乎没有任何改变,没有敲掉原有的墙壁,水泥承重柱也被保留下来。

在酒店里,内部装饰集中采用了再循环利用的本地物料:从苏州拆迁旧房中买来的老砖砌成大堂的隔墙;回收的上海老硬木一条条拼成前台桌和地板;前台墙壁是从东台路上淘来的几十个古董旅行皮箱钉在一起的;房间里的浴盆和浴室用的也是涂了透明漆的上海老青砖。其他生态友好的解决方案还包括无源太阳能天窗、低瓦数照明系统和基于水的空调系统等。窗前那些竹管装置是为了挡住夏日强光,还能收集雨水灌溉顶楼的花园。

利用环保概念获得关注和公关宣传的便利,URBN至少提供了一个环保和生意如何两不误的例子。酒店的两位合伙人说:“在2010年以前,中国虽然没有减少碳排放的义务,却是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快的国家。我们做碳中性酒店是认真的,就是想告诉大家一种人人都可参与的环保方法。”

对很多环境保护论者来说,碳中性运动能够帮助建立一个支持体系,至少是用合理的方式来支持环境的伦理及政治运动,意味着更加洁净的能源技术和更快的创新。它为个人提供了一种选择的权利,可以为环境解决方案提供一些微薄的个人贡献。也有人对购买碳积分补偿额外的碳排放来资助其他地区的绿色项目的做法充满怀疑,那些习惯坐豪华轿车和飞机到处旅行的人不是考虑如何真正减少他们的碳足迹,而是花钱购买一项饶恕罪过的赦免权。比如去亚马孙河买10棵树或者资助一个从牛粪中提取沼气的印度项目,这样的购买除了让人获得更好的自我感觉或者更绿色的名声之外,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呢?

在很多方面,碳中和运动在模仿其他类似的努力——运用市场来拯救环境,这应该是消费时代的典型逻辑,简单易行,不需要做太多牺牲。哈佛的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的观点是:“至少对某些人来说,碳补偿变成一种无关痛痒的机制,只要花钱购买而不是与气候问题有关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态度和公共政策的更根本的变化。”

所以,一些更加玩世不恭的人开玩笑说,为什么不可以通过购买碳积分来抵消生活中真正的罪恶而不仅仅是额外的碳排放呢?比如,人们可以通过阻止热带雨林砍伐或者资助风力、太阳能研究来抵消他们的通奸行为。这样,也许到2020年的时候,一个“碳中性”的世界就可以到来。 碳排放环保环境保护二氧化碳赎罪

上一篇: 英国女怪人
下一篇: 文学理论的自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