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贤三的东方和西方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陈晓帆  图/Joel Laiter高田贤三的东方和西方0(  起居室的谈话区 )

“东方遇到了西方”是被时尚评论家们用滥的一个说法。一定要用这个评论,日裔设计师高田贤三倒是担当得起。在他的Kenzo时装上,分明有着和服特征的肩部、袖口,面料上又看得出后印象派大师亨利·卢梭惯常使用的梦境里才会出现的万花筒色彩和动植物图案。

上世纪60年代,高田贤三到巴黎追求时装梦想,40年来他多次自述,故乡和巴黎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交织是他设计灵感的来源。他的设计对象是巴黎,“所以我把家,把我的全部生活置放在了世界时尚之都”,却又丢不开日本,“喜欢穿梭于日本、法国两个世界”,只好在巴黎建造一个京都才看得到的住所了。高田贤三目前的居所位于巴黎巴士底区和玛黑区交界的地方,步行可到孚日广场,附近有剧院、露天市场。想归隐乡野,院门一关,身后就是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日式园子。

高田贤三的宅邸占地1300平方米,从1987年开始修建。那时,他的事业正向巅峰发展,生活随之忙碌起来,于是他想到把住所和工作室、办公室安排在一栋房子里,为创作和休息建造一块乐土。发现这块地时,已经有家地产公司在此处兴建公寓,高田贤三不得不出巨资赔付地产公司以及买了楼花的业主。他和一位建筑师朋友共同设计了住宅楼,用两年时间建好,园林和室内设计则由他个人担纲,又用4年做完园林建造和装饰工程。他自谦地说,给宅子取名“House of Kenzo”很有些脸皮厚,但此番手笔,也只有高田贤三之类既有才又有财的人方能做得到。

进得大门,只见总长230米的回廊围出一个石块砌的小池塘,两侧回廊尽头是一栋外立面贴着柚木的4层小楼,和主人名为“日本丛林”的店铺一样气质非凡。第一眼看上去,它是法国首都里的一幢禅意十足的日式老房子,内部却不尽然。高田贤三确实用了大量日本居室的元素,比如尽可能用日式拉门做隔离墙,拿竹子搭成的竹棚做车库,但他更多地采用了西式的细节。东方为什么要和西方相遇?高田贤三深知东方传统的日常起居方式过于强调仪式感,并不舒适。毕竟他已在巴黎生活了43年,既是日本人,又是巴黎人,东方的神秘氛围只是他要的皮儿,生活的内瓤还得是西方的才舒适。所以他按照现代生活方式分配居室空间:一楼为起居室;一、二楼之间的夹层有适合举办派对的西式餐厅、专业厨房和图书室、工作室、办公室;私人活动空间在二楼,划分出带两间更衣室的卧室套间和一间小起居室,高田贤三的日常饮食起居实际上在此处进行;顶楼为两套客房;空调、取暖设备装置在地下室。他也不铺设须跪坐、难打理的榻榻米,铺的是橡木地板。家具以西式的为主,选择的日式家具多为装饰性的矮几,家具陈设的方式也完全西化了。

他要的是让人不由自主坐下来冥想的东方式静谧。他设计了多扇天窗,竹制拉门糊上半透明的米纸,最大限度地引进了自然光,再配合墙壁柔和的灰绿色、蜜瓜色,房间里甚是幽静。他还在阔大得令人咋舌的起居室里注了一池水,这个长方形的室内泳池在落地窗边,一排方形柱子和木雕大象等艺术品将水池和起居室的空间隔开。从起居室另一侧的玻璃推拉门可以走到花园的池塘边。坐进搭在池中小岛上的日式亭子,看锦鲤戏莲叶东西,水声水色更添幽静。“这个花园总让我回忆起童年。”高田贤三的父亲经营一间茶室,全家人生活在茶室里,他是听着艺伎的歌声琴声长大的。成年后他在巴黎的家中,也装饰了一间和式茶室。茶室朝向池水,与一间日式餐厅相连,困意上来,直接走进餐厅,矮饭桌变睡榻躺下就是。

高田贤三的东方和西方1( 园子里的木桌椅    )

池边一株樱花树,5月初正是巴黎的樱花开得热闹的时节。树木是高田贤三沿着院墙种植的屏风,有了它们巴黎离得似乎远了。花园里,高田贤三的审美观变得简单。除去鹅卵石堆的枯山水,最多丛丛竹林。竹子品种各异,高低不同,留出大量空白。园子角落的一处空白中,高田贤三用柚木搭建起方桌、长凳。夏天的傍晚,独坐幽篁里,身旁流水淙淙,不知不觉明月来相照。

不知是否受到这座园子的影响,1993年正式住进来后,高田贤三将亲手创建的时尚王国卖给了奢侈品集团——LVMH,只担任相对单纯的设计总监一职。1999年他退休,全心做装饰品的设计,创立了一个新的品牌——Gokan Kobo(日文“五种感觉”之意),推出彩绘陶瓷、水晶制品、地毯和首饰等装饰品。他设计的家居用品,黑色漆器、水晶屏风、采用蚀刻工艺制作的四季主题花瓶、水晶佛像,不用说又是东方遇到了西方。■

高田贤三的东方和西方2( 餐厅 ) 高田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