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 杭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马回
认识老杭是在4年前,当时一个同学给我打电话,说他的一个朋友有一个外贸业务上的问题要当面请教我。电话刚一放下,老杭就出现在我的面前,他约摸40岁出头的年纪,高大健壮、皮肤黝黑、声音浑厚、短发卷曲。他带来一份国外银行开来的信用证,问了我其中海运提货单和普惠制产地证等几个有关单据的问题。因为这是从事国际结算工作的我日常处理的问题,因此,做了令他十分满意的专业回答。
大约半年后的一个下午,就要下班的时候,老杭再次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里。当时我已不记得眼前此人,直到他自报出那个独特的名字。这次老杭拿出一张俄罗斯某银行的履约保函传真件,向我叙述了一桩前景远大的进口生意,大意是:俄罗斯由于过去重工业过度发展,导致大量钢材废弃在仓库里,急于低价脱手,而中国百废待兴,正好可以进口这些廉价钢材,他作为牵线的中间商自然也可从中获取高利。他现在手上的保函,就是俄罗斯供货方为表明诚意而请当地银行开出来的,为这笔大买卖提供可靠的保证。现在要请我这个专业人士帮他把这张保函翻译一下。
我看那张保函不长,就接过来翻译了,谁知那些从遥远的国度传真来的字迹十分模糊,加上俄国人使用的英语中夹杂着一些生僻的字,使我原本计划在10分钟内解决的事,拖了半个多小时才完成。窗外夜幕降临,我正世俗地想着他如果开口请我吃饭我应如何推辞时,老杭收起我的翻译稿,说声谢谢,然后立即走人。
从那以后的几个月内,老杭不断地打电话给我,向我通报这单钢材生意的进展过程。我对他的业务了无兴趣,只是礼貌性地敷衍着。直到有一天,他来电话告知因为许可证的问题,业务做不成了,电话中的声音掩饰不住失望,我却暗暗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老杭杳无音信。可正当我想将他的记忆碎片消除的时候,他又出现了。
老杭时而计划成为某东南亚知名童装在福建省的总代理,请我给他介绍担保公司,以便先从银行融点资;时而又要与省城某果蔬出口基地合作在本地开设分公司,向我咨询若以母公司担保,分公司得到融资额度的可能性;时而联系到一家跨国投资公司的上亿美元投资款,并拿来对方的意向书让我帮着判断真伪。他的身份不断地变化,所涉足领域的差异性也很大,但始终没有离开过进出口业务这个高尚的圈子。他的生意听起来都很大,可能从中获取的收益自然也大,我不知道他是否已成功地运作了一两笔而早已跻身富人阶层,抑或仍一无所获而还在为下一个目标而努力,为他从不告诉我结果,而我也从不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