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吴小兵 图/谢驭飞

女红0少年时看过一部叫《海峡》的日本电影,说的是日本建造青函海底隧道的故事。由高仓健扮演的隧道工与吉永小百合扮演的小酒馆的女老板相爱了,但电影中没有搂搂抱抱的激情场面,至今记忆犹新的是高仓健乘船离开的时候,穿和服木屐的小百合跑来送给他一条自己亲手织成的玫瑰红的长围巾,并踮起脚替高仓健围在了脖子上,彼此甚至没有说一句绵绵情话。多年后,那条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建成了,高仓健的短发也已经花白,他与小百合没有再见面,一直陪伴他的只有那条已经有些破旧的、玫瑰红的长围巾……

如今这样的爱情故事似乎在“新生代”中间已经很难发生了。美女们哪里还有时间给男孩子织毛衣,就算下定决心开了头,空闲的时间实在少,等到半年之后完工,穿这件毛衣的人可能早就拜拜了……

相比起来,在传统的东方式的亲情和爱情故事中,女红却常常在充当最重要的一件道具。“赠我毛线衣,是君亲手织。仿佛君在旁,拥抱不相释。”这是郭沫若先生一次离家远行时,写给妻子的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唐朝孟郊那首著名的《游子吟》——爱人间的柔情蜜意,母子间的浓浓亲情,无不在女红中得到深刻而又浪漫的体现。

旧时的女人往往就是这样,总爱把自己全部的心思,一针一线细细密密地纳在鞋底中、织进毛衣里,送给自己心中牵挂的人儿。现在想来,女红带给我们的这种古典美未必就已经过时。现做不如现买当然是时代的一种进步,但连给孩子钉个纽扣、给爱人缝个裤脚都不会或不屑的女人,似乎终究是一种缺憾。106岁的宋美龄女士在美国仙逝的时候,国内很多媒体都刊登了大量纪念文章和历史照片。其中一张题为《正在织毛衣的宋美龄》的照片给我印象尤深,照片拍于1938年的汉口,这一年宋美龄应该是41岁。画面上,着黑色旗袍的她正低头专注地织着一件浅色的毛衣,脸上挂着一丝浅浅的微笑。从中你看不到一点所谓“中国第一夫人”的显赫和张扬。

有这样一个女人,原本从来就不懂女红,甚至不会钉一个纽扣。婚后有一天,丈夫下夜班回来,见女人依然没有入睡,独自靠在长沙发上,拿着丈夫那条刚刚洗干净的长裤,为脱了线的裤脚锁边。动作自然有些笨拙,针脚当然也很是粗糙。丈夫没有说话,坐在妻子身边看似平静地展开一张报纸,但一种地老天荒的轮回感觉却不由地在他的心中荡漾…… 女红

上一篇: 老 杭
下一篇: 肥胖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