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待在家里,遥想这里吗?

作者:苗炜

我应该待在家里,遥想这里吗?0

有一本爱尔兰作家写的《布拉格游记》,扉页题词上用了伊丽莎白·毕晓普的诗:“我应该待在家里,遥想这里吗?”以我的经验看,不管作者是否去过布拉格,他都可以凭借各种资料写出一本诗意的布拉格笔记,写你的卡夫卡你的萨宾娜。

4月22日,一位西雅图的作家,出了本新书叫《旅行作者下地狱》。他原来在一家大公司上班,大概因为比较无聊,他接受Lonely Planet(简称“LP”,中文译为“孤独星球”)的一份工作,去巴西更新旅游资讯。他只带着笔记本电脑和几件换洗衣服就去了巴西,第一天早上醒来,床上就躺着汉莎航空公司的一位空中小姐。这姑娘将是作者在巴西一连串艳遇的开头,这也奠定了作者打算把自己描述成卡萨诺瓦的基调。为了给这本书做宣传,作者托马斯前些日子先自爆家丑,说他曾经接受“孤独星球”一份给《哥伦比亚》写资讯的工作,但因为钱太少,他就根本没去哥伦比亚,待在西雅图的家里用互联网和“线人”给的资料完成了工作。

这番话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LP网站发布声明说,托马斯的做法违背了LP的宗旨,“我们立刻重新审阅了他参与编撰的部分,找出其中的谬误,并将立刻用准确的新资讯替代它”。《智利和复活节岛》的第7版、《南美洲》的第10版、《加勒比海》的第4版都受了影响。至于《哥伦比亚》的经费问题,LP声明,给托马斯的工作是写哥伦比亚的历史和文化、饮食和环境,让他写的就是那些不需要现场探访的东西,所以给他的钱只是稿费,不包括旅行费用。至于他参与的《巴西》,已经停止印刷,全部校正,托马斯的工作和LP《巴西》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了。

《金融时报》曾经有一篇文章叫《欢迎来到旅行国》,作者曾游历世界。他说,旅行是一个平行的世界,有自己的神圣文稿——《孤独星球指南》,有自己的音轨,第三世界每个小酒馆里都在播放莱昂内尔·里奇(Lionel Richiie)和埃里克·克拉普顿(Eric Clapton)的歌曲,有自己的古怪国民。托马斯的“巴西”把重点放在他在“旅行国”的遭遇上,他在那里碰到瑞典、以色列的怪异旅行者,他和巴西妓女厮混,他说如果把时间都放在写酒吧指南上,那就不能很充分地探访当地酒吧。

托马斯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还是《孤独星球指南》的“粉丝”,还在用这本“指南”。他说他没想到被LP当做大叛徒大内奸来对待。要我看,托马斯这家伙很精明,他用LP的钱去了巴西,然后写了本反LP的书,中国古训说,“吃饭的地方不拉屎”,托马斯就在自己的饭碗里拉了泡屎,然后宣传自己的这本书和下一本书,为自己找个更好的饭碗。其实,这家伙何止得罪了LP,他说,现在的旅行文章大致就三类:第一类是多愁善感言过其实,第二类是小气刻薄廉价的幽默,第三类是个人英雄主义假装男子汉。

LP方面可没心思和他讨论旅行文章该怎么写,他们的首要目标是给旅行者提供准确及时的资讯,而不是让作者在书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强调,给作者的钱算是不少的,肯定能保证作者完成工作。托马斯则说,旅行作者最大的痛苦就是拿着很少的钱要写很多东西。中国还有句古训叫“穷家富路”,出门在外谁都想多带点儿钱花天酒地。LP就是给背包客准备的旅行指南,你要想在世界上暴撮,应该看《米其林三星指南》,你要喜欢艺术与设计,应该看Wallpaper的“城市指南”,你要想对大城市看得更精致更仔细,应该拿一本DK的“城市指南”,LP要是给作者头等舱机票五星级酒店报销,那它也不是LP了。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互联网越发达,各种品牌的旅行指南也就越多。去年,BBC花大价钱收购了LP,就是想利用他们的内容在网络上弄出更好的服务。许多消费者说,他们喜欢LP,但一般出去旅行,不太可能照着《德国》那一本全走下来,是否能够从网上付费下载《柏林》、《慕尼黑》这两章?能不能用PDF格式下载到自己的电子书里?个人体验的游记和丰富准确的资讯大家都需要。托马斯的书难以对LP的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此而来的讨论却有些好玩的地方。

有个“老外”,写过LP《中国》,他关心经费问题,“我1994年还写过《柬埔寨》,当时‘孤独星球’给我的钱是1.7万美元,2002年,有一个作者要写和柬埔寨差不多大小的国家,他的经费是1.1万美元”。他说他知道,由于经费和截稿时间的限制,有些目的地根本没有到达就被写到书里去了,但这种情况并不普遍。有个家伙,要写澳大利亚,那里荒芜辽阔的内陆恐怕没什么人去旅行,所以他决定,那里的资讯差不多就得了。还有一位作者,在中国北方看见一个美丽的湖泊,他在书中写道,围绕这个湖做徒步旅行是非常独特的享受。他的文章没有告诉读者,这个湖的另一半在朝鲜境内,头一个绕湖的徒步者越过边境之后被抓了起来。 旅行

上一篇: 青冢
下一篇: 纪念册(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