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册(476)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4月21日,美国人库克声称首次抵达北极点
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利(右图)在1909年6月4日抵达北极点后,于9月6日发出了那份著名的电报:“星条旗已在北极升起。”此时美国医生弗雷德里克·库克却写信给《纽约先驱论坛报》,宣布已于1908年4月21日到达北极。1908年2月在美国富翁布雷法利资助下,库克带着9个爱斯基摩人向北极进发。按照计算,认为已于4月21日到达了北纬89度46分的地方。但直到一年后库克等人才返回,他解释是道路偏西耽误所致。现在更多证据表明,被认为第一个到达北极点而受封海军上将的皮利可能根本没有到达北极,而库克却可能一直蒙冤。
4月14日,井陉矿务总局与汉纳根签订合办矿务合同
德国人汉纳根1879年被清廷驻柏林使馆聘用来到中国。混迹多年后,汉纳根在天津与英国人、天津海关总税务司德璀琳的大女儿结婚,走上了采矿之路。得益于李鸿章的引见,汉纳根拜见了慈禧太后,提出在中国开采煤矿的想法,并顺利得到开矿合法手续。中德合办井陉煤矿虽然标榜合资,资金却全由德华银行承担。从建矿到出煤,仅用两年半时间。汉纳根控制该公司,遂成巨富。左图为20世纪30年代河北井陉矿区的工人。
4月20日,大清红十字会制发佩章
经外务部奏准,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给在会办事人和异常外出人员制发佩章。加入万国红十字会是清廷和世界接轨的一个有益尝试。虽然加入到万国红十字会这个国际组织,大清红十字会的佩章却沿用了典型的中国特色,佩章外为双龙,内为红十字图,按金、银、铜分为三等。至宣统六年九月,由商务大臣吕海寰向12名中国总董、18名外籍总董共30人发放了佩章及凭照。上图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救护车。
4月20日,中英签订《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
4月16日《神州日报》登载《西藏大事通论》,高度关注并讨论西藏被英国势力渗透的现状,以及清廷应对中的得失。当时英国人修筑的铁道已经从印度进入哲孟雄(今锡金),西藏的矿山、电线(指有线电报)等基础设施都在英国人觊觎中。于是清廷派全权代表唐绍仪、张荫棠等前往印度加尔各答同英印政府谈判,于4月20日签订了《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和《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清廷被迫允许英国在西藏境内开办邮路,该邮政系统直到1955年才完全撤销。1910年6月16日驻藏办事大臣联豫出示晓谕,宣称西藏邮政开办,“大清邮政总局”黑底白字木牌在拉萨挂出,拉萨邮界(西藏)正式成立通邮。下图描绘了1903年英国军官荣赫鹏率 领的军队从印度入侵西藏的情景。
4月18日,中国首家大机器毛纺企业溥利呢革公司正式开办
溥利呢革公司,就是今天北京清河毛纺织厂的前身。在洋务运动推动下,清陆军部、海军部上奏慈禧太后,呈请成立呢革公司供应军需。最后慈禧太后批准成立官商共办的毛纺企业,定址于北京清河镇。该厂共投入白银100万两,从英国进口180台机器,聘请英国技师任职,成为清末中国最大的毛纺织厂。上图为清时上海的织布女工,大机器生产彻底改变了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家庭纺织格局。
4月19日,青岛基督教堂动工兴建
该教堂(上图)位于青岛市江苏路,由德国胶澳总督府出资,地点选择在德国总督府和官邸之间的山丘,作为当时青岛德国信徒礼拜的会堂,故又称“德国礼拜堂”。教堂由德国建筑师罗克格设计,为典型德国古堡式建筑,占地1000平方米。教堂主体包括镶有巨型钟表的39米报时钟楼,以及一座能容纳千人的礼堂。该教堂1980年经整修后,于同年11月2日恢复礼拜。■ 历史纪念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