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塑料袋经济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董璐纠结的塑料袋经济账0( 瑞士的马尔库斯和丹尼尔兄弟创制的Freitag背包,使用集装箱卡车油布作为背包面料,报废汽车的安全带作为背带,回收的自行车内胎作为封边,再加上充满创意的设计,Freitag背包成为潮流一族追逐的产品 )

“这是对行业的重新洗牌。”北京华博安石降解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鲁竭力抑制住话语中的兴奋。华博安石是第一家按照新的国家标准将产品送检的公司,李小鲁做了15年的可完全生物降解树脂材料(Biodegradable Starch Resin,简称BSR)的开发和研究,将可降解材料从塑料制品中的5%逐渐提升到了100%,这让他每年在海外市场挣得近2000万元的营业额,但是在国内的销量却是零。一纸禁令让李小鲁看到了可降解塑料袋的希望,这就是遂平华强(含漯河华强)让出的60%的市场。

此次国家禁止的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正是遂平华强的命根子,华强90%的产品都属此类。这种塑料袋制作工艺简单,利润很低,毛利率不会超过10%,一年能赚3%的纯利就相当不错了。“因为石油的不可再生性,能源枯竭,导致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材料价格高涨,这些塑料制品开始走下坡路,利润逐渐减少,而华强90%的产品又不符合新的国家标准,转产对他们来说困难太大。”李小鲁认为华强的选择是一种必然,用10%的竞争力去搏市场,几乎没有胜算。

李小鲁们就不存在调头的问题。根据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委会发布的消息,目前全国每年各式塑料袋消耗约为500万吨,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约为50万吨,今年6月1日之后将有望达到200万吨。按照李小鲁公司向国外出口的BSR价格计算,即每吨售价为3000美元,目前的可降解塑料市场约为15亿美元,并将有望达到60亿美元。

可是现在像华博安石这样的企业国内不足10家,整体生产能力根本达不到每年50万吨。李小鲁花3000万元建起来的工厂,每年也只有1800吨的产能。虽然这种材料的塑料袋利润率可达到100%以上,但以出口的价格在国内销售,超市中2毛钱的袋子变成2元钱,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无法接受。据李小鲁提供的价格,目前BSR的原材料每吨价格约为1.35万元,比石油为原料的塑料材料贵1000元,只有控制好研发成本,并提高产能,才可以将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控制在3毛钱以内。更多的商家并没有这样的技术研发能力,于是直奔国家标准最低要求:淀粉基塑料购物袋的淀粉含量必须超过15%。

“只要是塑料,就不能够降解。15%的标准符合目前的国情,但对于环保来讲,远远不够。”虽然李小鲁对自己的可降解塑料袋信心十足,30年时间自然降解的优势也很明显,但商家们打的却是“摆脱塑料袋”的主意,塑料袋在商家那里是“成本”,而可循环使用购物袋则是“商品”。

宜家在国内最早实现了对塑料袋收费。2006年4月,宜家开始对以往免费的黄色购物袋收费,大号收费1元,小号收取0.5元,并提供了收费3.5元、可反复使用的蓝色购物编织袋,迄今宜家黄色购物袋的消耗量减少了75%。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宜家的塑料袋收费已经为顾客所接受。

的确,从2004年开始,家乐福就开始推广售价4.9元的可循环使用购物袋,但收效甚微。2006年整整一年,家乐福都没有从它的供货商——丛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板何国强那里订购一个购物袋。家乐福中国区媒体经理陈波解释道,家乐福的塑料袋是由资产部管理的,而这种无纺布的购物袋则是由商品部管理。换言之,塑料袋是家乐福的成本,而无纺布则是商品。陈波坦言,具体的购物袋政策,家乐福还未最后确定,但他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限制使用塑料袋的机会。“与2004年相比,2006年家乐福全球减少了2.36亿个塑料袋的使用,相当于1.5吨的白色垃圾。1994年家乐福进入中国,那时用塑料袋的超市是现代化的体现,而现在由于环保意识加强,我们要纠正消费者的惯性消费习惯。客观上,塑料袋收费会降低我们的成本,对经营是有利的,但我们现在的可循环使用购物袋推广活动,很大程度上是牺牲利润来改变消费理念,4.9元的售价只是成本价。在法国家乐福,向消费者提供0.1欧元和0.6欧元的可循环使用麻质购物袋,承诺终生更换。”

何国强给的报价证实了陈波的说法。供应无纺布购物袋的同时,何国强还给家乐福提供了同等售价的编织购物袋,以及售价6.9元的尼龙布购物袋和售价9.9元的牛津布购物袋。虽然品种多样,且在他的预期中,如果“限塑令”贯彻彻底,今年家乐福的购物袋需求量将超过700万个,但是何国强仍不敢大规模生产。“每个购物袋只赚两三毛钱,利太薄了,但就算每个袋子赚1元钱我也不敢做。家乐福的回款期长达3个月,它的门店扩张很快,已经有100多家,我每提供一个新产品给他们,光铺货到每家店就需要垫几百万元的资金,更何况这些货均为代销,如果销路不好,就会退给我。”这就是“商品”和“成本”的不同处。所以,尽管这几个月购物袋的势头很旺,连沃尔玛都来找他订货,但他还是不敢放心生产,不仅回绝了其他订单,而且暂且生产单一的无纺布购物袋。何国强原是家乐福的箱包供应商,购物袋只是附加的产品,一般生产购物袋的是浙江温州的小厂,每个厂只有几十个工人,没有像他这样拥有近500名工人的企业。

何国强生产的这种无纺布购物袋,从材质上来说其实并不环保,但因其可循环使用的特性,被冠以“环保袋”的美称。许丽德称宜家也在考虑提供一批小尺寸的蓝色购物编织袋,可以让消费者在其他场合买东西时使用,并且宜家正准备彻底废止塑料袋,替代品可能是瑞典宜家使用的纸袋子。“虽然造纸厂的污染也是一大问题,但木材是可再生能源,如果有一个非常好的森林管理体系,是有生命周期不断运转的,这是最好的替代品。”许丽德说。这种纸袋子在瑞典售价为5克朗(合5元人民币)和10克朗(合10元人民币),符合瑞典当地的消费水平。

有趣的是,根据经济学家的分析,宜家的塑料袋收费还增加了商品的销量。宜家的客户分为购买大家具和小商品这两类,在中国顾客以购买小商品为主,购买大家具的顾客不需要购物袋。对购买小商品的顾客来说,如果黄色购物袋免费,每笔交易花在购物袋上的边际费用为零,即顾客无需为多一次的购买行为额外买单。如果购物袋收费,用户仍旧采取“分开买”的策略,则需要多付购物袋钱,为了摊薄购物袋成本,顾客往往会选择多买东西。可反复利用的蓝色编织袋则将摊薄成本的愿望变得更为强烈,顾客往往会购买更多的商品,而一旦顾客决定继续用它,显著代表宜家的袋子就达到了时刻提醒顾客的目的。商家倒是可以以此来平衡心理,不再为推广环保袋期间的成本增加犯愁。

在塑料袋的替代运动如火如荼时,很少有人知道,如果利用得当,塑料袋的生命周期是相当长的。有环保专家指出,纸张回收后可以利用2至3次,而塑料袋回收得当,最多可以利用7次。反之,纸质手提袋大量使用会对森林资源造成浪费。现今国内每天仅买菜就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也在20亿个以上,再可生的能源也经不住这么大量的挥霍,而无纺布、尼龙袋等乱扔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从这个意义上说,塑料袋的经济账只能纵向比较,而不能横向比较,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个节点都显得至关重要,“限塑令”只不过是开始。 家乐福塑料袋不织布经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