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滋疫苗研究惨遭重创
作者:袁越今年3月25日,全世界顶尖的艾滋病专家齐聚美国首都华盛顿,参加由美国医学研究的最高决策机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持召开的艾滋疫苗高峰会议。该机构下属的“美国过敏和传染性疾病研究所”(NIAID)是全世界最大的艾滋病研究机构,该所花在艾滋病研究方面的总经费达到了15亿美元之多,其中约有1/3用于艾滋疫苗的临床试验。可是,就在这次会议上,NIAID的主席安东尼·法希(Anthony Fauci)博士承认,全世界几乎所有的艾滋疫苗临床试验均告失败,医学界需要重新考虑研究方向。
自从人类掌握了疫苗这项工具以来,几乎从未失过手,直到遇到了艾滋病。艾滋病毒非常狡猾,它进化出两种绝妙的方式抵抗人类免疫系统的进攻。首先,艾滋病毒的基因组变异率极高,其结果就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经常改头换面,让免疫系统认不出来。其次,即使免疫系统认出了艾滋病毒,也很难对它实施有效的攻击,因为有一种在艾滋病毒入侵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名为gp120的蛋白质天生自带多重保护装置。比如,它可以被糖基化,或者形成三聚合体,让前来攻击自己的免疫抗体无从下手。其次,这种蛋白质还有一种神奇的特性,每当它与人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时,其三维结构便会发生变化,这样一来,抗体即使认出了它,也找不到攻击点,听任它大摇大摆地入侵人类的免疫细胞。
截止去年底为止,全世界一共有约30种艾滋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它们全部是按照传统的疫苗理论设计出来的。其中最被学术界看好的是由默克制药公司研制的HVTN 502疫苗。这种疫苗从原理上看几乎无懈可击,它用一种灭活的感冒病毒作为载体,内含3个艾滋病毒基因,分别叫做gag,pol和nef。默克的研究人员假定一种病毒不可能同时发生3次变异,于是设计了这种同时带有3个基因片段的疫苗。这个思路和著名的“鸡尾酒”疗法相似,当初何大一博士发明的这种疗法可以简单称之为“三点开花”式的攻击战术,目的就是让病毒顾头顾不了尾。
默克公司于2004年12月正式开始了为期4年的临床试验,取名“STEP试验”。他们招募了大约3000名住在美洲和大洋洲的同性恋,结果发现该疫苗不但不能防止艾滋病毒入侵人体,甚至还会增加受试者感染艾滋病的概率!于是,默克公司不得不于去年7月提前中止了这项试验。
研究者们至今仍然没有找到失败的原因,他们相信HVTN 502疫苗内含有的3段艾滋病基因本身不可能造成感染,但它们也许以某种未知的方式改变了受试者的免疫系统,使之更加容易遭到艾滋病毒的侵袭。
STEP试验是由美国政府和默克公司共同资助的。此外,默克还和南非有关机构合作,在这个艾滋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进行临床试验。这项取名为Phambili的试验同样招募了3000名志愿者,但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异性恋者。该试验开始于2007年初,计划持续4年。可当他们听说了STEP试验的结果后,立刻强行中止了这项研究。南非有关部门逐一通知受试者,他们接受的疫苗有可能增加受感染的概率。“这太可怕了。”一位名叫奈丽·诺诺西(Nelly Nonoise)的26岁的女孩说,“如果我知道这种疫苗居然如此危险,恐怕我就不会接受试验了。”
“这次临床试验的失败几乎可以和当年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相提并论。”艾滋病毒的发现者之一、巴尔的摩大学病毒学研究所主任罗伯特·加罗(Robert Gallo)评论说。那次失事几乎让NASA的航天飞机计划完全停摆,而此次疫苗试验的失败也给了整个艾滋病研究界致命一击。专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研究方向,他们不情愿地意识到从前走过的路也许都是错的。“我们需要全新的思路。”NIAID主席法希博士在这次NIH会议上说,“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艾滋病的基本理论研究上,而不是急于实施临床试验。”
一些民间抗艾人士甚至走得更远,他们希望政府减少疫苗方面的研究经费,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用于艾滋病的治疗,或者改善艾滋病人的生存条件。对此法希博士表示不能同意:“我们不但不会削减疫苗领域的研究经费,还会尽一切可能追加经费。”
法希博士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目前在艾滋病的治疗方面依然是毫无头绪。“鸡尾酒疗法”虽然可以控制病毒的繁殖,但却无法根治艾滋病,也不能控制艾滋病毒在人群间的传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疫苗是人类手中掌握的唯一可能有效的武器。
法希博士指出,NIAID将改变经费发放办法,立即向一批年轻的科学家提供每人大约1000万~15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希望他们能够为逐渐老化的艾滋疫苗领域注入新鲜血液,闯出一条新路。
艾滋病自1981年被发现以来已经杀死了超过2500万人,目前全世界大约有4000万左右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这个数字仍然以每天1.2万左右的速度在增加。无数试验证明,对抗艾滋病的“常规武器”已经失效,如果人类不能尽快研制出新式“核武器”,后果不堪设想。■(文 / 袁越) 疫苗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