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只甲壳虫”死了
作者:李孟苏( 1964年,尼尔·埃斯宾纳(后排右)与乐队成员合影
)
尼尔时刻躲避聚光灯,他极少让自己的名字和形象出现在媒体上。“甲壳虫”(又译“披头士”)如日中天的时期,他和他们形影不离,一旦有镜头对过来,他立刻躲得远远的。都说乔治·哈里森是“沉静的甲壳虫”,这个称呼给尼尔更合适。很少有人知道他,就连保罗·麦卡特尼在公开场合提到他时也只是说“某先生”。“去世”令他成为新闻人物,他一定觉得此事极不合适。
1941年10月,尼尔出生于威尔士的一个海滨小镇,战后随父母返回老家利物浦。11岁他进入男子中学,和保罗·麦卡特尼成为不同班的同学,两人因为都选了语文、艺术课而结识。乔治·哈里森比他们低一个年级。尼尔和哈里森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学校的防空洞,头发蓬乱的哈里森向尼尔借个了火,两人抽了平生第一支烟。和哈里森、麦卡特尼的友谊改变了尼尔的一生。中学毕业会考那一年,他们认识了利物浦艺术学院的一年级学生约翰·列侬。两所学校是隔壁,午饭时间他们常常在学生咖啡厅碰头,列侬邀请麦卡特尼和哈里森加入他的乐队Quarrymen。
1959年夏天,尼尔中学毕业了。他的会考成绩很糟,根本上不了大学,于是进入利物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做练习生,一边上会计学函授课程。他爱上了年长他20岁的房东莫娜,却和她的儿子皮特·贝斯特成为好朋友。莫娜将自家地下室改成俱乐部“要塞”,专招徕十几岁的小顾客。在尼尔的引荐下,Quarrymen乐队来俱乐部演出,贝斯特加入乐队做鼓手。这一年秋天,尼尔当上了乐队的兼职管理人,说得难听点就是打杂的。他每晚开着自己那辆破破烂烂的蓝色Commer车拉着他们赶场子,并负责乐队的一切琐碎事务,装卸乐器、调试音响设备、检查舞台,还要跑腿,乐队演出一场付他1英镑的报酬。此后,他便目睹了乐队的悲欢沉浮。
1961年,尼尔放弃他的会计师理想,做了乐队的专职管理人,他做得最多的仍然是陪着“甲壳虫”们四处奔波。最初还是开着破车在英格兰西北部跑,车里的空调不好用,“4只虫子”冻得够呛,后来是世界各地的巡演。“我总是期待着旅行。可一旦上路,又是那么厌倦。”他的压力显然很大,体重一度降到33公斤。
1961年除夕,雪下得很大,尼尔开车和乐队到伦敦去见Decca唱片公司的经理人。因为迷路,他们夜里22点才到。Decca对他们很冷淡,认为吉他组合已经过时了。从Decca出来,他们又冷又饿,走进一家餐馆,身上的钱只够买几碗汤,被老板赶出了门。当时,他们已经有了经纪人——利物浦一家唱片店的年轻老板布莱恩·爱泼斯坦。在爱泼斯坦的大力推销下,Decca的对手百代公司签下了“甲壳虫”。
1962年8月,“甲壳虫”的第一张唱片面世,在百代及其他3位成员的强烈要求下,爱泼斯坦解雇了贝斯特,林格·斯塔尔加入。贝斯特是最英俊的一只“甲壳虫”,他被开除令其歌迷大为不满,歌迷们举行集会,引发了数场混战。这一年对尼尔来说同样不乏戏剧性。贝斯特被开除之前3周,尼尔和莫娜的儿子出生了。好朋友们抛弃贝斯特,莫娜暴怒,20岁出头的尼尔情绪完全混乱了。出于对朋友的同情和忠诚,尼尔想离开“甲壳虫”,好心眼的贝斯特却劝他留下来。尼尔问其他成员,为什么要开除贝斯特,列侬说:“这不关你的事。你不过是个司机。”
尼尔陪着“甲壳虫”到达了巅峰。他被呼来喝去,被要求去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去调停荒谬的安排,甚至决定哪个漂亮的小妞儿能进入“甲壳虫”的旅馆房间。1968年的某个晚上,麦卡特尼心血来潮准备带新女友琳达及其女儿去葡萄牙,要尼尔立刻送他们上飞机。到深夜时分,尼尔终于联系到一架私人飞机。尼尔不仅仅是保姆,更是一个高效的“海难救援公司”。他们受骗了安慰他们,他们之间发生争执他去调解,他们散伙了还和每个人保持密切的私人关系。
尼尔不参与创作,在音乐上对乐队的贡献是在一些歌曲中演奏坦布拉琴,或吹几声口琴,在《黄色潜水艇》中演唱和声。但他是上帝赐予“甲壳虫”的礼物。
1967年8月,爱泼斯坦猝死,乐队陷入混乱,“4只虫子”甚至不知道钱放在哪儿,更突然意识到他们所有的合同、经济事务都由爱泼斯坦做主包办了。1968年,乐队自创苹果公司,尼尔被邀负责掌管公司。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懂经营;二是只有他是4个人都信任的人。尼尔曾受到的会计学训练给了他极大的帮助。他和百代谈判,重新签订合约,提高了乐队的版税。他对乐队的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比如他时刻警惕不要曝光过度;不愿意做“周年庆”之类的市场宣传,认为这只能提醒别人注意到乐队的年龄,而模糊了年龄才能让每个年代的人都觉得“甲壳虫”是与自己同时代的乐队。正因为如此,2000年他制作的“甲壳虫”精选集《1》才能在全球卖出2700万张,为“甲壳虫”带来新生代的歌迷。尼尔尽可能多地保存了乐队的照片,使得自己一方掌握照片使用的主动权。他也控制广告商、电视媒体对“甲壳虫”歌曲的使用。这样做的结果是,乐队解散了30多年却仍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音乐组合。很多唱片公司、出版社的老板和尼尔吵得脸红脖子粗,却钦佩他的远见。他策划出版了《甲壳虫传记》,包括10个小时的纪录片、6张唱片、1本画册,对这支传奇乐队的历史给出了最权威的说法。尼尔建立起“甲壳虫”帝国,让“甲壳虫”们赚到了超乎自己预期的金钱,4个人的财富加起来达20亿英镑。
1978年,在尼尔的提醒下,甲壳虫乐队起诉苹果电脑公司侵犯其商标权,尼尔担任乐队的诉讼代理人。1991年,法官判定苹果电脑公司赔偿甲壳虫乐队1350万英镑,可以继续使用“苹果”商标,但不能介入到音乐领域。随着iTunes和iPod的推出,侵权案又被提了出来,案子于去年4月结案。此事了结后,尼尔递交了他的退休报告。他忠诚可靠,从没有从巨星那里争光哪怕借光的想法,所以他得到了绝对的信任。他见识了溜须拍马、趁机揩油的各色人等,经历了无数尔虞我诈。“苹果”成立头两年,“甲壳虫”开商店,推出系列服装和种种稀奇古怪的附加商品,尼尔的管理天分敌不过“甲壳虫”们的奇思异想,很多项目失败造成巨额亏空。列侬找来精明的纽约客、滚石的经理人阿伦·克莱恩掌管“苹果”,克莱恩一上台即解雇了尼尔。在“甲壳虫”们的强烈反对下,尼尔很快复职,收拾停当克莱恩留下的烂摊子,将公司业务集中在音乐和电影两个领域,紧接着应付乐队和克莱恩之间的诉讼。
尼尔更清楚闪烁星光背后的阴暗,领教了天才之间的嫉妒和怨恨。他在上世纪70年代初着手制作“甲壳虫”的纪录片,乐队成员之间的纠葛着实令他为难。同一个素材,一人拍案叫绝,另一人则讳莫如深,无休止的争吵和矛盾让片子进展极为缓慢,直到乐队解散25年后才制作完毕。25年的时间倒是很长,长得足够冲淡他们之间的怨恨。亨特·戴维斯说,尼尔比4位巨星更担忧他们个性中的弱点——贪欲、愚蠢、缺乏理性,他视甲壳虫乐队为一个家庭,他是其中的成员,绝不愿背叛家庭,泄露家门内的秘密和丑闻。戴维斯每每想从他那里探知某些内情,他永远推托说:“不记得了。”米克·贾格尔也具备同样的美德,他也患了选择性失忆症,关于滚石乐队的大小事件他一概忘记了。
戴维斯说,也许是尼尔对那些私人事务、八卦绯闻没有兴趣。他对人和事不带偏见,有一丝不苟的操行,看重的是事实而非闲扯出来的流言蜚语。尼尔曾说过,他们彼此享受在一起的时光,他们总是在笑。想到相处中的某些情节,比如“甲壳虫”们从认识那天起就叫他“内尔”,比如去白金汉宫接受帝国勋章时他和列侬溜进厕所里抽大麻,他就会笑出来。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甲壳虫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