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空母舰不是万能的

作者:宋晓军

​美国航空母舰不是万能的0( 美国“林肯号”航空母舰 )

3月11日,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威廉·法伦(Williams Fallon)宣布辞职后,有人问我是不是美国要打伊朗了,我的回答是两年来我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美国航空母舰不是万能的。

2004年6月,在当时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指示下,美国海军在“2004脉动演习”中终于落实了在战时可同时部署7艘航空母舰的设想。随后,从2005~2006年末,美国海军频繁演练“双航母编队”,用美国军事专家的话说,这种演练的目的是为了在复杂作战环境下能使航空母舰保持连续24小时的空中打击能力。2007年3月16日,时任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法伦接替阿比扎伊德(John Abizaid)担任中央司令部司令后,很多人都认为布什的选择是准备对伊朗开战。论据在于法伦不仅是第一个由海军将领担任这一职务的人,而且他还曾是在航空母舰上有过1300多次起降纪录的舰载机飞行员(选拔航空母舰舰长的起降次数标准是800~1200次)和参加过实战的航空母舰飞行联队指挥官。

但是事与愿违。按照著名军事专栏作家托马斯·巴内特(Thomas Barnett)在《绅士》月刊上撰写的一篇题为《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男人》的描述,正是法伦频频在伊朗问题上发出与布什内阁相悖的声音才导致其辞职的。虽然这篇上万字的文章没有直接涉及法伦对以航空母舰为主打击伊朗在战术上的判断,却巧妙地用了法伦谈话细节甚至表情细节,描述了法伦对伊朗问题复杂性的战略判断。

简单说,航空母舰的最大优势是在陆基飞机无法抵达的大洋上夺取制空权,而具体到对陆作战,它的优势是在巡航导弹和陆基战斗机摧毁敌方指挥控制系统和防空火力后,抵近海岸对敌方的沿海城市、工业设施等实施持续性打击。问题是,在法伦担任中央司令部司令后,伊朗正在利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失误和明显偏袒以色列的种种举动,从外交层面削弱美国航空母舰的这种优势。具体说,就是伊朗加大了对纵深都拥有美军空军基地的海湾国家的外交攻势。那么,美国一旦无法保证在这些距德黑兰600公里以内的机场上起降对伊朗实施打击的陆基飞机(事实上主要海湾国家在2007年都表示过反对美国利用其国土打击伊朗),仅仅靠航空母舰能对防空火力建设与海湾战争前的伊拉克和轰炸前的南联盟相近的伊朗进行摧毁性打击吗?

以海湾战争和轰炸南联盟为例:伊拉克战区面积44.4万平方公里,出动作战飞机1848架,总架次11.2万次,战术密度为2522架次/平方公里,其中舰载机18117次,仅占总出动架次的16%。南联盟战区面积10万平方公里,出动作战飞机454架,总架次3.8万架次,战术密度为3800架次/平方公里,其中舰载机3100架,仅占总出动架次的8%。为什么舰载机出动率如此之低呢?答案法伦一定很清楚。1995年在法伦作为“罗斯福号”航空母舰编队指挥官亲历的空袭波黑作战中,58架航空母舰舰载机平均每天单机出动率为0.9架次,共为583架次;而46架陆基飞机平均每天单机出动率为1.5架次,共为774架次。其中最关键是:在前期对波黑防空火力进行压制的作战飞机大部分都是陆基飞机。也就是说,由于航空母舰舰载机与陆基飞机相比有载弹量少、突防能力差(50多架作战飞机仅有4架电子战飞机伴随)、起降成本高等弱点,很难在拥有一定防空能力的国家上空充当主角。因此美国在打击这样的国家时,一定会在该国周边1000公里内找到陆基飞机机场。

伊朗的战区面积为164.5万平方公里,如果用“科索沃空袭模式”战术密度的一半,就需要作战飞机3700架,假设海湾国家的陆基飞机机场不向美国开放,7艘航空母舰加上伊拉克境内的陆基作战飞机最多容量也不会超过600架。以目前伊朗国内的状况看,这600架飞机能完成摧毁所谓的讨厌的制度和讨厌的领导集团进而植入自己喜欢的制度和领导集团的所谓“后现代空袭”吗?

托马斯·巴内特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男人》一文中对此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在文章开头这样写道:“如果在布什最后的任期里,我们决定对伊朗开战,取决于一个人;如果我们决定不对伊朗开战,同样取决于一个人。他在布什的内阁中是一个另类:一个在伊朗问题上的好军官,一个具有战略智慧的人。他的名字是威廉·法伦。”而文章最后的一句话是:“时间将证明法伦辞职的代价。”■ 不是万能美国航空母舰

上一篇: ​长寿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