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枪炮、病菌与钢铁到崩溃

作者:薛巍

​从枪炮、病菌与钢铁到崩溃0( 贾雷德·戴蒙德和他所著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以下简称《枪炮》)就是一本可以用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书,它探讨的主题是,为什么在不同大陆上人类以如此不同的速度发展?而这种速度上的差异构成了历史最广泛的模式。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就是通过征服、流行病和灭绝宗族的大图示来形成现代世界的。

作者是美国著名学者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他本人是加州大学的生物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哲学学会会员。他年轻时在位于赤道的新几内亚做生物学者,而且真正博学多识,书在1997年出版后获得了普利策奖,卖了上百万本,对于一本400多页的社科读物来说是个奇迹。它的内容既可以令专家学者认真对待,而一般读者也能看得津津有味。2006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最近他们翻译的作者的第二本书《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以下简称《崩溃》)也将付印,从副标题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内容是连贯的。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第三章“卡哈马卡的冲突”中,作者讲到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1532年,西班牙的征服者皮萨罗与印加帝国的皇帝阿塔瓦尔帕在秘鲁高原城市卡哈马卡相遇,皮萨罗向阿塔瓦尔帕发出做客的邀请。后者率领手无寸铁的臣民前往,当场被俘,西班牙入侵者要求足够装满一个房间的黄金作为赎金,但在赎金交付后,他们还是把阿塔瓦尔帕处死了。

之后对土地的接管是轻而易举的。由于欧洲入侵者身上携带的流感或者伤寒病菌(因为已经在欧陆流传几百年,他们自身已经产生抗体),使得初次接触到病菌的原住民大批死亡,一个团结一致的帝国迅速解体。对病菌没有免疫力,对“诈术”也没有一丁点的免疫力,这也是为什么阿塔瓦尔帕会前往会面,并在交纳了那笔著名的赎金后,天真地相信西班牙人会释放他,并从此离开他的家园。文化修养使西班牙继承了关于人类行为和历史的大量知识,而阿塔瓦尔帕显然没有听人说过(当然也没有机会在书本上看到),在历史上的某个时候在别的什么地方有什么人吃过类似的亏,他的概念里大概没有“陷阱”二字。

戴蒙德分析了皮萨罗成功的直接原因,得出导致欧洲人向新大陆移民而不是美洲原住民向欧洲移民的一组近似因素,包括:以枪炮、钢铁武器和马匹为基础的军事技术,欧美大陆的流行性传染病,欧洲的航海技术,欧洲国家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和文字。至于为什么这些直接优势在欧洲这边,而不是在新大陆这边,作者分析说,是粮食生产方式决定了哪个大陆最先发展起来。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粮食集中种植决定了一方有更多的人口,更好的生活条件,也就意味着更复杂的经济和技术发展起来。

​从枪炮、病菌与钢铁到崩溃1

如果我们成功地说明了某个民族怎么会统治另一个民族的,那么这会不会就是为这种统治辩护呢?戴蒙德说:“社会学家努力去了解种族屠杀,就像精神病学家努力去了解人类疾病的起因,是想要利用它们对因果链的了解来破掉这个因果链。”如果用一句话对本书概括,那就是“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造成的,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枪炮》回答了为什么西方现在在食物链的顶端,是因为具有很大偶然性的好运气,而不是文化和脑力使然,这个观点在学院派中很有影响力。《崩溃》讲的是现代人一些做事的方式使社会面临崩溃的边缘,同样的原因曾使得阿纳萨兹和玛雅文化骤然毁灭。

在《枪炮》的最后,戴蒙德探讨了历史研究的作用。历史一般认为不是一门科学,最多可以划归社会科学,而在社会科学中,它又被列为是最少科学性的一种。在许多警句中,都有“历史不过是一堆细节”、“历史或多或少都有悖于真实”这样的认识。而就《崩溃》的写作,戴蒙德尝试寻找历史的科学性,以预测当今世界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失误,这就得益于他的科学家的经验。“一个有用的方法,就是比较法和自然试验。”为了写作新书,他在世界各地旅行,从复活节岛到格陵兰岛,从玛雅废墟到马尔萨斯。《崩溃》列举了许多这样的事实:许多个世纪前,在复活节岛上对树木的滥砍滥伐,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民不聊生和岛民的自相残杀。同样气候的变化和滥伐森林也是导致玛雅文明消失的主因。毕竟现代社会和古代有许多不同,戴蒙德警告世人注意环境问题,环境的恶化可能导致全球性崩溃。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可忍受,第一世界享受消费它的环境资本,这种情形会导致灾难的加速到来,社会的陡然衰落可能就发生在一二十年后。但这属于可以控制的危机,你可以选择不让问题继续恶化下去,并着手解决。过去人类社会所做的残酷决定中,其中一项就包括忍痛取舍的价值观,他们必须决定哪些价值观可以在新变化的环境下继续保留,哪些视若珍宝的价值观必须舍弃,比如通过计划生育控制人口。人口压力一直在过去的社会崩溃中扮演重要角色,过于庞大的数字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在达到西方生存标准时,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不过考虑到明治前的日本,那时人口控制也被强制执行——可明治前的日本还是崩溃了。人们憎恶交通堵塞和高人口密度,世界还是不可避免地人口越来越多,挑战就是面对这个压力,直到人口高峰期的到达。不应该忽略的还有社会的潜力和容量,真正看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是否永远不可能。一个世纪前,理性主义者还声称每天七八百万桶石油不可能呢。

​从枪炮、病菌与钢铁到崩溃2( 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在秘鲁战役中煽动他的同伙(版画) )

戴蒙德说他是个“谨慎的乐观主义者”,《崩溃》主要是在以一种带有警示感的眼光看世界,他担心人类的命运在上古时代就被设定了——我们生活在祖先遗赠的土地和石油上,除非在行为上发生什么根本的改变,否则总有吃光喝尽的时候。有意思的是,作为一个有进化论底子的作者,他似乎不太明白社会的演变弧,把可能发生在很久以后的事情,想成是只有10年20年,有点耸人听闻。在50年内太阳能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就可能代替石油,在我们的头顶之上,银河系本身就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有无限资源和生存的空间。过于集中于讲环保问题,也使得人们最担心的一些问题被作者给忽略了,比如:这里流失的土壤在别处出现,许多新出现的事情,在短时间内对社会产生天翻地覆的影响,也都是值得探讨的。■ 崩溃枪炮病菌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