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果关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漏丹)
《阴阳师》、《哈利·波特第三部》和《怪诞经济学》三本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谈了因果关系。
《阴阳师》里面的因果关系,是东方色彩的。一个神秘事件出现了,晴明只要知道一两点内容就能推测到原因。这里原因和结果是那么单纯简洁地联系在一起,不可思议。
其实哪有事情是那么简单的?所以它们是小说,幻想小说。但是,很多时候在真实的社会里,我们也用这种理想的小说逻辑来衡量事件。
比如一篇新闻报道,里面如果有因果关系,那它肯定是经过筛选的因和果。因为如果要把一个事情的因与果全部描述出来,不仅不可操作(有些原因永不见天日),而且报纸永远都没有办法出版。所以人们应该感叹,多巧啊!一天的新闻正好能放在一张报纸之上。
《怪诞经济学》里,还有两个数据很有意思。关于日本相扑运动员,一个在15个回合中一般都能赢7次的运动员,碰上一个有时赢9次、有时赢5次的运动员,谁的胜算更大?科学家用统计的办法,算出来7次的运动员只有不到50%的胜算。但是根据真实的比赛统计,7次的运动员在超过70%的情况下都赢了。为什么两个数字相差那么大?因为统计只是研究数字,而实际上这些数字里还含有别的意思。比如,7次的运动员显然水平很稳定,可能性格上更加顽强和坚定。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里有一个教预言的老师,还出现了时间机器。最后,邓布利多告诉哈利,你看,你用时间机器回到过去,救了怪兽,布莱克就不会死了,未来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无法预计。罗琳是借了时间机器说这个道理。其实如果抹去时间机器,就是说非常随机性的小事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影响力。决定下一刻的,并非你漫长的过去,而是此时你所在的地方、你的意向、你的努力。你如果相信漫长的过去所指向的未来,那么你就又一次丧失了创造奇迹的机会。
科学很多时候是高度抽象的理论和常识。一个高度抽象的理论,如果你要去反驳其因果关系,那是太容易不过了。因为当理论与实际交接的缝隙处,原因和结果都重重叠叠起来,就算前面有一万个例子支持理论,第一万零一个事件也很可能是一个例外。如果一个理论和常识告诉你一个非常负面的结果,轻信而不再努力的是傻瓜,相信它在99%的情况下工作但却要去抓住剩下的1%的是不信邪的人。■ 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