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呆的绵羊和不太聪明的鼹鼠

作者:王星

​不太呆的绵羊和不太聪明的鼹鼠0

鼹鼠:“我喜欢看剃光了毛的绵羊。”

绵羊:“为什么?”

鼹鼠:“因为你光着身子时看起来更可笑。”

鼹鼠被打倒在地。

鼹鼠:“我就知道绵羊从来没有幽默感。”

这就是以绵羊希姆(Seamour Sheep)与鼹鼠马蒂(Marty Mole)为主角的漫画的典型情节,一望而知是“猫和老鼠”模式。傻乎乎的绵羊不足为奇,刻薄的鼹鼠倒不太常见。虚构作品中最出名的鼹鼠虽然未免是捷克的那只,《柳林风声》(Wind in the Willows)中英国的那只绝对算得上。绵羊希姆与鼹鼠马蒂的故事背景也被设定在英国苏格兰,马蒂的粗鄙却与《柳林风声》中那只鼹鼠英国古典式的感伤大相径庭。对于一只鼹鼠来说,这种设定算有几分独特,只可惜马蒂的玩笑通常过于浅陋落俗,尽管在漫画中屡占希姆的便宜,在读者中的受欢迎程度却远远不及那头看似呆头呆脑的绵羊。

绵羊希姆与鼹鼠马蒂的创造者是荷兰插图画家梅丁·塞文(Metin Seven)。自2006年诞生起,绵羊希姆与鼹鼠马蒂的漫画以每周一次的更新速度流传在互联网,从未被印刷在传统纸媒体上。倘若塞文不曾与设计师玩具制造公司Crazy Label合作,或许绵羊希姆与鼹鼠马蒂到现在还只是湮没于大批互联网订阅漫画中。

塞文一直强调自己的漫画在绘制手法上的独到之处,也即从背景到人物造型都大量使用了计算机3D渲染技法。虽然单从画面上看其实也无甚新奇,移植成实体玩具时这一点倒确实成了有利之处。正如绵羊希姆的一位爱好者所言:塞文笔下的角色几乎可以毫不费力地直接转化成乙烯基玩具。

绵羊希姆与鼹鼠马蒂的玩具在正式推出前就已经被宣传得热热闹闹。今年8月,这对活宝作为Crazy Label的夏季主打产品上市。估计是意识到了绵羊希姆的特殊魅力,玩具的宣传广告只使用了希姆的照片,配发的广告词是:“生活是愚蠢的??有史以来最愚蠢的设计师玩具。”

绵羊希姆的乙烯基玩具高约15厘米,有4个可活动关节(4条腿),未能免俗地使用了这类玩具的促销老套路:限量生产600个。每个玩具的包装盒里还包括一个玩具保护袋和一副专为希姆设计的风镜。风镜在漫画中从未出现,此次增加在玩具里倒起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几乎所有的收藏者都认为希姆戴上风镜比漫画中的样子更“呆气十足”。

单从玩具的包装上看,鼹鼠马蒂获得的待遇就比绵羊希姆差一些。绵羊希姆以印刷精致的绿色纸盒包裹得严严实实,鼹鼠马蒂得到的只是一个黑色布袋。同是以乙烯基制造,马蒂玩具的高度只有8厘米,两个可活动关节(双臂)。虽也用了限量发售的老伎俩,马蒂的数量却是1500个,超出绵羊希姆一倍多。不过,据说在这1500个鼹鼠中有14个是红色鼻头的,有幸买到这样的鼹鼠的概率几乎和中彩票差不多。

绵羊希姆玩具的声望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了树子(Treeson)的影响。同是出自Crazy Label,限量制造500个的原版树子在一年间销售一空。每个设计师玩具收藏者在面对绵羊希姆时都难免琢磨:谁知道它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树子?更多的相关玩具也在酝酿或实际制造中。今年9月,有传闻说梅丁正在与Crazy Label合作设计制造“魔鬼版绵羊希姆”;此后不久,漫画中马蒂那位给人印象颇深的“自杀式爆炸狂”叔叔阿卜杜尔的试制模型照片曝光。最热闹的还是今年11月中旬开始接受预订的绵羊希姆台灯,台灯靠USB接口供电,总体上说是头能发光的呆羊。

今年9月至10月底,塞文曾经组织过一次以绵羊希姆和鼹鼠马蒂为主题的平面设计比赛。与在漫画中斗嘴相比,摆姿势拍照片似乎更适合这对活宝。不过,最终胜出的不是那些憨态可掬的照片、而是两幅几乎称得上严肃的半抽象画。呆羊固然是个噱头,塞文还是希望把自己看做艺术家的。

把将近一年的绵羊希姆漫画看下来,印象最深的其实是绵羊与鼹鼠难得不斗嘴的一组。两人的对话甚至还隐约带了几分《柳林风声》的味道。

鼹鼠:“你在看什么,希姆?”

绵羊:“当风从树梢穿过,我觉得风中都是一些轻抚树叶的灵魂。”

鼹鼠:“什么?!这简直??”

两人拥抱在一起。

鼹鼠:“这简直太美了,老弟!”■

磁力过山车

能与游戏机抗衡的玩具如今并不多,“Magnetix I-Coaster”磁力过山车该算是其中一个。它的轨道上安装了各种巧妙的磁力装置,以此确保小球状的过山车畅通无阻。除此以外,整套玩具还包括一对音箱和一个“音乐工作室”模块,使过山车在经过轨道的不同路段时能播放出不同的预存音乐或音效。当然,你也可以连接自己的MP3、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 鼹鼠不太呆绵羊聪明

上一篇: 神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