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胜

作者:邢海洋

10月初,我们在理财消费栏目“另一种调控”里历数了管理层股市调控的新思路,即增加供应,大发大盘股;趁高减持国有股。一个半月后,原来看似“只会涨,不会跌”的市场平静下来,沪指从10月中旬的6000点下降到11月下旬的5000点,深圳成指连续7周下跌,管理层终于“完胜”。

相比于“5·30”时投资者的抱怨,管理层的“完胜”意味着投资者没有抱怨的理由。中石油IPO筹资668亿元,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把十六七元的发行价炒高到48元,使它在二级市场占有的资金放大两倍,一只股票就占有近2000亿元的流动性。此前的神华也上演了类似的“神话”,666亿元的融资额,到了二级市场36元的IPO价格放大到66元开盘,几天内再被炒高到近百元,又是将近2000亿元的流动性被锁定在参天的市值里。加上此前的建行558亿元的筹资纪录,再加上最近发行的中铁,再加上仍在身后排队的中国移动。对于习惯性炒高“中”字头的投资者,市场的下跌他们难辞其咎,是他们放大了泡沫,然后被泡沫湮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好日子似乎正在成为过去时。虽然沪深两市的总市值一度33万亿元,但流通市值不过8万亿元,其中每加上一个2000亿元,其分量就绝非相当于一棵稻草之于一匹骆驼,何况即使是稻草,也有最后一棵的说法。

对于管理一方,也似乎顿悟了,对待市场的疯涨,根本无需政策性调控,只要多发股票就可以了。这样,既满足了国企的资金饥渴,又卖出了好价钱,同时又调控了市场,真是何乐不为。这样的思路始于9月份,一个月中一级市场的发行额达到1400亿元,几乎等于1?8月的1500亿元的总额,其中中国神华666亿元的融资额功不可没。10月初,上市公司IPO筹资额攀升到3200亿元,这个数字不仅刷新了沪深两市创建近18年来的IPO年度最高纪录,也超过了两市1990年至1999年10年总筹资额3018亿元。到了11月15日,由于中国石油的加入,沪深两市的IPO筹资额更上了4000亿元的台阶,达到4018亿元。至此,2006年度IPO 2730亿元的纪录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10月初,正是股市攀上6100点前夜,中国神华上市,上市几天中,短线投资者把股票从一级市场的申购者中接过来,再把股价炒高50%,正是这样一个疯狂推高市值的举动使市场试探出了顶部的所在。接下来第二个头部弱于第一个头部的事实明白无误地给出了头部信号,大资金开始撤离了。撤离过程中,同样规模的中国石油上市,尽管“生逢其时”——国际油价飞涨,但投资者却没有了继续推高的能力,因为使神华上涨一半需要500亿元,而使中国石油上涨一半就需要上千亿元了。

实际上,整个顶部的争夺也是“傻钱”和“聪明钱”的博弈,“聪明钱”敢于在神华上涨80%的上市首日搜集筹码继续炒作,给“傻钱”留下了想象力,结果“傻钱”在上涨了180%的中石油上接筹码,以致被套。如果以“傻钱”和“聪明钱”的思路分析,你会发现下半年市场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赚“傻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那些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代表,他们浸淫于市场多年,知道5000点以上的价格是收获的好时候,开始大笔卖出解禁股了。不妨用“大非”解禁速度说明“聪明钱”的流向,7月到9月,市场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大非”抛售股票的行为也加剧了,7月份只有7家大非减持,步入8月份之后,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减持行为进入了高峰,达到29家,9月份更有35家大非减持,创下单月大非减持家数新高。

除了增加供应,管理层还限制了资金流入,9月后一度暂停了基金上市,斩断了“傻钱”冀望专家理财获利的渠道。双管齐下的结果是市场进入了资金平衡市,而平衡市中,再也没有“傻钱”以几年被套的“傻劲”换来的傻子也可以赚钱的大好机会,只有尔虞我诈的博弈了,剩下的便是“聪明钱”对“傻钱”的恫吓和围剿。这个思路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近来QFII一致发出的唱衰A股的泡沫论,比如摩根士丹利一位中国策略员发布名为《国王的新衣》,说A股三季度上市公司的业绩就是“没有穿衣服的国王”,随时可能被戳穿。高盛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的报告还给出了大家逃生时间,题为《在一个难以捉摸的周期中定位》称,市场高涨的情绪和充裕的流动性可能在2008年上半年推动A股市场达到难以为继的高水平,此后则由于对盈利增长、利润率和估值方面的担忧开始回落。

而事实上,现实的市场不过是调控魔棒下的平衡市罢了。历史已经证明,亚洲市场的泡沫期远非两年可以结束,但也绝不会是一直上涨,而是“聪明钱”和“傻钱”博弈中的上涨。如果说5000点的点位“聪明钱”还不来抄底,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从“傻钱”那里榨出足够的筹码,没获得足够的获利空间罢了。■ 完胜股票大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