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狄亚

作者:朱伟

美狄亚是欧里庇德斯留传下来古希腊悲剧中最具震撼力的一部,尤其是被歌剧皇后卡拉斯那嘶哑、颤抖哽咽着演唱出的美狄亚。欧里庇德斯的《美狄亚》上演于公元前431年,对应我们,乃战国时墨子学说兴起之时,文学成就简直不可思议。卡拉斯演唱的,其实已经是相距2000多年,1797年由意大利作曲家凯鲁比尼改编成歌剧的美狄亚了,1797已经是我们的清朝嘉庆二年。在凯鲁比尼改编这部歌剧之前100多年,法国作曲家马克-安托万·夏庞蒂埃还改编有一部。两部歌剧比较,我更喜欢夏庞蒂埃的,可惜卡拉斯不喜欢,那里的美狄亚太柔肠寸断了,也不适合卡拉斯强烈的表演。

《美狄亚》的震撼力在它所描述的残忍,所谓将人性撕裂了给人看。她为帮助伊阿宋,第一步先出卖父亲,帮伊阿宋战胜铜牛,拿到了金羊毛。如果说出卖父亲是迷乱的开始,迷乱因为爱,爱就必须以牺牲为代价。背叛父亲后,她决心自杀,如果自杀了,悲剧就不会再延续。但赫拉阻止了她自杀,就导致她进一步迷乱,诱骗而让伊阿宋杀死了弟弟阿布绪耳托斯,以逃脱阿布绪耳托斯将她带回去交给父亲的命运。等阿耳戈英雄们回到伊俄尔科斯王国,赫拉又促使她为帮助伊阿宋,欺骗珀利阿斯的女儿,让她们为父亲返老还童而将他肢解后入锅去煮。如此罪恶深重的女人,因迷乱而越来越丧失人性,爱就必须背叛,背叛就是爱的代价。由此伊阿宋为爱格劳刻,也就必须背叛美狄亚;美狄亚在愤怒中为洗刷自己对伊阿宋爱的罪过,只有杀掉他们的孩子。这一切看起来是那样残酷,但它却有深刻的逻辑基础。

希腊悲剧中,残酷的因果关系是:美狄亚爱上伊阿宋,是因爱神厄洛斯先用苦痛之箭射中了她。爱神射箭前,是赫拉蛊惑她走出神庙,使她遇到伊阿宋。其实只要相遇,该发生的就必须发生,赫拉的身份有双重意味,她是延续生命的生育之神,又是挑起事端的是非之神。希腊神话中说她惹是生非的根源是,女人挑战男性统治权威天生的嫉妒心与不甘被统治的欲望,这是她与宙斯结合的本质决定了的。她作为伊阿宋的保护神,目的其实只在利用美狄亚的爱,她经常利用爱为工具,因为爱能迷失自我。美狄亚悲剧的一步步因果是,因为她出卖了父亲,要不死,要不离家出走。因为她残害了弟弟,就更丧失自己而成为伊阿宋的附庸。而她为伊阿宋用更残酷的方式杀珀利阿斯,又使伊阿宋一步步产生对这种残酷的恐惧,必须将她抛弃。残酷是一种被赫拉操纵,深深推动她的力量,她无以超脱。最后,她杀死格劳刻、格劳刻的父亲克瑞翁与两个孩子,随埃勾斯到雅典,又想毒害来寻找埃勾斯的埃勾斯儿子忒修斯,最终只能被驱逐而飘零无归。

这个故事到欧里庇德斯的悲剧中,突出了恐惧。它以美狄亚的老仆人担心会给两个无辜的孩子带来噩运开头,以美狄亚拒绝再让伊阿宋看一眼已经被杀死的两个儿子结尾。欧里庇德斯建立的美狄亚杀子逻辑是:这才能让伊阿宋看到他自己播种的苦果,最深刻地刺伤他的心。换一个角度是,不能让仇人侮辱我的孩子,我生了他们,就可以把他们杀死,命运既然这样决定了,便无法逃避。所以,这并不影响她苦楚地与孩子告别时的感染力。而伊阿宋抛弃她的逻辑是:不是因为我要抛弃你,也不是因为我爱上了这新娘,娶格劳刻完全是为了一个更完美的家,让“我的儿子生长在国王的门第,把你生的这两个儿子同他们未来的弟弟合在一起,好利用那些未来的儿子,来帮助我们这两个已经养活了的儿子”。他以利益,而不以情感为前提,所以他对美狄亚说:“你虽然帮助了我,可是你因为救了我,你所得到的利益反而比你赐我的恩惠要大得多。”“起码,你从那野蛮地方到希腊,知道了怎样在公道与律条下生活,全希腊人都说你聪明,你才有了名声。否则你依然在大地遥远的边界上默默无闻。”

我自己理解这个悲剧,喜欢一种在命运中无力无奈的感觉,由此才不喜欢卡拉斯演唱的凯鲁比尼歌剧中的那个美狄亚。凯鲁比尼将欧里庇德斯的悲剧结构成3幕,从伊阿宋新婚开始,到克瑞翁要驱逐美狄亚,招致美狄亚仇恨升级,突出了美狄亚要悲痛地杀孩子与对伊阿宋悲愤的暴戾,一种像被刺伤的野兽的感觉。美狄亚由此被定性为是残暴的祭司,而非被越来越深刻伤害的女人。这部歌剧里她最重要的两首咏叹调都是面对孩子的,前一首是向伊阿宋哀求的《你孩子们的母亲》,哀叹自己被抛弃,后一首是杀孩子前的《猛烈的痛苦》,表现坚硬的仇恨如何压倒对孩子的怜悯、哀伤而成咆哮。这部歌剧上演背景是,1793年路易十六与玛丽皇后被送上断头台,1799年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我在其中听到类似革命的动员。它是贵族沙龙中温文尔雅叙述命运悲伤的哀怜的终止,与夏庞蒂埃那部作于1693年的歌剧对比,这种感觉特别明显。

夏庞蒂埃是在音乐史上被吕利与拉莫,两个法国太有名作曲家遮蔽的角色,我总觉得他歌剧中美丽的凄美没得到足够重视。他的剧本出自法国著名剧作家皮埃尔·高乃依的弟弟之手,与欧里庇德斯的原作一样,包括一个开场与5幕。其中开场就占了20分钟,从容歌颂路易十四凯旋到赞颂胜利女神,最后才落到对一个女人命运的感叹。这部歌剧演出时间比凯鲁比尼足足长一小时,不仅所有角色都在无奈的命运中有一种充满情感的孱弱,令听者哀怜,而且处处充满精致的细部感情。它提供的是完整的人物关系,而在凯鲁比尼的剧本中,周边角色的丰富性则都被省略,只突出美狄亚雪恨中的控诉,其他都为这种巨大戏剧张力的陪衬。这样的比较,就这个题材,以我自己感受,100年前后,艺术表现实在并非是进步的结果。■ 美狄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