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登时代垃圾多
作者:薛巍迈克尔·金斯利上周给《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写了格林斯潘自传的书评。据说,他以前曾经为了证明其实美国人不读书而在销量不错的书里夹纸条,承诺会付给看到纸条的读者5美元,纸条上写着他的电话号码,而他一个电话也没接到。如今格林斯潘的自传已经跃升到了畅销书榜的榜首,金斯利不会重复他的试验了。但他说,任何要重复他的试验的人现在要付12美元了,因为虽然格林斯潘使出了浑身解数,过去的5美元现在要值那么多。
摩登时代的人们多不爱读书。很少有人能坚持看完的天书却会有人去听,这就令人不解了。《这就是“狗屎”:摩登时代生活百科》一书对有声读物这种商品很不以为然:“第二蠢的有声读物的例子是《尤利西斯》,如果本来就不愿读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干吗反而掏钱去买22张由别人念的CD?不过最愚蠢的例子要属《芬尼根的苏醒》,这本书甚至那些真正喜欢读书的人都望而生畏。我因此而深信《芬尼根的苏醒》CD其实都是空白的。”
书中的一个词条“努力地工作,尽情地享乐”准确地概括了现代人的处境,说明为什么作者不会缺少谴责的对象。人们努力地工作,以至于生产能力超出了需求,于是需要人为制造出一些需求,继而制造时尚来推销需求。
在作者看来,作秀的政客、造假的商人和作怪的节目和现代生活方式统统该骂。时尚新闻业的主要语言特色是“句子结构类似于用Google搜索复杂内容时使用的词语:凯特·莫斯;散发着氛围的米勒学校;不可思议的夸夸其谈”。流行偶像很浅薄,连一些被奉为高质量精神产品的东西也没好到哪儿去,无论是诺贝尔奖得主哈罗德·品特的反战诗、作家马丁·艾米斯关于时事的随笔,还是索菲亚·科波拉的《迷失东京》——其实是“一部伪深刻的作品,初看也许会觉得有趣,看第二眼后影片就相当于一块没有味道的年糕。那些喜剧场景尤其无聊,没完没了地关于东京地平线的艺术镜头,而且都是从旅馆的窗户拍出去的”。奥斯卡奖是“纯粹的自我陶醉,滑稽的是,在那些不是由你自己组织的颁奖典礼上,你从来没获过奖”。
两位作者最痛恨的是爱显摆的有钱人,或者说得冠冕堂皇一点,最令他们生气的是收入的不平等。他们把“财产水平”定义成“一个神奇的系统,它把社会分成两大阵营:光鲜可人的和该下地狱的”。在“富人”这一词条里,他们说:“即便匆匆浏览一下财富榜的名单,也不难发现他们全是肥头大耳、令人厌恶、自我中心的混蛋。要不就是贵族。”富人都讨厌缴税,布莱尔和布什还以富人会雇用会计帮他们逃税为由拒绝增税。可以看出他们自己的钱财不是很多,他们列举了很多他们认为过于昂贵的东西:漫天要价的吐司、极其昂贵的T恤和有机蔬菜,黑心的咖啡馆:他们出售漫天要价的该死的茶、过分昂贵的早餐、把一根劣质香肠切成两半造成两根香肠的假象、说给你的是黄油而实际上给的是人造黄油、在亨氏的瓶子里装上廉价调料。对于这些中国人都已经开销得起了,英国知识分子居然还不情愿。
《这就是“狗屎”:摩登时代生活百科》
有钱有势的人还喜欢把自己比喻成曼德拉,比如克林顿和玛莎·斯图尔特。在出版自传接受记者采访时,当被问到是什么让他顶住了与莱温斯基的丑闻风波,克林顿说:“曼德拉告诉我,他原谅了他的政敌。因为如果他不这么做,他们就会打击他。他说,‘他们糟蹋了我最好的年华,在肉体和精神上凌辱我。但是他们无法摧毁我的信念和意志。我原打算要忘记这些不堪的,但是现在我决定记住它们’。然后他对我说道,‘你也应该如此’。”作者义愤填膺地说:“曼德拉因为反对势力强大且组织严密的种族隔离体系而陷入麻烦之中,克林顿则是因为与一个年轻女人的暧昧关系而成了众人指责的焦点。曼德拉曾在牢狱中度过了27年,克林顿却没有这样的经验。”
玛莎·斯图尔特在被判入狱两年后,她在被问到将如何度过狱中生活时说:“我做得来的。我是一个出色的露营者,我可以睡在地上。许多好人都坐过牢,比如曼德拉。”斯图尔特的遭遇确实与曼德拉的情况相似——如果曼德拉也拥有一个价值80亿美元的商业帝国,并因为向调查人员撒谎而被监禁的话。■ 垃圾摩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