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人小妖已入睡
作者:苌苌( 《一个迷人的小魔鬼》 )
3年前的秋天,弗朗索瓦兹·萨冈走完她69年的人生,在法国去世。这之后顺理成章,更多她的书的中文译本陆续推出。最新,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她的作品集,其中包括她的战争三部曲中的两本《无心应战》和《淡彩之血》,阿兰·维尔龚德莱写她的传记《一个迷人的小魔鬼》,以及她自己的回忆散文《我最美好的回忆》。
战争三部曲是萨冈进入写作衰退期的作品,并不十分地好。倒是维尔龚德莱写她的传记和她写的自己的故事,在迄今所有关于她的中文出版物中显得很出挑。早前,国内出过苏菲·德拉森写萨冈的传记《你喜欢萨冈吗?》,让人对萨冈整个的人生框架有了一个了解,维尔龚德莱的这本200多页的书,写到1960年就戛然而止,其时,萨冈不过25岁。然而要明白,这是作者向这位传奇女作家默默地表达他最善意的敬意。
成名要趁早?
维尔龚德莱在走访了萨冈度过童年的地方后,把她称作“顽劣儿童”(les enfants terribles),这在法语中并不是拿来批评人的说法,而是带着某种温情的专有名词。它属于谷克多笔下,狂野不羁的兄妹俩,它属于《四百下》里的小安东,专门用来形容那种无视一切纪律,一意孤行的孩子。年幼的安东反抗不了这个世界,对朋友说:“我没有办法再回家了。我要离家出走。”照片中的萨冈,那个柔弱的女孩,在中学读书时屡次被学校赶出来,她每天背着书包出门,在街头和咖啡馆消磨一天,16点回家,假装做作业,还能绘声绘色给父母讲这天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她的想象力就是那时候培养出来的吧。
萨冈从未产生过离家出走的想法。她出生在一个中上资产阶级家庭,10岁时举家迁到巴黎。她的父母十分娇纵她,总是对她的行为付之一笑,照维尔龚德莱的说法,这对寻欢作乐的父母并未真正离开过童年。但是在学校的失败经验,还是给萨冈添了一些忧愁。她把儿时的伤痕藏在内心最深处,很早就开始懂得控制自己对外界刺激的极度敏感,她的内心含着一触即发的激情,而阅读则让她平静下来。
( 弗朗索瓦兹·萨冈 )
中学会考失败,重考,失败又重考的那个夏天,萨冈用一个月的间歇写了《你好,忧愁》。第二年发表后轰动法国,那是1954年,当时已经是索邦大学预科生的萨冈发表的处女作《你好,忧愁》,成了几年来法国最畅销的书。小说中,少女塞茜尔和她父亲放任自流的生活方式,在当时的法国社会引起争议。尽管战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享乐主义的生活中,但是把“不足与外人道”的生活跃然纸上,萨冈是第一个,更何况她写作这部小说的时候刚18岁。
最让当时的人们不习惯的地方是,人们不能容忍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在没有坠入爱河的情况下,和一个年纪相仿的男孩做爱却没有受到惩罚。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她没有因此而狂热地陷入爱情里,也没有在夏天结束的时候遭遇怀孕的尴尬。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她的父亲默许了这一切,而她对她父亲的风流韵事了如指掌,并在主观上影响了父亲对女人的选择,这在当时,是父母和孩子永远不能涉及的主题。而作者显得对这一切无动于衷,评论家说她是带着“邪恶的天真,温柔的残忍”。
萨冈从第一篇小说开始,就显现出她今后所有创作的基调——轻巧的旋律,朴素的古典美,她对忧愁的迷恋,颇撩人心怀。有人评价说:“她比一个18岁女孩早熟了10年,或者比某些懵懂的女孩早熟了一生。”作家莫里亚克称她为“迷人的小魔鬼”,并在以后一直以护犊的心态关注她的新作。她早熟的心慧,大胆的心理描写,惜墨如金,但又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受到出版社的重视。当时的几大出版社,都在着力挖掘颇具天赋的新人。其中,朱丽亚尔以效率高,果敢著称,由勒内·朱丽亚尔亲自策划的推销术,把萨冈迅速推上了名誉的顶峰。
随着小说在欧美的风靡,萨冈从一个畅销书作家迅速升级为大众偶像。与杜拉斯和西蒙娜·德·波伏瓦这样的知性女作家比起来,萨冈更具明星气——年轻、富有、孩子气,玩世不恭。她的作品代表着小资产阶级的情趣,关于她的一切,大众都保持着高昂的兴趣,她在镁光灯下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放任自流,直到老去。
萨冈一生出版了30多部作品,但是没有一部的销量可以接近她的第一部小说。法国文学研究者柳鸣九说:“萨冈一生的创作,总是停留在小资产阶级的男女关系纠葛上,渐渐便显出了视野的狭窄,而且就这个题材,她也未能达到一个高远的境界。无论是对人性的深度挖掘,还是对造成这些现象的社会现实原因的分析,都有所欠缺,阻碍着她成为一流的作家。”维尔龚德莱也指出:“萨冈的悖论便在这里:她实际上只想去讲一些庸俗的故事,也只想通过这些庸俗的故事而被人了解,被人欣赏,然而她心里喜欢的,却是充满了激情和浪漫的故事。”
光脚开捷豹的女孩
萨冈的一生跌宕起伏,与在小说中夸张生活的作家不同,萨冈的生活是小说的夸张。金色的童年,过早的成功,让她在追寻欢乐的同时也追求绝对:速度、赌博、大海、夜的欢愉,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切闪亮的东西,一切黑暗的东西。一个在18岁就看透世事的作家,本应有更好的文学前景,而太早的成功,则令她耽于骄奢淫逸的生活,但是以一种脆弱的方式演绎出来。
“作为理想,我打算过一种下流、丑恶的生活。”萨冈在《你好,忧愁》中写道。把想批评她的人的嘴都堵了回去,她说出了许多人隐秘的心声,玩世不恭赋予了她一种永恒的魅力。小说带来的巨额版税使不到20岁的萨冈成了千万富翁,她问父亲该怎么办,她的父亲说,“在你这个年纪拥有这么多钱是危险的,应该花掉”。萨冈拿到预付版税后,去买了辆早就相中的捷豹敞篷跑车。穿着粗线衫,光脚开捷豹的女孩,还不知道在高速飞旋的车轮上,将是麻烦不断的后半生。
《我最美好的回忆》是萨冈相当好看的一本书。当她真诚地叙述所有给她留下美好回忆的人和事物的时候,贯穿她一生的颓废美彻底散发出来。与不愿意承认别人比自己伟大的男作家不同,萨冈毫无保留地赞美那些因为才华和不幸打动她的人。第一篇写比莉·哈里黛,萨冈的青少年时代是听着她歌曲长大的,第一次去美国,她从纽约坐出租车跑了300公里去听她的演唱,并和哈里黛建立起一种默契的友谊。然而挡不住的落花流水春去也,两个才华横溢、过于敏感的女人之间,不动声色的惺惺相惜,读完让人如鲠在喉。她写到田纳西·威廉姆斯和卡森·麦卡勒斯充满温情的友谊,身为同性恋的威廉姆斯,在麦卡勒斯的丈夫自杀后,担负起照料她的责任。“他把卡森抱回房间,安顿她在双层枕头上躺下,然后坐在床角,握着她的手直到她入睡,让她免遭噩梦侵袭。”
萨冈的才华更多地体现在生活上。她写到她为人诟病的赌博恶习,在21岁生日的时候,萨冈被人带到赌场,从此迷恋上这场伴随了她一生的游戏。在赌场上见识了人们的大起大落的表情,她就决心,不管下一副牌牌局如何,她都要用和善的面孔来面对命运的打击。“真正的赌博者中,”她写道,“鲜有令人讨厌、吝啬和好斗的人;像所有不惧怕失去自己拥有的东西,把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看做过眼云烟,把一切失败视做偶然,把一切成功视为上天的馈赠的人一样,他们通常都十分宽容。”
萨冈喜欢的还有“速度”,喜欢高速驾驶的萨冈在一场严重车祸中幸存下来,否则她会成为詹姆斯·迪恩那样的圣像般的人物。她喜欢大海,她是圣特罗佩最早的发现者之一。在50年代,当它还是个只有一家餐厅两个咖啡馆三五家住户的小渔村时,萨冈经常呼朋唤友,半夜开车从巴黎出发前往这片海滨度假。没几年,圣特罗佩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如今更是法国富人斗富的海滨度假胜地。萨冈不无遗憾地写到圣特罗佩那种质朴天然的品质的消失。从一个聚会到一个聚会的乐趣不再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从一家俱乐部转场到另一家俱乐部,白天则是从一个商店到另一个商店。萨冈最美好的回忆还包括萨特。在1979年的6月21日,萨冈在报纸上发表了《致让-保尔·萨特的情书》,这天是萨冈与大她30岁的萨特共同的生日,也是法国习俗中夏天到来的日子。信中最后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那位已经双目失明的哲学家:“这个世纪确实是疯狂的、无情的和腐败的。”
成名之后的很多年,人们记住萨冈的更多不是她萦绕着脆弱情绪又富有本能冲动的作品,而是记住了一个以最后的纨绔子弟身份享受所有的迷醉、视一切为过眼云烟的女孩形象。她的故事里充满孤独、烦恼与对死亡的恐惧,但她也享受不幸。萨冈的晚年十分辛苦,朋友一个个逝去,千金散尽,官司缠身,只能寄居在朋友的寓所。这也是为什么维尔龚德莱的笔止于1960年的原因,使《迷人的小魔鬼》成为一种怀着敬意的缅怀。这在我国是不可想象的,落魄者只会被拿来做反面教材,很少有人充满温情地去写张爱玲的爱与零落,这个国家的人对挨穷的记忆实在太恐惧了。■
关于萨冈的已出版的中文作品:
《你好,忧愁》、《某种微笑》,海天出版社。
《你好,忧愁》、《你喜欢勃拉姆斯吗?》,人民文学出版社。
《肩后》(萨冈最后的告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你喜欢萨冈吗?》,辽宁教育出版社。
《无心应战》、《淡彩之血》、《一个迷人的小魔鬼》、《我最美好的回忆》,以及正在翻译中的人物速写集《我所有的好意》,江苏人民出版社。 迷人小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