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闲”不等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尚言)
大概是被忽悠的次数太多了,所以人们对有关方面发出的信息一概抗拒或漠视。比如说一段时间以来“投资者教育”似乎成了香饽饽,若干部门或单位都想掺和一把,争为投资者师。就有投资者来气了,“在股市里摸爬滚打,我用得着你教育吗?我们被庄家搞得很惨时怎么不见人出来啊?”市场也往往将“投资者教育”、“风险揭示”等等视为利空一类的消息,认为这是在降温。
生气归生气,静下心来想想,这轮牛市里新进来的投资者还真不少,有些人甚至都没弄明白送配股除权之类的,就敢浪里淘金了。当然在某段时间里就算稀里糊涂,也还是能随着大浪赚到钱,但是鸡犬升天的日子不会永远都在,高位震荡中一片“红瘦绿肥”,赚钱就没那么容易了。既然想在股市里折腾,总得明白些基本的东西,不爱接受“教育”,那就自己“学习”吧,别什么都听不进去。
再比如说尚福林曾在5月份股市狂热时讲过炒股要有“闲钱、闲时间、闲心”,估计这话当时没谁爱听,眼看着身边人进股市没几天就赚到了,还能顾得上什么闲不闲的吗?其实这句简单的话说得很实在,真不是忽悠。对于在工作之余进行投资的“非职业股民”来说,“三闲”很重要,尤其是要有“闲心”。
牛市里一年涨了十倍八倍的股票并不罕见,这让不少人感觉赚钱很容易,一个月内要不涨个50%,那简直不像话。这种人往往情绪会随着涨跌波动很大,就像在9月份的高位震荡中,股指(上证综指)每天上下100来个点稀松平常,要是跟着它来回来去的颤悠,那心电图该是个什么形状啊?
其实股票没有必要天天看,就算在短线波动很大的时期,也没必要每时每刻盯着走势图。但要真能够有这份洒脱的“闲心”,那是需要建立在对所买股票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如今沪深两市已有近1500家上市公司,个人精力毕竟有限,最多只能去关注几十家,能把F10研究一遍的估计也就几家、十几家。能把十几家、几十家上市公司弄透了,就足够折腾了。
不妨打开你熟悉的那些股票的走势图,你会发现尽管个别时候会受一些突发事件影响,但大部分时间内都会有自身的运行规律,有内在的股性,波浪起伏。如果摸准了这些股票的股性,完全可以来一回波段操作,即便错过了一些所谓的机会,但会减少做错的几率。
这就是“不熟不做”,有些企业家也是这种风格,专注于某领域,即便扩张也在熟悉的半径内。有人可能不愿因此丧失掉机会,毕竟市场上热点转换那么快,得去追逐啊。这就好比那些不断在热门行业内掘金的企业家,看准市场机会赚一把就走,并没有持久战的打算。这也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要看得准、抓得住、走得干净。在能做好“主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发展一下“副业”,追逐热点。
在热点转换很快的市场里,能够操作短线赚钱的并不多。不少人都会因把握不好买点或卖点懊悔不已,一次次地重复着“追涨杀跌”的悲剧:眼瞅着看好却一直没买入的股票往上走,终于下决心满仓后,发现自己已成最后接盘者。本来已经赚钱的股票还想再多挣几个百分点,却转头向下了,又不甘心少赚,结果居然被套上了。套了很久的股票总算启动了,一解套就迫不及待地卖出,但它居然继续上涨了很多。
为什么会反复犯错误呢?还是心态不对,没有“闲心”。钱是永远赚不够的,赔了的也要有再赚回来的信心,所以投资时一定要有纪律,事先就设定好止盈点和止损点并严格执行。股价到了止盈点,即便它还在涨,也不要贪心,果断卖出。股价要是跌到止损点就出手,别抱着反弹的幻想,损失点手续费就出来,翻盘的机会并不缺。上述悲剧的屡屡上演,往往就是因为缺乏纪律性。当然要设定合适的止盈点和止损点,还是需要具备一些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知识,必须得“学习”。
而从“闲时间”来看,“非职业股民”操作股票的确存在客观困难,因为交易都在上班时间进行,经常违反工作纪律总不太好。从这个角度而言,投资基金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把钱交给专业人士长期运作就别操太多心了。可惜现在国内市场上的基金也大多异化了,买入基金者想的也是如何短线获利,这种潜在的随时赎回的压力又让基金管理者同样抱着短线心理。
实际上,市场不可能每年都以倍数上涨,老是幻想着“一夜暴富”,不如踏踏实实日积月累,或者与自己熟悉的股票共舞,或者真正享受基金长期投资带来的稳定回报。 三闲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