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临天下

作者:殳俏

“菌”临天下0

菌类在小孩子眼中是魔鬼,就算幼稚园中老师再怎么强调,纯洁的小白兔永远跟红白相间的大蘑菇是好朋友,都别想骗小孩子吃下午饭里的一款青菜炒蘑菇。因为大多数市面上常见的菌菇只有两个极端——吃起来没有味道或者是吃起来太有味道。吃起来没有味道的那种大都适应了批量生产的大棚,好像金针菇、鸡腿菇或平菇,嚼下去软乎乎滑溜溜,好像吃某种软塑料。吃起来太有味道的那种则因为小孩子本来就抗拒太过浓烈的香味,所以那些香菇、鸡枞、白蘑菇之类的东西可谓是儿童味觉的天敌,吃起来好像在给自己灌毒药。

忘记了自己是从几岁开始不抗拒菌菇类食物的,总要过了18岁吧。成年之后才发觉,鸡汤里一定要加点香菇才会更香,熏豆干跟茶树菇一起炒只会增加风味,并且开始接受清炒牛肝菌之类的菜式。又过了一阵子,从“不抗拒”骤然就变成了菌菇类的迷恋者,逢火锅必要叫上一盆平菇放进辣汤里吸味道,逢烧烤则要叫上一盆香菇烤到棕色那一面微焦,飘出了香菇那特有的浓重香味之后,堆上点木鱼花一起吃才算好。此刻便觉得自己真是成年人了,小时候觉得那种香气过于做作,还带点淫邪,现在只觉得那种滑腻的口感还真是不错。有一阵子迷恋吃一道腐皮菌菇卷,炸过的腐皮卷着各色菌菇,一口下去外皮酥脆,内里则是冷而柔滑的一包菌菇,多嚼几口还会“嘎嘎”作响。这个菜胜在口味清淡,口感却错综复杂,小时候的我定然不会喜欢,后来遇到一个吃素的朋友,她也感慨地说小时候自己家里的老奶奶最喜欢这道菜,但是孙子辈都觉得难吃,小孩子嘛,一定都喜欢可以大口咀嚼,味道浓重的食物,直到自己吃了素信了佛,方才知道这是多么婉约而曲折的一道菜。

中国人吃菌菇,除了爱好外,还相信其可以防不好的病,有真实的部分,也有盲目的部分,后者大都来自对灵芝的幻想,觉得它们都是一族的。有段时间,吃菌菇的狂潮被市场上某些人把毒蘑菇当作珍贵食用菌卖的丑闻所叫停,这倒也警醒很多人来真正认识菌菇,哪些是有名气的,哪些是没名气的,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泛泛之辈的。云南作为菌类出产大省,其出产的各种菌菇广为流传。去吃好的云南菜,吃到一盆新鲜的热炒菌类太重要了,无论是牛肝菌,还是干巴菌,还是鸡枞菌,加一点点辣椒炒一下都是极好的正桌菜的点睛之笔。当然,现在中国人也吃外国人推崇的各种菌类了,最有名的是意大利和法国的松露,其次则是日本的松茸。松露的话,只消一点点,无论是炒鸡蛋还是配肉类,甚至是放在米饭和汤里,都会很香。欧洲人说松露的味道就是情欲的味道,一点都不错,因为一点点情欲可以怡情,太多了就会让人头晕目眩。某一次吃到一款添加了白松露的蜜糖冰激凌,松露含量略高了一些,便有种说不出的怪味,在座的某小孩子一语道破天机:“讨厌,是煤气味。”日本的松茸则算是比较温和含蓄的菌类,吃到好的松茸土瓶蒸,那真是香到鼻塞,鲜到胸闷,所以每个松茸土瓶蒸都会附送一小片柠檬,让酸味中和一下鲜香味,不至于让人吃到头昏眼花。从这些例子上来看,喜欢吃菌菇类食物真是上了年纪人的饮食习惯,那一点都没有错啊。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