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还是多伦多

作者:娜斯

戛纳还是多伦多0

( 电影《伊丽莎白女王:黄金时代》剧照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争论:戛纳还是多伦多?

说的是电影节。戛纳的特色是海滩性感,日舞的特色是滑雪加边缘,而多伦多呢,虽然没什么可玩的,但因为组织有效,好莱坞和独立制片,大电影和小电影都包容,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电影节。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安在威尼斯和多伦多之间忙乎着飞来飞去。威尼斯和多伦多的日期有几天重合,这两个电影节成为直接竞争者。

甚至连法国报纸《Le Monde》都在讨论多伦多电影节的重要性是否已经超过了戛纳。说的是商业性吧——今年的多伦多10天放映电影349部,其中首映234部,买卖交易额1000万到5000万美元,并且是一个普通观众买票观看最多的电影节,加之是奥斯卡前兆,对于想在北美市场分一杯羹的影片来说是必经之地。这里必有好莱坞制片公司的品质电影,如乔治·克鲁尼的《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layton);有其他国家的各种商业类型片,如杜琪峰的《神探》;有侯孝贤这类艺术导演的影片,如今年的《红气球》。总之应有尽有,都想抢得些新闻和眼球,是个真正的电影大卖场,之前的威尼斯电影节北美媒体报道并不多,都等着在多伦多看。

秋季是美国的成人观众电影季,比较严肃的电影都爱在这时候推出,度假回来了,玩完了,轻松了,脑子又想装点东西了不是?所以抢滩这个市场,必从9月初的多伦多起步,太早了反正观众也注意不到。之后一些片子去纽约电影节,获得更多的媒体报道,然后就进入市场,然后就进入奥斯卡竞争……多伦多不设奖项,但在多伦多受到媒体和观众青睐的电影算是成功起跑——可以比较一下每年多伦多受好评的影片和奥斯卡入选名单(去年的《女王》和《晚安好运》就是在多伦多先冒出来的)。而片商也用多伦多电影节作为一个市场和评论测试之地,如果在这个地方有观众缘,他们可能投入更多的发行费用;如果在这个地方口碑好,他们会更多考虑奥斯卡促销。

很多人把戛纳说得特严肃,其实戛纳的代表形象是海滩上的碧姬·芭铎——电影从来是以最直接的乐趣为起点的。严肃电影其实受惠于娱乐电影,因为正是戛纳的性感海滩引人注目,吸引大批影迷,而其他话题也可以借此发布。

戛纳还是多伦多1( 电影《巨塔杀机》剧照 )

多伦多也不例外,并且因为更加靠近好莱坞,所以好莱坞明星和制作人必去。加上近年美元贬值,美国人去欧洲嫌贵,欧洲人去美国方便,更让多伦多近水楼台。说是好莱坞越来越难以抗衡也好,说是商业越来越主导也罢,这就是多伦多的现实。

今年多伦多电影节以战争片、犯罪片以及政治问题片为特色,因为伊拉克战争仍是北美一个激烈的公共话题,70年代越战时期就涌现出一批经典反战电影,如《猎鹿人》和《归家》,所以多伦多的主办人也以此为侧重,今年直接涉及战争问题的就有布莱恩·德·帕尔玛的《节选修订》、辛潘的反战片《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艾伦·鲍尔(Alan Ball)的《没有什么是私密的》(Nothing Is Private)、保罗·哈吉斯(Paul Haggis)的《决战以拉谷》(In the Valley of Elah)等等,还有一堆犯罪片,如在戛纳就受到好评的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加拿大导演大卫·克罗嫩贝格(David Cronenberg)关于俄国黑帮的惊险片《巨塔杀机》(Eastern Promises),而凯拉·奈特莉主演的《赎罪》、李安的《色·戒》跟这些主题都沾点边,在媒体报道中,《色·戒》的标签是“二战间谍惊险片”。

戛纳还是多伦多2( 电影《决战以拉谷》剧照 )

在多伦多已经可以看出一些奥斯卡结果,比如今年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显然已经是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的大热门,最佳女主角是她的《伊丽莎白女王:黄金时代》,而最佳女配角自然是《我不在场》里面她演鲍勃·迪伦——到底应该给她提名女配角还是男配角,那已经开始是一个问题。

受到好评的影片有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保罗·哈吉斯的《决战以拉谷》、裘德洛主演的《足迹》(Sleuth)、大卫·克罗嫩贝格的《巨塔杀机》、布拉德·皮特的《刺杀神枪侠》等。这些名字相信接下去的几个月里我们还会听到更多。

两部小喜剧片看来要成票房黑马,《充气娃娃之恋》(Lars and the Real Girl)和《Juno》,都是关于青少年的喜剧片,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至于独立电影,现在北美最重要的发行公司是IFC(同时是独立电影电视播放频道和独立电影发行公司),今年它买下的电影有侯孝贤的《红气球》、格斯·范·桑特的《迷幻公园》(Paranoid Park)、凯瑟琳·布雷亚(本届威尼斯评委)的《老情妇》(Vieille Maitresse),也即将出现在纽约电影节。

《纽约时报》的达吉斯(Manohla Dargis)说,如果安东尼奥尼活着,估计在美国很少机会能被发行商签下,而是也在电影节转来转去,如果幸运的话,跟IFC签个合同。

而在北美最难做市场的是其他国家的非独立电影的商业类型片,不管拍得多好看,也难与好莱坞的商业电影竞争。亚洲电影里只有武侠片一个片种被接纳了,而如香港地区的犯罪片,如杜琪峰,西方电影圈内人都看,而且喜欢,可是市场进入不了(好莱坞重拍《无间道》就是一个例子)。这次在多伦多据说韩国导演许秦豪的《幸福》在电影节影院里引起哭声一片,可是这种电影却在北美很难被发行商看中!因为北美发行商基本做好莱坞的商业片,或者是像IFC这种做小众艺术电影。而且这也不光是亚洲电影的事,法国导演里维特改编自巴尔扎克喜剧片的《别碰斧头》(Ne touchez pas la hache),也一样未必能让北美观众看到。但是不管怎样,这些电影也都去多伦多电影节,因为无论如何,你想让人知道有这么部电影。 还是犯罪电影多伦多电影节决战以拉谷好莱坞多伦多悬疑电影剧情片美国电影电影节戛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