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该“指望”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赵志疆)

在北京CBD国际论坛上,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发表养老“不能全让政府大包大揽”的观点,所谈内容给人的感觉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现实背景下,民众不应仅“指望”政府养老,还该多想想别的办法。颇具戏剧色彩的一幕是,紧接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王宪章不失时机地跟进:“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仍然偏低。”琴瑟相和,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商业保险或许可以算作一种“国际惯例”,但却只是一种个人投资——在绝大多数国家,政府运作的养老保障措施都是主体,商业保险充其量是一种补充,因为他们不可能为民众养老提供基本的“兜底”。我国人口老龄化有未富先老的特点,能买商业保险的有多少人?农村老人占老龄人口75%以上,其中97.6%依靠家庭养老,买得起商业保险的有多少?当城市居民因看病、住房等问题步履维艰时,能拿出钱购买商业保险的又有多少?在养老问题上,如果本应“兜底”的政府都无法“指望”,属于个人投资行为的商业保险就更“指望”不上了。

其实,习惯居家养老的国人很少“指望”政府来养老,目前面临养老困境的大多是农村失地人口以及城市无房居民,如果想叫他们“不全部指望政府”,首先就得使其生活变得有“指望”——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民众“指望政府”主要是指望政府不断完善养老保障措施,近日有消息说,国家要求国有企业向国家分红,收入可能投入社保,这样的措施就是民众的“指望”。 社会保险养老商业保险指望

上一篇: 好东西(450)
下一篇: 姗姗来迟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