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不只是飞天

作者:孟静

《敦煌》,不只是飞天0

( 舞台剧《敦煌》剧照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群少女做拈花状,边跳舞边齐声吟咏,这不是宗教仪式,而是舞台剧《敦煌》的排练场。这段偈子准备在北京居士林佛堂录音,由一位93岁的老居士带领200多人念诵。与同期上演的音乐剧《妈妈咪呀》担负着打开中国市场的功能不同,这部耗资130多万元的舞台剧最大的功能却是广告,为了给年底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敦煌》打广告,如果效果好才会出国巡演,它更像一次营销试验。

表现敦煌的艺术作品最著名的有两部:1979年,为国庆30周年献礼准备的舞剧《丝路花雨》,第一次展示了飞天仙子之舞,在当年座谈会上对复活飞天舞台姿的评价是:“琳琅满目,裸肩露背,人体解放,飞天更为飘逸奔放,很值得借鉴。”连演近千场,由此剧专门开辟了中国古典舞的“敦煌舞派”。另一部是根据井上靖的小说改编的日本电影《敦煌》,动用了两支驻西北的解放军部队和800多匹战马,修建了敦煌故城外景地,在1988年就耗资2亿人民币,并且由《人证》的导演佐藤纯弥执导。

8月23日舞台剧《敦煌》上演,它的特别之处是由一个民间机构——敦煌文化弘扬资金会投资,主创基本上是公益性质,不收取报酬,每人都与敦煌有些因缘,要么是本地人,要么做过多年与敦煌相关的工作。敦煌基金会的发起人王胤说:“前期由发起人投入,演出寻找企业支持,我们没有市场要求,为了避免生意场上的人误会,我连名字都改了。”舞台剧也不考虑票房,本来只是小剧场,后来排场越来越大,订到了保利剧院的档期,赔本也要上。

周兵是纪录片《故宫》的总导演,与海内外反响巨大的《故宫》相比,周兵承认,《敦煌》不可能达到那样的辉煌,“首先,不可能在中(央)一(套)黄(金时间)播,对于国内外的观众而言,故宫多少都比敦煌要熟悉”。周兵和王胤都是甘肃人,而敦煌是甘肃最富裕的地区,这个1000多年前“相当于深圳”的东西方交汇的大都市,在百年前被王道士掘出。据敦煌研究院考古所所长刘永增告诉记者:旺季每天接待人次达到6000人,今年的游客数量有60万人次,月牙泉已经干涸,游客的呼气和乱摸乱动使壁画保护压力很大。再加上离莫高窟很近的铁路和机场的开通,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我们找到同样地方1908年的照片和2002年的照片进行对比,不看还好,看了之后就觉得担心,本来很清晰的但现在有点模糊,有的地方就起斑驳了。我们现在用仪器考证,人多了确实有问题,我们在这里就是要延长莫高窟的寿命。”

王胤希望纪录片和舞台剧所起的作用是让游客在去敦煌之前能够了解它的历史、宝贵性,尽量地珍惜它,而不是抠一块壁画带回家。

《敦煌》,不只是飞天1( 周兵(右图中)指导演员排练 )

2004年,央视新闻评论部做了一期大型直播节目“敦煌再发现”,周兵因为拍摄《故宫》无法分身,但他产生了为敦煌拍纪录片的念头。此前,NHK电视台和央视合作的《丝绸之路》曾经以敦煌为背景。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这是传统上对敦煌的解释。在查阅资料后,周兵认为煌也是光明的意思,敦煌即大光明之城。佛经中,如来的身心即大光明,在他的阐述里,敦煌成为佛地。纪录片中包含了10个故事,讲述了横越千年的8个人:画匠史小玉、舞女程佛儿、寡妇阿龙、道士王圆禄、探险者斯坦因、大王曹元忠、粟特商人沙拉、守护者常书鸿的人生与梦,程佛儿和沙拉是虚构的名字,其他均有历史记载,这种方式和《故宫》用宫殿讲后宫故事近似。会重现画家绘制壁画、雕塑景象,还有1000多年前敦煌人如何生活,他们和现代人一样吃饺子、面条,怎么刷牙、结婚、打官司,不仅是风光片。舞台剧以王道士和斯坦因的梦引出3个人物:画家,代表对艺术的执著,表现人和艺术的关系;舞女,表现人和爱情的关系,代表对爱情的一种执著;东方修行的一个出家人,代表人和名利的关系。

《敦煌》,不只是飞天2( 舞台剧《敦煌》排练现场 )

敦煌来源于1600年前乐尊法师在此见到了金光万丈,有佛像隐现开凿了第一个洞;法良法师开启了第二个,于是和尚、商人、百姓、武则天……在这个繁华都市不断地存下信念,罗马、波斯、印度的货物和生活方式通过敦煌传到了长安,像已经失传的粟特文,就可以在敦煌找到,敦煌学也是中国唯一国际化的学科。元代有了海上贸易,敦煌沉寂了,这些珍贵文献也因此得以保存。斯坦因为了揭穿一个新疆人假冒的阿訇手稿,跑到敦煌找证据,在这里看到了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这些历史只存在于学者之中,普通民众对敦煌的概念就是离兰州1000多公里的文化景点和飞天舞,飞天的盛大只是因为80年代初文化匮乏期,人们对思想解放的一种需要。周兵想通过舞台剧重新解释敦煌和不同时代人对光明的理解,所以剧中有王道士和斯坦因,有舞女与粟特商人的爱情,也有现代采风的记者,借他们之口重读敦煌。这些理解牵在一起不免概念与牵强。

佛教徒周兵称在敦煌同样看到了佛光,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永增说:“我也看见过非常灿烂少见的红颜色的光,估计乐尊法师看到的就是这个。我刚开始也非常激动,现在不足为奇了,有些人把它解释为佛缘,看你怎么认识了。”但他也同意周兵的观点:“飞天远远不能代表敦煌,飞天是级别较低的供养神,形象可爱、便于记忆,它并非敦煌独有,只是敦煌的飞天数量、种类上优越于其他洞窟。”敦煌中的学说浩如烟海,从阿波罗、西天王母到佛经的九色鹿故事,无所不包,还有蒙学的大量文献,不是一部舞台剧可以概括其精神,周兵自己也清楚:“老百姓不会去关注壁画故事。”因此,他想通过人物之口宣讲的和谐之道,中国人的信仰和对宇宙的认知,实在是个过大的话题。周兵说:“纪录片只能承载科普知识,舞台剧可以有个人思考。”这个思考又打上他个人信仰的烙印,同样吃素的王胤在莫高窟旁边建立了敦煌书院,所谓书院,其实是一所禅修中心。他说:“在城市里我们不知道天黑了,因为灯火辉煌,但在敦煌,你会见识到什么叫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希望大家能来这里完成心灵的自我觉悟,作为古文化遗址的居民,也比其他人有更多责任。”无论是纪录片或舞台剧,客观上都起到了宣传敦煌的作用,这与敦煌以保护为主的宗旨又有了冲突。

《敦煌》,不只是飞天3( 纪录片《敦煌》摄制组在敦煌进行实景拍摄 )

莫高窟一共有492个洞窟,平时对游客开放50多个,这次纪录片中拍到了60多个。刘永增说:“不是说不开的艺术价值高,而是因为它们体量小于10平方米,易损坏,我们每年都要细致讨论开放洞窟数,尽量选择各时代有代表性、观赏性和知识性的。”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刘会林表示:不开放的谁都不能拍。刘永增也透露,敦煌准备实行网上预约,结果还未公布,未预约游客也不会拒绝,但至少要对参观者人数的80%心中有底。

莫高窟风化了很多年,从明代起,沙子和雨水就已经损坏一部分洞窟,周围绿化带来的湿气,邻近的铁路和机场的启用又使它必然受到影响。被称为“敦煌保护神”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既理解敦煌人希望游客多、GDP增长的心情,又很担心洞窟的压力,她在那年敦煌直播时曾说:“我觉得这次直播更多的是一种弘扬,使大家看到敦煌的精彩,但我担心游客太多了,洞窟坏了我们就是罪人。”这个难题显然不是一部纪录片或是舞台剧所能解决的。 飞天故宫博物院艺术周兵文化敦煌不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