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占太空轨道的极客火箭
作者:朱步冲/( 杰夫·贝索斯在互联网领域积累大量财富后,开始向他的太空梦想进军 )
2006年11月13日,美国得克萨斯的范霍恩,这个位于沙漠中央小城的清晨,近百名大人和小孩围在一个农场的“大谷仓”边,撑着帐篷、燃着篝火,咖啡煮着,面包烤着,被防护栏围起来的地方还有一个活动的充气城堡,很像在举行大型家族聚会。一个有4条纺锤状金属长腿的圆锥体从谷仓里被推出来,在一个平台上开始吊装,曙光初现时,它被安装好了。太阳升起时这个大家伙在浓浓的烟雾中垂直升空了80米后又垂直落地,整个过程持续近1分钟。一个戴蓝色棒球帽、身穿黄色外套的中年男人,拎过一瓶香槟想打开来庆祝,结果,瓶塞弄断了。
这个中年男人就是杰夫·贝索斯、亚马逊的创始人兼CEO。他弄断瓶塞的时刻,是他少时就拥有的太空梦的起步。这个他在2005年掏出1300万美元买下、又拿出800万美元整修的10公顷农场上,有他从2000年就投资建立的太空科研公司“蓝色起源”和私人火箭发射降落场,刚刚进行的就是新谢帕德(NewShepard)项目的第一阶段运载工具试验。Shepard得名于1961年首位进行太空亚轨道飞行的美国人艾伦·谢帕德,那个有4条腿的圆锥体飞船以美国火箭工程学先驱戈达德(Goddard)命名。
贝索斯说,“我们正在耐心地、一步一步地工作,以降低飞行费用,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使人类能更好地继续探索太阳系”。他下一步计划是开发载人航天器,能进入96公里高的太空飞行10分钟,蓝色起源的终极目标则是“新谢帕德”,可以垂直发射和着陆、并能携带数名宇航员进入太空进行亚轨道飞行的太空船。
然而太空旅游业也不是他的最后目标,太空移民才是他的人生梦想。他对太空业的浓厚兴趣,早在少年时代就已显露。在1982年从迈阿密的Palmetto高中毕业时,他在演讲中强调了“太空移民”的必要性,此前他因为写一篇《零重力对家庭苍蝇年老率的影响》的论文,还获得了美国太空总署的参观邀请。更小时候,他不仅收集有关太空飞船的海报,还把自己的狗以《星空奇遇记》中一位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为“卡马拉”。“这既是我的个人兴趣,也是我的事业。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领域,我从5岁的时候就对火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是火箭选择了我,现在我有能力去完成这个事情。”贝索斯毫不避讳地表达他对太空事业的期望。
可以预见的是,太空轨道将变得拥挤不堪。2004年6月,由保罗·艾伦资助“飞船1号”进入亚太空轨道成功返航后,来自太空政策研究所的约翰·罗斯顿蔑视地称它为小儿科学:“这只是有钱人在烧钱玩‘笨猪跳’而已。”不过垄断美国航天业近半个世纪的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面临严重的经费短缺问题,为摆脱经济困境,它已经与一些企业签署技术共享协议,联手合作。贝索斯的“戈达德号”得以升空,就有赖NASA的放行。
( 埃隆·马斯克也跻身于“太空牛仔”之列 )
3月21日,PayPal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投资的“福尔肯1号”在南太平洋升空,发射费用仅有700万美元左右,而NASA每个太空任务都需耗资5亿美元。除了埃隆·马斯克,英国维珍公司创始人理查德·布朗森、拉斯韦加斯酒店业大亨罗伯特·本杰罗、世界电子游戏大亨约翰·卡马克和微软公司合伙人保罗·艾伦等企业大亨都对太空轨道窥视已久。
在资本可以作用的太空业,贝索斯谨慎地表达他的信心。他不仅亲自将“戈达德”发射的图片和视频传到蓝色起源的网站上,还亲自撰写招募启事,但在本刊记者的采访中,他称自己“还是将中心放在亚马逊身上,蓝色起源已经找到合适的团队管理,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参加项目讨论”。
( 2006年7月,莫斯科郊外星城航天基地,日本太空游客本大辅在进行失重适应训练 )
7月26日,私人太空探险迎来了它短暂历史上第一次悲壮的挫败——一场爆炸发生在当年凭借大名鼎鼎的“飞船1号”夺取X大奖、坐落在加州莫哈维沙漠中的ScaledComposites公司车间里,3名技术工人遇难,3名重伤。无疑,这场意外中受打击最大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太空牛仔伯特·鲁坦和维珍公司总裁、极客大亨理查德·布朗森,前者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工程师,后者则是ScaledComposites的大客户,事故发生时,技术人员正在为他的商业低轨道太空旅游计划“银河”飞船原型测试发动机燃料传输装置。
人们将这次爆炸事件与发生在1967年1月的“阿波罗1号”飞船事故相联系。在私人太空探险史上,艾瑞克·布莱克威尔等3人,将无疑会和维吉尔·伊万·格里森等3名美国宇航员一样,成为载入史册的英雄人物。
( 6月13日在巴黎,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公司公布的太空旅游新飞行器图片 )
如今,南加州和新墨西哥州几乎要成为私人太空探索业的硅谷或者卡纳维拉尔角,这里聚集了无数企图抢在布朗森之前首先冲出大气层的家伙。“蓝色起源”将在明年发射自己设计的宇宙飞船“新谢帕德号”,连锁酒店业大亨罗伯特·比奇洛,他于去年发射了自己的充气式微型太空站“起源1号”,并打算最早在2010年将成熟的“起源”太空站作为首家私人太空旅馆开张。
在这些极客大亨中,最接近成功的就是“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拥有者埃隆·马斯克,和保罗·艾伦一样,马斯克的财富也大多来自互联网经济的第一次热潮,他创立的两家公司Zip2和PayPal,分别在1999年和2002年以3亿美元和15亿美元的价格被康柏和eBay收购。早期极客运动追求“更快,更便捷,更廉价”技术的特征在马斯克的太空探险中也表露无遗,虽然已经投入了2500万美元,位于南加州埃尔赛刚多市郊的“太空探索公司”仅仅包括一个带空调的机库、修理库和一列两节车厢、同时充当发射指挥中心加员工宿舍的拖车。至于发射场地,只是一块方圆半英里的水泥平面,位于马绍尔群岛中一座不起眼的小珊瑚岛奥姆莱克上,导航中心则设在距离奥姆莱克岛22英里之外的夸贾林环礁。
( 罗伯特·本杰罗把“太空旅馆”的概念由梦想逐渐变成现实 )
然而这些简陋的设备掩盖不了马斯克的雄心,与布朗森不同,他不满足于仅在60英里高度的近地轨道上走马观花地兜一圈,而瞄准了具备中途补给能力、能够飞往国际太空站的大型载人太空飞船。尽管现在只有8个国家和欧盟太空署具备这样的能力,但马斯克坚持认为,自己的“猎鹰系列”飞船能够达到这一高度,按照他的说法,如果“飞船1号”相当于莱特兄弟的“飞行者1号”,那么“猎鹰1号”就是理查德·伯德那架飞越北极的“福特3”引擎飞机。在马斯克周围,也聚集了一批被他的极客理想打动、甘心放弃高薪和稳妥的跨国企业职位的技术精英:汤姆·穆勒是原伍尔德里奇公司火箭发动机设计专家,提姆·巴萨则来自波音公司,他是拥有15年波音公司履历的火箭综合设计专家。
早在去年3月,“猎鹰1号”火箭就进行了第一次试验发射,然而,升空36秒后,一切信号、图像都从控制室的电脑屏幕上消失了。事故原因很简单,一颗燃料泵上的铝制螺母发生了故障:前一天在最后的发射前检查中,工程人员曾把它松开过,又忘记旋紧,最终使它在太平洋潮湿、盐度浓重的空气里锈蚀了。
( “维珍银河”太空旅游公司计划于明年底用“宇宙飞船2号”将布兰森一家送入太空 )
马斯克、穆勒和巴萨并没有泄气,他们修改了电脑最后的自动发射控制程序,使得火箭整个系统的800个参数,从燃料箱压强到温度,只要一个出了故障,发射就自动终止。最终在今年4月的第2次试验发射中,“猎鹰2号”成功地抵达了近地轨道,持续飞行了11分11秒。按照计划,到2009年,马斯克的公司将每年生产30到40部火箭发动机,即使猎鹰飞船的发射被迫推迟,“太空探索科技”也能从这项业务中赢利。“2010年,NASA决定将航天飞机退役,而取代它们的新一代太空飞船‘猎户星’最早也要在2015年投入使用,在这5年内,SpaceX的‘猎鹰9号’将是太空中唯一的美国载人航天器。”马斯克对自己的计划很有信心。
《连线》杂志专栏作家格里格·因斯特布鲁克在评论文章《NASA是如何将事情搞砸的》中说,NASA已经彻底陷入愚蠢与不可救药之中,他们未来的目标是维持一个没头没脑的登月计划,继续用高利润合同把几十家航天技术承包商养起来,然后才是推进人类对于宇宙空间的了解和探索。“阿波罗登月计划”花费了大约1500亿美元,30万名专家和工人,即便是相对廉价的航天飞机,每次飞行的花费也是10亿美元,以及5万人之众的地勤维护人员。他们情愿每年花60亿美元,让宇航员在太空站中无所事事,互相测血压,也不愿意继续维持唯一一颗能够提供全球土地湿度情报的卫星——Hydros。
在最近10年中,全球太空发射次数上升到了900次,几乎是比前一个10年期翻了一番,增长大部分来自私人企业。尽管如此,被技术狂人们奉为金科玉律的摩尔定律却在太空探险中不起作用,半个世纪以来,将任何一磅物质送入近地轨道的费用始终是1万美元左右,即便是在私人太空探索企业的操作下,这个数字在未来10年内仅仅会降低大约40%。更紧迫的是,除了少数极客大亨的热情和私人投资,传统大型金融企业对这个项目仍然持观望态度,因为这项“世界上最为昂贵的过山车游戏”既缺乏行业规范,也看不到稳定的赢利模式,正如一句流行在莫哈维沙漠中的笑话:“如何当个商业航天百万大亨?很简单,先当上大亨,再进这一行。”
不过,无论是马斯克还是布朗森,都坚持认为,人类自身对于太空的好奇心,最终能保证计划成功,正如IT行业在硅谷从高度军用型政府投资项目变成了无所不能的私人商业投资项目一样。在他们浸淫其中的60年代嬉皮士技术文化里,从“星际迷航”到“2010漫游太空奥德赛”,太空狂想从来都是一个永不过时的主题。自从1961年,阿兰·谢帕德进入太空以来,只有不到500人曾有机会走出大气层。理查德·布朗森则认为,2009年“维珍银河太空旅游”开张的第一个年头,所招揽的客户就能突破这个数字,迄今为止,已经有大约100人在“银河”即将发射的亚地轨道飞船上预订了座位,甚至包括哈里王子和饱受卢伽雷氏病困扰的量子力学大师史蒂芬·霍金。为了显示吃螃蟹的决心和信心,布朗森宣称自己、连同自己两个孩子和加起来179岁的父母将是“银河”飞船首航的第一批旅客。 极客抢占天文太空旅游太空工程师飞船航空航天太空轨道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