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摊无法承受之重

作者:李孟苏

小菜摊无法承受之重0

( 消费者无法拒绝大型超市一站式购物的优势 )

每年8月,伦敦诺丁山要举办西印度群岛风情的狂欢节,那是游客们凑热闹的去处;对于住在这一地区的主妇们,波托贝洛路的菜市场吸引力更大些。主妇们挎上篮子,逛逛摆放着新鲜的本地产奶酪、牛羊肉、肯特郡水果鲜榨出来的果汁的小摊,跟守在小摊后穿着格子上衣、灯芯绒裤子和长筒靴的农夫聊聊他家地里的瓜果蔬菜,日常生活似乎变成了田园牧歌——这样的景象,不仅在伦敦的诺丁山,英国别的地方随处可见。

这种农民、农场主摆摊卖农产品的集市,全英国共有550个,它们被看做是食品改革的先锋。农民菜市场似乎带来了皆大欢喜——它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可以少吃工业化食品,食用直接从农场拿来的新鲜食品;减少了消费者去大型超市购物的次数,为乡村小农创造了生计。在城市居民看来,菜市场不啻为美妙的乡村风景画,政治家们则大力鼓吹菜市场体现了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英国食品业找回了正直、责任和义务。

“二战”后,英国人抛弃了“小店主之国”的传统,超市逐渐成为零售业的主要形式。到2006年,英国74%的零售业已经被乐购(Tesco)、Sainsbury's、Asda、Morrisons四家超市巨头瓜分,特别是乐购,往往能把小城镇近一半的零售业收入囊中,因此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环保主义者讽刺英国的小城镇变成了乐购城。从去年开始,英国公平贸易部已经对乐购等连锁超市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严格限制他们在郊区建大型店铺。于是他们转而向中心城市渗透,在商业区开设小型连锁店。连锁超市抬高了房租,每天营业时间长达十七八个小时甚至24小时,因货品价格便宜,以致零售集团每开一家小超市,当地就会有两三家传统小店倒闭。

农民售卖自家农产品的菜市场里的摊位费虽然少到可忽略不计,但仍敌不过“超市巨人”。1997年夏天,以温泉疗养院闻名的巴斯市决定恢复欧洲传统的城市生活方式和商业街文化,让四乡八里的农民到城市广场上摆摊设点,售卖自己出产的食品。巴斯的举措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功,第一场集就有3000多人参加,因此成为英国第一个重新开设菜市场的城市,其他地方纷纷效仿。现在,英国农民菜市场每年的营业收入超过2.2亿英镑,和乐购350亿英镑的年营业额(2005年)相比,也可忽略不计。为了生存,农民直接出售的农产品价格反而远远高于超市,1磅(454克)非有机樱桃西红柿的价格为3.5英镑,在乐购相同重量的樱桃西红柿不到1.8英镑,还是有机的。普通的西红柿更便宜,如果在乐购买,1磅甚至不到1.3英镑。在这样的销售链中,农产品市场的价格绝无优势,因为全英国的连锁超市中共有2000种食品正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多数消费者还是理智地抛弃了选择农家产品,奔向实惠的超市。

于是对付货架缝隙,单个农民或小农场主变成了风车前挥动长矛的堂吉诃德。超市有自己系统庞大的供货链,极少出现缺货。Sainsbury发明了“红灯、黄灯、绿灯”管理系统来应对货架缝隙,一旦某货架有空缺,红灯立刻闪亮,必须赶快转成绿灯,让货架看上去最大程度地满满腾腾。英国农业的主体是小型家庭农场,在巨型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产品种类单一,这些小农场主去摆摊,拿出手的蔬菜、水果、奶制品反而显得那么寒碜。更不要说效仿Sainsbury,在没有买到草莓的女顾客进家门之际,派人把她晚宴急需的草莓送到府上。

小菜摊无法承受之重1( 传统的农家菜摊有着浓厚的人情味 )

农民摊贩缺乏现代化农产品储存手段,无法让蔬果接受1-甲基环丙烯处理,然后在冷库里保鲜以反季节上架。于是一些农民反而转向超市供货商、蔬菜批发商求助,所以在波托贝洛路的菜市场,香蕉显然不是在温带的不列颠岛上长出来的,它来自位于伦敦南城的新考文园蔬菜批发市场,那里是伦敦还有远至肯特郡的“农民小贩”主要的进货渠道。小贩们清晨4点来进菜,顺便听听批发商的经验之谈:一定要把蔬菜伪装成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样子,“别进任何洗过的蔬菜水果”。蔬菜水果拉回家后,还要把它们分装进自家的包装纸箱里,打扮成“农家”的样子。装箱也有潜规则,不能把菜装进黑色盒子里,盒子上也不能有“产地:林肯郡”的字样——这就太普通了。

这样,菜市场实际还是被多数的小贩所统治,真正的农民销售自家产品反而会被淘汰。精明的小贩们往往费尽心机伪装自己和蔬菜,首先,翻出普通的衣服和长筒雨靴,外面再套一件长工作服,头上蒙块头巾或戴顶帽子,扮成乡巴佬的样子;有的则雇个长得土里土气的波兰人看摊。有的摊主将蔬菜在土里滚一滚,让它们带上纯朴的泥土气,有的则把瓜果弄出些伤痕。有的从哈代小说里找个名字给摊位取名,拿“苔丝”、“加百利”来蒙人。还有的播放有农场嘈杂声音的CD,给摊位增加一些背景声,也增加了可信度。有的人撕掉真实的“西班牙”、“阿根廷”等产地标签,换上有古怪名字的标签,似乎附近真有这个农场存在。和顾客交流也有学问,比如不时在谈话中插入“苹果酒”等字眼,哪怕你住在根本不产苹果酒的英格兰东北部。准备好一段慷慨激昂的抨击杀虫剂演说词最有效,一番话说完,顾客就相信你只施了传统的农家肥。如果出摊前喝瓶淡啤酒,气息更具有真实性。要是回答不出顾客的询问,干脆就嚼麦草。

最近,“英国农民零售和市场联合会”向伦敦一个名叫“怀特岛的西红柿”的蔬菜档亮了黄牌,原因是该摊位卖的茄子、西红柿、黄瓜来自另一家食品公司“怀特岛沙拉”。后者是家连锁超市供货商,每年营业额达6000万英镑。媒体披露的消息更令消费者不安:“怀特岛沙拉”供应的西红柿中有一部分是实验性质的转基因品种。“英国农民零售和市场联合会”为了保证农家菜市场的品质和信誉,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最主要的两条是:种菜的和卖菜的应该是一个人,摆摊的人必须直接参与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摊位上出售的农产品产地半径不得超出30英里,蔬菜水果、奶酪熟食本地产本地销,并且是应季产品。联合会对170个合格菜市场颁发认证书,还委派独立巡视员微服暗访市场,起监督作用。他们发现,菜市场呈混乱状态:很多菠菜是从西班牙和葡萄牙进口的,香蕉的真实产地也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即便是合法的摊位,“本地产”蔬菜中也混有外国货。到今年7月,联合会先后责令获得其认证的一半菜市场停业,接受调查和质询。

英国恢复菜市场的努力现在看来,还是突破不了农产品流通渠道被经销商们建立起来的秩序,让消费者直接面对农家其实意味着价格的抬高。真要与超市决裂?其实已经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无法菜摊之重承受

上一篇: 25岁的病毒
下一篇: 孤独的香港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