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纸的衰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贝)
正在热映中的电影《辛普森一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正在播音的电视新闻主播突然停下来,从脑后拉紧自己的面部皮肤。这是因为做电视的时候,记者需要去掉眼袋、植发、注射肉毒素,让自己看上去显得很年轻。尼尔·亨利(Neil Henry)在《美国人的嘉年华:遭到新媒体围攻的报纸》一书中说:“过去的记者出自工人阶级家庭,可以教被宠坏的款姐如何用咖啡泡甜甜圈。在今天的普通人看来,记者都是收到一大笔钱定期在有线新闻里聒噪的人。主持节目的也是一位记者,他不去发掘和报道新闻,却坐在那里靠自己的伶牙俐齿和好辩的个性挣大钱。”人们也担心,在默多克收购《华尔街日报》之后,他会毫不犹豫地要求《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上电视。
尼尔·亨利在《华盛顿邮报》做过记者,现在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在新著中关注的是令刚入行的年轻人担心的问题:网络将对报纸产生什么影响?博客是媒体的未来吗?报纸应该怎样避免受政府和商业的操纵?好消息是,现在网上80%的新闻来自报纸,没有哪家网络公司能像一家普通的都市报那样采集和编辑新闻。“目前网络只是骑着自行车把报纸投到订户门口的10岁男孩的电子版。”
亨利认为,博客是一个更加有趣的成果,“也许是因为博客们特别热衷。它对新闻业的马虎和臃肿是非常可贵的抑制,因为博客们非常警惕,不会放过任何细微的差错和疏漏,他们的怒火是很难承受的。在众多的博客中肯定会有人写出有创造力、吸引力的清新的作品,为衰朽的媒体注入新的生命力”。
《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一直是由创办人的后人控制的。家族控制使得这3家报纸免于受华尔街的操控,使得他们可以做高品质、高成本的新闻。3家公司实行的是双层股票结构,这种结构将公司的控制权限制在一个多数是创办人的后裔的特权阶层手中。道-琼斯的董事会中有12位非家族成员,但班氏家族持有的B股在投票时的权力是A股的10倍。据说,人们也相信,这几个家族受到一种高尚精神的激励:他们的报纸是类公共机构。利润对他们的生存当然很重要,但并非他们的首要目的。这其中一个家族拿了钱离去的话,让人更担心没有哪家报纸贵重到不会被高价击倒。“当店铺橱窗里的牌子上写着出售一切时,通常随之而来的便是歇业大甩卖。”
像当今很多评论新闻业的人一样,《当媒体失败的时候:从伊拉克到卡特里娜的政治权力和新媒体》一书的作者们——3位新闻学教授对媒体这些年的软弱表现感到愤怒。但罗素·贝克在《纽约书评》上说:“每个人,包括很多记者,都认为媒体做得太差,但是否干得很好就能打败新保守主义开战的决心,他们就不管了。详审当时的局面,我认为无论如何都阻止不了他们。报道和揭露华盛顿的活动当然是健康的,但是其乏味也只会让公众变得漠不关心。《华盛顿邮报》从1972年夏天开始报道和揭露‘水门事件’,但6个月之后,美国人无动于衷到让尼克松高票获得连任。要不是知名度和地位都不高的法官约翰·西里卡的干涉,‘水门事件’也许就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 《美国人的嘉年华:遭到新媒体围攻的报纸》 )
被报纸派驻华盛顿的记者已经不同于以往了。在过去,派驻华盛顿是一家报纸能提供的最高奖励,驻华盛顿记者都是精英:他们受过良好教育、领取高额薪水、有天分、在权贵中间能够做到神情自若,虽然有时会因为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秘密而洋洋得意,但多数能牢记自己的职责而做到无所畏惧、不偏不倚。但在布什的任期他们没能完成自己的职责,作者们认为这部分是因为他们过于服从权力的倾向。服从权力最简单的现象是他们不懈地报道白宫最琐屑的事件,连总统上下飞机、度假、跟来宾握手都会被详尽报道。服从权力更复杂的形式表现在媒体的用词上。布什坚称美国不支持拷打(torture)后,媒体立刻就不用这个词了,在接下来的报道中把类似拷打的行为说成辱骂或者虐待(abuse)。
( 尼尔·亨利 ) 衰落华尔街日报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