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中毒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大鸿胪)

蛊中毒0

关于名字翻译,我一直都对中国的IT界有个建议,把Trojan这个词针对的中文翻译从木马或者特洛伊改成一个中国字:蛊。

对于我辈来说,对于蛊的认识更多来自武侠小说,比如《倚天屠龙记》中华山派掌门鲜于通就善于施放金蚕蛊毒;《笑傲江湖》中魔教教主东方不败就靠蛊来控制教众。按一般特点来说,蛊的特点就是,下蛊者通过至毒的寄生在被下蛊者的体内的蛊虫,来控制被下蛊者,甚至对下蛊者实施一定的精神控制,也就是所谓的“蛊惑”。

这跟IT界的Trojan的含义多么贴切,你的电脑,中了Trojan,跟中了蛊一样,会被施放者偷窃一空,甚至被施放者控制着(蛊惑)干危害第三者的坏事。多么贴切,又古色古香!我把这翻译讲给同事女孩子听,她说:so cool!但是有点恶心。

我玩过一个网游,那游戏基本所有玩家都用外挂练级,运营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挂厂商开始有好几家,经过一番激烈竞争,最后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姑且称之为B外挂。外挂嘛,大家都是玩技术的,谁怕谁?竞争失败那家临走也要拼个鱼死网破,于是研制了B外挂的破解版,供玩家免费下载,用者无数,皆大欢喜。然而,一天早上醒来,用破解版的玩家突然发现,自己的角色正裸奔于游戏地图之内,浑身上下,寸缕不着,武器、防具、马匹饰品等全部不翼而飞,难道是被盗号?但登录密码又没被修改,结合测试,玩家们百思之后,终得其解,原来B外挂上设置了机关,用户使用破解版之后,一经催动,游戏角色会自动宽衣解带,将所有物品自动抛弃,表演一番裸体行为艺术。这是我见过的最经典的厂商放蛊战略,比当年某杀毒软件被盗版锁硬盘的玩法更牛,因为中着的玩家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乖乖购买付费外挂,B外挂算是大获全胜。

但这并不是最终结局。放蛊事件风平浪静数月之后,A网游玩家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又变得一丝不挂,赤身裸体与怪物在挂机地图肉搏。这次他们可没用破解版!这次受害者都是正版外挂用户,而且数量要大得多。经过受害者们核对细节,得出结论,只要使用外挂的游戏角色到了特点的地图和特定的时间,就会自动一件一件把身上的东西逐个抛弃……真相是,B外挂内置的破解惩罚程序存在BUG,在特定环境下会被自动激活,抛弃玩家物品。经此一役,B外挂把游戏玩家全部得罪,被逐出市场。这就像《终结者》世界末日的背景,人类用机器人组成坚不可摧的防御系统,但由于不可知的原因,它们被激活了……Trojan的含义肯定解释不了这个现象,但蛊可以,叫蛊的反噬性,蛊一旦养成,蓄蛊者便永远无法摆脱它。如果不放蛊出去害人,它就会反噬主人。 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