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卡拉蒂
作者:朱伟今年7月23日,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多梅尼科·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逝世250周年纪念。多梅尼科·斯卡拉蒂是著名歌剧作曲家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的儿子,父亲一生共创作100多部歌剧,是意大利序曲的创始者。儿子在音乐史上的重要性,则主要因为他留下的555首为羽管键琴而作的奏鸣曲。这些奏鸣曲都非常短小,它们与巴赫,以及长他们10多岁的法国作曲家库普兰(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的古钢琴曲诞生在同一时期。三者比较是饶有趣味的,我把斯卡拉蒂的每一首奏鸣曲都看成小品,它们有轻盈得随处跳跃的感觉。
斯卡拉蒂与巴赫、亨德尔同年生,1685由此成为音乐史上一个伟大之年。3个伟人中,亨德尔2月24日生于哈莱;巴赫3月21日生于埃森纳赫;斯卡拉蒂10月26日生于那不勒斯。3人中死得最早的是巴赫——1750年7月28日,莱比锡;然后是斯卡拉蒂——1757年7月23日,马德里;最后是亨德尔——1759年4月14日,伦敦。
与巴赫、亨德尔比,斯卡拉蒂似乎要低一个量级,他的重要性,其实恰在走向了这两个德国人的反面。他1719年就为摆脱他父亲束缚,离开了罗马,先到英国,然后又到葡萄牙。他在里斯本大主教专用的小礼堂当琴师,而真正使他留恋的是给芭芭拉公主(Maria Barbara,1711~1758)与她的弟弟当音乐教师。1728年,芭芭拉公主嫁给西班牙王储费迪南六世,他随公主到西班牙,一直在王宫中以他创作的音乐伴随公主,跨越了28年,直至去世。费迪南六世1746年成为波旁王朝的第二个国王,因芭芭拉的影响,他也推崇音乐与文学。斯卡拉蒂死后两年,玛利亚·芭芭拉与费迪南六世也先后去世。
斯卡拉蒂创作的555首奏鸣曲包含两种要素:首先是超凡的即兴技巧,其次是他对芭芭拉皇后微妙的感情。现在流传,关于他演奏技巧的故事,是亨德尔最早的传记作者梅因沃林描述他当年与亨德尔在罗马奥托波尼红衣主教家里比琴技的故事,这个红衣主教当时是全欧洲最富有者之一。我在德国人理查·弗里登塔尔的《亨德尔》一书中,读到他引用梅因沃林的描述:“在古钢琴方面,确实有些人认为斯卡拉蒂更胜一筹;管风琴演奏,亨德尔明显更出色”,“他的演奏以细腻柔和见长,而亨德尔则凭借卓绝的指法,还有惊人的和谐性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力度取胜”。
斯卡拉蒂所作的这些奏鸣曲,至今找不到一页他自己亲笔的手稿,它们都被宫廷抄谱员记录在芭芭拉皇后的15部手稿中。这说明,它们很可能是斯卡拉蒂即兴为取悦皇后而作,在教授皇后演奏的过程中,由记谱员记录下来。皇后当时使用什么琴演奏这些供她练习的作品?大约是羽管键琴。羽管键琴通过羽管拨子拨动琴弦发音,键盘则通过机械装置压迫羽管拨子,所以说它“基本是一种拨弦扬琴”。在斯卡拉蒂的时代,钢琴其实已经诞生,1702年,老斯卡拉蒂就曾带他到佛罗伦萨拜访过钢琴发明者克里斯托弗里(Bartolomeo Cristofori,1655~1731),芭芭拉的皇宫中也确实已经购置了钢琴。但无论是斯卡拉蒂还是芭芭拉,在当时显然都不喜欢早期钢琴那种过于坚硬的音色,所以有芭芭拉又令人将钢琴改成羽管键琴的记录。皇宫中当时有好几种羽管键琴,人们猜测这些作品是为不同琴的演奏而作,所以法国Erato唱片公司1985年在纪念斯卡拉蒂诞辰300周年,录制他这些作品全集时用了5种羽管键琴加管风琴。我在剑桥大学的唱片店遇到这套唱片,共34张,犹豫再三还是没买——收集一下不同人演奏的选曲就足够了。
这套奏鸣曲被《简明牛津音乐史》称为“羽管键琴处理手段的百科全书”,它们的特点是以高超演奏技巧组成。其技巧难度,接近一半作品需要处理5个八度音程以上的音域,而当时羽管键琴的音域表现要比今天的钢琴难得多。与巴赫作品比,巴赫即使后期在莱比锡创作的键盘作品,也只有《戈德堡变奏曲》等少数作品使用这样宽的音域。所以有说法说,斯卡拉蒂在他那个年代,已经处理完了今天钢琴所面对的所有技术难题。今天所有认为自己的技巧已经得起考验的钢琴家都会炫耀斯卡拉蒂,霍洛维茨的演奏就特别明显。从欣赏角度,这种炫技常常充满光泽,非常好听。
我喜欢这些作品,则因为在宁静的夜晚,听斯卡拉蒂是与听巴赫完全不一样的另一种享受。他没有宗教感,也排斥发展、罗织成厚重的效果。我喜欢那种自由而没有束缚的敏捷与轻灵,似乎手指轻轻一触,就有风情万种像涟漪无止境荡漾开去,真是吹皱一池春水那种感觉,在自由舒展的荡漾中孕育出无限生机。这些篇幅仅几分钟、结构极严谨的小曲,大多为快速进行,但非进行曲那种粗放,而似轻轻蹑脚在映出烛光的大理石地面上优雅地追逐,那种精致的妙趣横生令人叹息。还有那些妩媚、晶莹地连缀成水晶般的低语,纯净成完全超脱尘世欢乐与忧愁之上。偶尔也有慢速,似乎西斜成异常柔软的阳光下,那些被岁月染黄的树叶被落日浸透的风吹动,慢慢挣脱开维系生命的枝干,轻松旋转着,离开静谧的夕照,与玫瑰红的大地渐渐融成一片。那样美丽幽静,一点都没有慌乱。
我经常觉得,斯卡拉蒂这样的美,是长久在高雅的宫闱里封存的结果。那是一种什么意境呢?一种长时间封闭着的守候,心境似凝滞着毫无变化,只有窗外日出日落,冬天过去又是春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有在这样恒久的安静中,那些眼花缭乱的速度变化才能没有浮躁的感觉。
如何来评介斯卡拉蒂呢?音乐史上,一般都把他排在巴赫、亨德尔的年代之后,说他在巴洛克时代之后,将他与巴赫儿子C.P.E.巴赫捆绑在一起,使他成为巴赫、亨德尔与海顿之间的趣味过渡。但海顿没有他那种轻妙。就轻松自由、无羁无绊,脱离尘俗而言,大约莫扎特得到了他的真传。 巴洛克音乐艺术音乐作曲家巴赫钢琴斯卡拉蒂亨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