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真”的依云
作者:袁越( 2004年,梅赛德斯-奔驰时装周的依云矿泉水展示 )
依云(Evian)矿泉水的最大消费国是其原产地——法国,其次是英国、日本、德国和美国。这些国家的自来水大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花大钱买依云矿泉水呢?有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答案:只要把Evian倒过来写,就是Naive,意为“天真”。
这些国家的老百姓真的那么好骗吗?答案必须到依云的原产地——依云镇去寻找。
第一站先到巴黎。这个城市被无数人戴上了无数个光环,以至于游客们经常会忘记这里肮脏的街道和傲慢的巴黎人。因此,当我从一间不通电话的旅馆出来,搭乘破旧的巴黎地铁,来到里昂车站时,心情居然十分愉快。路上看到百货公司售货员在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法国的经济很不景气,普通蓝领工人的月薪只有900欧元,仅够买半吨依云矿泉水,难怪巴黎几乎每周都会有工会组织罢工,理由无一例外是要求增加工资。看来,只有真正生活在巴黎的人,才能看清隐藏在香榭丽舍大道背后的真相。
从巴黎搭乘法国高铁(TGV),4小时即可到达依云镇。这个镇的全称是Evian les Bains,意为“依云浴室”。Evian这个词来源于凯尔特语,就是“水”的意思。小镇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区的中心,法国和瑞士的交界处。这里有一个西欧最大的湖——日内瓦湖,法国人则叫它雷蒙湖。这个湖呈月牙形,总面积583平方公里。依云镇位于月牙的凸面,站在岸边可以清楚看到湖北面的瑞士洛桑。
尽管这里山清水秀,可对于看惯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那种高山大湖照片的人来说,日内瓦湖毫无魅力可言。但这里海拔只有372米,气候宜人,是普通人都可以来的度假胜地。
( 1930年时的依云镇温泉疗养院 )
1790年,一个法国伯爵来到依云镇,喝了一口卡查特(Cachat)家的泉水,从此,这个小镇的历史就被彻底地改变了。
依云传奇
( 1925年时的卡查特泉花园,现在这里仍有泉水供人们免费享用 )
这是一个已被翻译成各种文字的传奇故事。这位伯爵有肾病,一直治不好。他很喜欢卡查特家院子里涌出来的这股泉水,觉得很爽口,便每天都跑去喝几口。过了一阵子,肾病竟好了。他相信这是泉水的功劳,便四处宣扬这种泉水的“疗效”,引得附近居民纷纷跑来讨水喝。面对这种情况,再天真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做。卡查特把院子封了起来,开始卖水。1824年,第一家用这种矿泉水洗澡的浴室开张了。两年后,该地区的国王授权卡查特把泉水装在水罐里卖到了外地。从此,依云的名字渐渐传遍了全法国,并吸引了更多人前来这里度假,享受矿泉水理疗(Spa)。
其实,Spa的历史远比依云要久远得多。罗马人早在公元前就养成了泡热水澡的习惯,天然温泉是热水的最佳来源。1571年,一个英国贵族在比利时的一个名叫Spaw的小镇上发现了一处上好的温泉,便把这块地方圈起来建了个疗养院,没想到后来从Spaw这个词演变过来的Spa竟成了水疗法的代名词。如今Spa是任何高档休闲场所必备的一个项目。
(
让-克里斯托弗·布里格涅 )
依云镇最好的Spa就是依云矿泉水厂开的“皇家依云旅馆”,2003年的G8会议就是在这家旅馆举办的。这幢白色建筑坐落在小镇后面的山坡上,打开窗户就能看到绿色的日内瓦湖,稍微扭下头就可以看见这个地区的最高峰,海拔2222米的Dent d'Oche山。游客们可以选择在露天的温泉里洗个热水澡,再做个全身按摩,然后穿着浴袍去湖景餐厅吃饭,最后乘专用电梯直接回房休息。
当然了,依云小镇当年的Spa条件肯定没这么好,但无论怎样,在如此幽静的小镇休息几个月,肯定也能治好不少病。再加上古代人缺乏营养学知识,吃饭挑食,于是,富含矿物质的依云泉水就真的治好了不少病。比如,矿泉水中所含的钾和镁离子对心脏有好处,铁离子可以治疗贫血症,钙离子对关节炎有疗效……
( 日内瓦湖 )
1878年,法国卫生部门“认证”了依云矿泉水的疗效,从此这种“罐装水”更加畅销,1898年的年销量就已经达到200万升之多。1908年,依云镇建了个瓶装厂,依云矿泉水终于得以被装在透明玻璃瓶内销往各地。1954年,第一个矿泉水包装厂在依云镇建成投产,这个工厂只有两条生产线,很快就供不应求。1965年,第二个工厂在距离依云镇5公里的安非昂(Amphion)镇建成投产。1969年,依云开始用PVC塑料做水瓶,大大减少了成本。再后来,PVC塑料被更结实的PET塑料取代。目前,仅安非昂厂就有12条PET瓶装水生产线(另有1条玻璃瓶装水生产线,专供高端客户),每天大约生产600万瓶依云矿泉水,去年一年的产量高达170亿升。这些水40%留在法国,其余的销往世界120多个国家。
1970年,法国BSN食品集团收购了依云矿泉水,3年后BSN更名为“达能”(Danone),目前已成为世界顶级食品制造公司。去年该公司的销售额高达185.8亿美元,比2005年上涨了20%。“达能”在世界饮用水市场排名第二(仅次于雀巢),依云矿泉水是最大的功臣。
( 日内瓦湖畔的依云镇 )
矿泉水的秘密
要想知道依云矿泉水到底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必须去工厂亲自看看。安非昂厂的厂长雷尼-查尔斯·库米斯(Rene-Charles Coumes)带我参观了这个全世界最大的矿泉水包装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4个30多米高的金属罐,微微散发出一股酸酸的味道。这就是储存树脂的地方,原来依云所用的PET塑料瓶全都是在安非昂工厂生产的。
树脂在工厂里被做成一根试管,然后送进车间,被吹拉成我们常见的水瓶形状。这些水瓶再被传送带送进灌水车间冲洗、装水、加盖、贴商标……整个过程均在封闭的车间里自动完成,几乎不需要工人参与。
有趣的是,一个包装天然矿泉水的工厂,不但根本看不到一滴水,甚至连一点“天然”的味道都没有。整个工厂布满了金属管子和传送带,以及各种机械装置,PET树脂从储存罐出来,最后变成瓶装水,只需要几分钟时间。
传送带的尽头就是一个室内火车站,依云矿泉水按照各国的要求被包装成各种样子,直接装进车厢,运往世界各地。“我们目前有70%的水是用火车运出去的,剩下的要靠大卡车。”库米斯介绍说,“我们正在想办法减少卡车运输的比例,尽可能降低能耗。”
即使全部改用铁路运输,依然要消耗掉大量能源。那么,究竟有没有必要像这样千里迢迢地运水呢?库米斯认为很有必要:“拿依云来说吧,我们工厂虽然从7个泉眼取水,但水源其实都是一样的。从这7个泉眼里出来的水通过不锈钢输水管运到工厂,直接装进塑料瓶中。也就是说,无论你在哪里买到的依云矿泉水,肯定都是原汁原味产自依云镇的地下泉水。”
为什么要强调“原汁原味”呢?因为在传说中,依云的泉水是有疗效的。“我们做过对比,依云矿泉水确实对很多慢性病有效果。”依云首席科学家、达能公司环境和水资源管理部门主任让-克里斯托弗·布里格涅(Jean-Christophe Bligny)说:“不过,依云矿泉水不属于药品,不允许在广告中宣传疗效。”
确实,国外对食品广告有严格规定,要想宣传其疗效,必须拿出过硬的证据。可是,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科学实验能证明矿泉水对人体有不可替代的好处。很多宣传手册上强调矿泉水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微量元素,或者其他矿物质,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但这些东西完全可以从食品中获得,自来水中也含有很多,没有必要非得依靠昂贵的矿泉水来补充。
正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宣传材料上明确指出:没有证据证明矿泉水的疗效,因此WHO不会对矿泉水的矿物质含量做出规定。事实上,很多矿泉水的矿物质含量远远高于WHO对饮用水设定的最高限,但因为这些水已经被当地人喝了多年,没有发现害处,因此WHO对矿泉水网开一面,降低了要求。
再举个例子。美国的矿泉水归“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管,而自来水归“环保署”(EPA)管,后者在很多方面比前者要更加严格。
换个角度看。如果微量元素被证明确实有效,为什么不人工添加呢?要知道,符合标准的矿泉水是不被允许添加任何东西的。事实上,一瓶水要想贴上“天然矿泉水”的标签,必须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1.产自固定的地点,矿泉水的产地必须在标签上标明,而且必须是被保护起来的地方。
2.原产地装瓶,也就是说,矿泉水在装进瓶子出售之前,只能用不锈钢等绝对不影响水质的管道运送,因此矿泉水厂只能建在水源附近。
3.不允许添加任何东西,除了二氧化碳(为了做成汽水)。这就是说,连矿物质也不允许补充。
4.不允许去掉任何东西,因此,矿泉水是绝对不允许消毒或者过滤的,甚至不能暴露在空气中太久,因为水分蒸发会影响矿物质的含量。
5.矿物质净含量必须达到某个指标,比如美国规定,矿泉水的固体矿物质含量要在250毫克/升以上。
6.矿物质的组成含量必须保持一致,不能有大的变动,这一点是矿泉水和普通泉水的最大区别。
7.矿泉水必须没有污染,对人体无害,这一条是说,矿泉水的微生物含量必须低于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标准。
从这几项条件不难看出,矿泉水和蒸馏水、纯净水、井水、泉水等其他瓶装水相比,标准是最特殊的。矿泉水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原汁原味”,或者说,强调它的“天然性”。世界上一共有3000多种矿泉水,每种水的特质都不相同,很难定出好坏标准。不过消费者并不在乎,他们购买的已经不是简单的饮用水了,而是其产地的“风水”。
“天真”的依云
别看依云的“风水”那么好,它也经历过一次小小的公关危机。
那是在4年前,美国和法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翻了脸,为了抵制法国货,美国人造了个谣言,声称法国葡萄酒都是用牛血过滤的,所以才会那么好喝。后来这个谣言越传越邪乎,把依云矿泉水也拉进了牛血过滤的黑名单。那时欧洲正闹疯牛病,美国人希望这个谣言能给法国货致命一击。
结果怎么样呢?依云矿泉水仍然是美国进口矿泉水中销量第一的品牌。
“伊拉克战争的时候,我专门接待过美国军方的采购团。他们定购了一大批矿泉水供美军使用。”安非昂厂的厂长库米斯介绍说,“现在驻欧美军每年都要来我们厂采购两次,美国大兵们都爱喝依云矿泉水。”
确实,无论是美洲、亚洲,还是非洲、大洋洲,大家对欧洲都有一种近乎盲目崇拜的心理,这种心理不可能轻易被改变。这一点在矿泉水市场尤其显著。世界上最知名的矿泉水品牌一大半来自欧洲,售价最贵的也大都是欧洲的名牌产品。
欧洲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来依云镇看看就知道了。这个小镇依湖而建,到处是绿色的草坪和鲜艳的花坛。游客可以参观博物馆,也可以选择去湖边钓鱼,走累了就找间露天小馆,喝上一杯咖啡,吃点小点心。镇上找不到一家快餐店,大部分餐厅是法式的,里面供应的法式面包完全不加调料,要的就是发酵面粉的天然香味。其他菜肴也是如此,非常清淡,讲究原汁原味,习惯了重油浓料的中国菜的人肯定吃不惯。
这个小镇的常住人口只有7500人,其中1000多人在为依云矿泉水厂工作。剩下的人则大都从事和旅游有关的工作。他们深知依云矿泉水对这个小镇意味着什么,遇到游客都会不厌其烦地讲述依云矿泉水的传奇故事。虽然他们的英语都很差,讲起来磕磕绊绊的,但自始至终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到了傍晚,居民们结束了一天工作,纷纷走出家门,沿着湖边跑步,享受新鲜空气。这个湖不允许机动船航行,因此闻不到让人讨厌的汽油味。
跑累了,可以去镇中心的“依云纪念碑”补充水分。依云公司在卡查特家的原址上建了个坛子,旁边有个泉眼,昼夜不停地流出矿泉水供人饮用。
依云矿泉水所依托的,正是以西欧人为代表的价值观。依云矿泉水在一本宣传手册上用大号字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天然矿泉水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必须把这份礼物原封不动地卖给顾客,不允许对它有任何改变。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依云的经营理念,它不在乎科学家是否能证明矿泉水有疗效,也不管水中所含的矿物质是否适合人体。它所关心的就是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它认为来自大自然的东西一定是最好的。
这个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这个做法真的很环保吗?计算一下每瓶矿泉水背后的代价吧。矿泉水从塑料包装到长途运输,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据美国“太平洋学院”(Pacific Institute,一个非政府智囊库)的水资源专家皮特·格雷克(Peter Gleick)计算,每升进口矿泉水都需要耗费250毫升石油。也就是说,你每喝一瓶进口水都等于喝掉了1/4瓶石油。另据美国“地球政策学院”(Earth Policy Institute)的估算,美国每年光是耗费在制造塑料水瓶上的石油就高达150万桶,可以供10万辆汽车开一年。
这还不包括水的消耗。塑料瓶制造过程需要大量的冷却水,根据一个环保组织的推算,每进口一瓶瓶装水就需要耗费6.74公斤的水。
以上这些数据都是根据美国的情况计算出来的,中国的情况可以依此类推。
由此可见,依云人所倡导的环保理念,很可能只是一个天真的梦想。不过,如果消费者都能通过一瓶矿泉水,明白保护环境的价值,倒也算物尽其用。
资料:
依云之水天上来
依云的名字起得真好,因为依云镇最美丽的风景就是变化多端的云。有云就有雨,这里经常下雨,雨水渗透到地下,开始了漫长的征途。
依云镇背后是一座850米高的小山,名叫加弗特(Gavot)。3.5万年前,地球降温,在山坡上形成了一个大冰川。这个冰川带来了最初的一层冰碛石(Moraine,类似黏土)。之后,气温逐渐回暖,冰川退缩,石块和沙砾堆积在冰碛石层之上,形成了一层“透水层”。大约1.5万年前,第二次冰川期到来,新的冰川又带来了一层冰碛石层,盖住了下面的沙砾。于是,这个“透水层”便夹在两个不透水的“黏土层”之间,被保护了起来。
可以说,正是这样一个罕见的地质构造,造就了依云矿泉水。
下到加弗特山上的雨水,渗进土壤之后便开始沿着“透水层”向下运动,速度很慢。上下两边的“黏土层”保护了“透水层”里的泉水不受细菌和外来雨水的影响,使得这里的泉水安安静静地和沙砾进行矿物质交换,双方最终达成了平衡,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达到了一个恒定的数值,不再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依云矿泉水的独特成分确实是上天赐予的。但它并不是大自然针对人体而设计出来的,而是取决于山底下那层“透水层”的沙砾。
15~50年之后(平均时间为22年),这股天赐的泉水终于流到了山脚下,从卡查特家的院子里流了出来,又被一个伯爵喝到。历史从此被改变了。
依云人懂得了这个原理后,便不遗余力地保护泉水的路径。依云公司出资为山上“积水区”的10个村落改进农牧业方式,不用化学肥料,少种地,维持由草原、森林和湿地三种地貌组成的原始生态环境。对于山坡下的“泉水区”,则实行利益共享。目前依云镇财政预算的20%来自依云矿泉水公司的赞助,条件就是尽量不在这个地区钻洞,保持泉水的纯洁。同时建设好依云镇,向全世界游客展示一个纯天然的生活环境。
这一做法十分成功,依云镇的居民和依云矿泉水工厂达成了双赢的局面。 天真矿泉水泉水依云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