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想DIY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高仪)
30岁,我突然成了两台品牌电脑的拥有者。左手苹果MacBook,右手惠普“自由人”台式机,想不联想起网上流传的那个“等咱有了钱”的段子,都难。
其实我并没中彩票。去年在美国,刚去没几个月,单位配的笔记本电脑就坏了。打维修电话,中国买的一样管修,不过要把电脑从东岸寄到西岸,邮费400美元,维修费另算。打打算盘,不如买台新的。苹果不错:样子酷,没病毒,自带各国语言支持,不用另装中文系统。上午下课,吃午饭的当儿就去买了一个。背着它上课的路上就开始嘀咕:“这玩意儿可真TMD沉。”一转眼回了国,又得重新跟中文打交道,苹果的毛病开始暴露出来。写字时间长了,先有壮士断腕的危险——线条锐利的边缘设计还真是既锐又利。最要命是跟许多无线路由器不兼容,这年头,上不了网,还能活吗?
转念打家里老台式机的主意。这台电脑,和《笑傲江湖》里丹青生的四蒸四酿吐鲁番美酒有一拼:2000年的硬盘,2001年的猫,2002年的机箱,2003年的网卡,2004年的内存,2005年的CPU。搬家一折腾,彻底罢工,一开机就回到2001年1月1日,一小时必定死机。找明白人一问,主板电池没电。听了配置,人家立马给出建议:别修了,重配一台吧。
装电脑我不怕。当年最流行的装机宝典之一,还是我翻译的呢。兴冲冲跑到中关村,无数个热情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小姐,要笔记本(MP3、手机、数码相机、打印机、显示器、GPS、光盘、装机)吗?抹不过面来,回一句:“有准系统吗?”“有有有”,一个哥儿们兴奋得恨不得拖着我一路小跑,到了店面,小声问一句:“您是要装Windows XP系统吧?”我花了半小时跟他解释什么叫“准系统”,再花半小时告诉他我要什么配置,准备花多少钱。他抓了4次脑袋,最后花了40分钟“去库房提货”。我知道,所谓的提货其实是到别家去买。他回来的时候,空着手。没货了。
我郁闷地下楼,电梯正对着惠普的专卖,溜达进去,随手指了款机箱最顺眼的,问价,居然只是当年一个高端主板的价钱。看看配置,用来写字富富有余,打大富翁四更是绝对没问题。二话不说,拍出钱抱回家。到家先装上“大富翁”。
在漫长的时间里,我迷恋一种DIY的生活方式,少花钱并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一种对身边一切的控制感。我蔑视品牌那虚妄的定位标准,宁愿把一切归于自我和内心。然而,在这个晚上,我突然骇笑于自己的荒谬固执。人生如此短暂,有多少时间值得浪费在与世界争辩的无用功上?如果用一点点多出来的钱,就可以买到感觉到别人惊艳一瞥时的快意,或是多玩3小时自己喜欢的游戏的自由,为什么不? 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