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帝说西班牙语
作者:田野( 今天,绝大多数西班牙人依然信仰上帝 )
除了西班牙,从没有一个国家的历史与天主教纠缠得如此深入骨髓,西班牙内战前后,军事寡头与教士,这一对曾经给西班牙带来过同样多的荣耀与耻辱的老伙计又坐到了一条船上。1936年,无政府主义者群起攻击教会,6800名教士被杀,全国各地的教堂都不同程度地被抢劫或烧毁。这一事件引起国际社会对左翼政府的反感,也坚定了教会对佛朗哥的支持。战后,当西班牙沦为国际社会的孤儿的时候,罗马天主教与佛朗哥政权签署协议,承认并敦促其他天主教国家承认佛朗哥的政权;作为回报,天主教成为西班牙唯一的合法宗教。
新生的教派也在西班牙得到了飞速发展。比如Opus Dei,也就是小说《达·芬奇密码》中提到的天主教事工会,于1928年在西班牙成立,此后得以迅速发展。小说中描写的力大无穷的白化病修士纯属谬误,这个教派并没有修道士。它的特点是不分教区,每个成员无论身在何处都与自己的导师直接联系。它的组织形式有点儿像共济会,每个成员的身份都保密,只有导师了解情况。天主教事工会被批评为追求神秘主义、超级保守和渴望政治权利。
而佛朗哥死后,西班牙实现了民主化,被压制了几十年的怨气一下发泄到了教会身上。在1978年的宪法中,信仰自由化,教会的特权被取消。如今,只有一半的人声称自己是天主教徒,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能够坚持每周去教堂参加一次礼拜。不过,经过了两千年的荣辱与共,绝大多数西班牙人依然相信上帝。
新月与银河,征服与再征服
在公元1世纪尼禄统治时期,基督教越过地中海传入了西班牙。据记载,圣保罗曾经亲自在西班牙布道,并和阿拉贡地区的教徒保持书信来往。西班牙多山,这里人民的性格中也多些山一般的坚忍和严肃。同是西班牙出生的文学家,斯多喀派哲学家赛涅卡的禁欲主义说教就远比琉善的轻松小品更受当时西班牙人的欢迎。因此,标榜动心忍性、自律虔敬的基督教在伊比利亚半岛上迅速壮大起来,到了4世纪君士坦丁时期已经占据了主导。而出生在西班牙的狄西奥多大帝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更使基督教成为西班牙罗马人的身份认同。
随后,罗马步入了黄昏,日耳曼蛮族进入西班牙。最终,西哥特王室通过皈依基督教赢得了西班牙人的拥戴,对后者来说,这象征着西班牙罗马文明战胜了蛮族。
公元710年,1.2万名北非摩尔人士兵,怀着为大马士革的哈里发征服新的领土、为真主赢得更多信徒的憧憬跨过了直布罗陀海峡,在瓜达莱特战役中击败了西哥特人的10万大军。末代西哥特王罗德里格也在这场战役中落入一个泥潭而溺死,失去了王统的西哥特人随即陷入了混乱和分裂。在短短4年之间,阿拉伯骑士们横扫伊比利亚半岛,绝望的西哥特人只有在北方阿斯图里亚斯的大山中藏身,顽强地进行小规模的抵抗。
(
1月17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一名妇女抱着自家的宠物狗参加圣安东节的祝福活动。圣安东是西班牙家养动物的保护神 )
按照伊斯兰教律,早期的摩尔统治者把犹太人和基督徒视为“有经人”,颇为宽容。而北方山区的西班牙贵族依然矢志光复国土和信仰,以公元722年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建立为起始,开始了长达700多年的“再征服运动”。这时候的伊斯兰教不过诞生百年,锐气正盛。为了对抗这轮初升的新月,基督教君主们在自己北方的领地内发掘出了一条“银河”,这就是圣地亚哥之路。
圣地亚哥就是《圣经》中耶稣十二个门徒之一的使徒雅各,公元44年,当他在巴勒斯坦宣讲福音的时候被罗马统治者斩首,成为第一个殉难的使徒。他的遗骨被运往他曾经传教的西方,葬于西班牙北部的加利西亚。公元9世纪初,一位教士按照星光指示发现了他的坟墓。其所在地被命名为“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孔波斯特拉意为“星星指示的土地”。而它也成为继耶路撒冷和罗马之后的第三大基督教圣地。从10世纪到15世纪的500多年中,无数教士、信徒从欧洲各地汇集到这里朝圣。他们所走的道路就是当年圣地亚哥布道的路线,在虔诚的西班牙人看来,那是天上银河在大地上的折射。
当时西班牙基督教诸国的国王们知道圣地亚哥墓发现的消息后,要利用他来号召人们收复被穆斯林占领的南方土地。同时,朝圣者的涌入也给北方的基督教王国带来人力和财力上源源不断的支持。在再征服运动中,圣地亚哥被演绎成为一个持利剑、骑白马的勇士,有着摩尔人杀手的绰号,成为再征服的精神领袖。当时的基督教战士在面对手挥弯刀、口称安拉的摩尔士兵的时候都要高声喊道:“圣地亚哥佑我,关上西班牙的大门。”和东征的十字军一样,每支西班牙部队都配有随军神父,以确保为天主而战的烈士在殒身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升入天堂。久经沙场后,有些教士变成了出色的武士,在战场上一手高举十字架,一手挥舞长剑。他们的军事素养在后来征服美洲的战斗中屡屡赢得士兵的尊敬。还有些神父历练出了救死扶伤的医术,直到今天在西班牙和拉美的修道院里肯定都会有一个橙院,那里通常都会种植大量的草药。
在宗教狂热支撑下的基督徒是如此的坚韧。为了反攻南方,他们甚至在被摩尔人放弃的中部贫瘠干旱的平原上建造了一串串的堡垒,以至于这个地区被叫做卡斯蒂利亚,意思是城堡。卡斯蒂利亚的方言则是用来赞美上帝的西班牙语的前身。
发现了新大陆,错过了文艺复兴
经过了将近800年的抗争,西班牙人终于完成了再征服运动,把西班牙重新置于一个王冠、一个十字架之下。随后,西班牙向教皇国派遣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驻使团,一个国家诞生了。而同一年的10月12日,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在西班牙人心中燃烧了几个世纪的对征服的渴望和宗教的狂热找到了新的宣泄渠道。西班牙人凭着剑与十字架为自己赢得了黄金,为国王夺取了土地,为上帝带来了信徒。
带着完成再征服之后的傲慢和勇气,西班牙人开始了在美洲的新征服。贪婪和对上帝眷顾的坚信让早期的征服者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500人的探险队竟然征服了人口将近1000万的阿兹特克帝国。这更令征服者们相信,是上帝引领他们赢得了对异教徒的胜利。在教会内部也开始了关于印第安人是否有灵魂的争论。一旦认定印第安人没有灵魂,他们将被归入不堪教化的动物一类,等待他们的命运只有灭亡。幸好有拉斯卡萨斯等一批具有人文情怀的神父为印第安人大声疾呼,他们的性命才得以保存,可玛雅的古卷、阿兹特克的都城、印加的神庙,都是在传教士的主持下被破坏殆尽。同时,作为征服者队伍中的知识分子,也正是这些传教士保留下来了一些对美洲古代文明的记忆,并把美洲特有的经济作物,比如土豆、玉米、烟草、番茄等等引入欧洲,后来又传播到全世界。
在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地图上尚属空白的地区的时候,一道阴影开始在西班牙国内蔓延。由国王直接领导的宗教裁判所开始因宗教之名对异教徒进行迫害,对基督徒进行审查。从1476到1834年,有3000至5000人被处以斩首、绞刑或火刑。裁判所的一袭黑袍遮挡了西班牙人的视线,他们与欧洲其他国家发生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擦身而过。裁判所还规定,文艺作品如果不是以基督教内容为主题则不必创作,从而蹉跎了一代代艺术家的激情与想象。像穆里约、葛里格、韦拉斯凯斯这样的天纵奇才,也只能在教堂的壁龛后或是王室贵族的收藏间里找到一席之地。直到19世纪初,宗教裁判所的锋头被自由主义思想压倒之后,才有哥雅这样的大家出世,开欧洲表现主义和印象派的先河。
几个世纪的宗教战争把西班牙变成了一架高效的军事征服和传教的机器,使得他们在面对广阔的新世界时竟然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只能承袭以往的杀戮和不宽容,完全封闭了自己的心灵。哥伦布把他在新大陆发现的第一个岛屿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思是神圣的救世主。他认为是上帝指引自己开辟了新航线。可也是同一个上帝,让西班牙人拒文艺复兴于比力牛斯山之外,因而错过了发展的机缘。
菲利普二世与菲利普二世的修道院
当西班牙王国于16世纪达到鼎盛时期的时候,国王费利佩二世突然决定把都城迁到马德里。国王做出迁都决定之前,刚刚启动了修建庞大的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的计划,就是为了让首都离这座修道院近一些,才将马德里确定为首都的。
费利佩的一生都是献给正统的天主教事业。当他幼年时代,父亲查理五世把他留在西班牙教养,纯正的天主教环境使他对宗教格外狂热。当时的欧洲正激荡着一股宗教改革势力,英国、法国、荷兰、德国的新教势力迅速成长。费利佩一心要将基督教统一到罗马天主教的旗帜下。1557年,他率军在法国圣金汀战役中打败法王军队迫使法国重新宣布效忠教皇。第二年父王去世,他继承下一个包括西班牙、美洲大片土地、西西里、尼德兰等地区的庞大国家。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战役并安葬自己的父亲,他修建了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
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集宫殿、修道院和陵墓于一身,从外表上看来刻板单调,非常符合西班牙的天主教性格。人们对这座修道院的评价相当悬殊,有人称赞这里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也有人说它是“单调的石头交响乐”或“建筑艺术的噩梦”,甚至有人挖苦它像一个宗教裁判所用的火刑架子。在正统的天主教徒眼中,这位西班牙帝国巅峰时期的君主是最虔诚的教徒,尽一切努力维护天主教的纯粹与权威;为了帝国的荣誉,他克制了个人的欲望,一切行动都服从于国家的利益。而在改革者看来,他生性忧郁、内向,残忍而执拗,外表充满了残忍借以掩饰内心的自卑和柔弱。
费利佩二世晚年曾长时间地在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居住。他工作勤奋,为了实现宗教的理想而高喊:宁可不当国王,也不统治还有异端存在的国家。在镇压欧洲宗教革命的战争中,来自美洲的黄金与西班牙士兵的鲜血几乎耗尽。1588年,他组织了当时历史上最大的舰队,号称“无敌舰队”,准备北上去平定要与教廷分裂的英国。庞大的舰队从西班牙南部出发,绕过葡萄牙进入英国海域。在遭受了风暴的袭击后,得不到补给,终于无功而返,却已经丧失了一半的舰船。西班牙最强盛的顶峰在他勤勉的工作中渐渐远去,他只有长时间地住在阴暗的修道院房间内,不见朝臣。从流传下来的画像中,人们可以看出沉默、忧郁在费利佩二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1598年,他痛苦地死在了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作为宗教虔诚的殉葬品,他和西班牙最辉煌的时代都停留在了16世纪。西班牙的统一、扩张和巅峰都是在十字架的指引下实现的,无论是普通的臣民还是他们的君主都把天主教作为自己国家和个人心灵的庇护。虔诚的信仰为他们赢得半个世界,也让他们最终失去了一个号称“日不落”的大帝国,并久久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不过,宗教的影响渗透在西班牙的文化和日常生活当中,这个国家的时间和空间都打上了天主教的烙印。比如它最著名的建筑——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就充满了基督教的典故。教堂的三面主墙体分别象征着耶稣的诞生、死亡和基督的伟大,每面墙体引申出的4根擎天塔柱象征着耶稣的12位门徒,无处不在的各类雕塑讲述着各种圣经故事,中间最高大的、计划体现基督的尖塔至今也没有建起。这件历时一个多世纪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完成的作品确是西班牙人对上帝无尽虔诚的代表。
资料:
圣特雷萨的爱情
圣特雷萨的散文和诗歌在西班牙是拥有最多读者的中世纪作品。有意思的是,这位被天主教会尊为十二博士之一的女圣徒的日记却被当做最好的爱情作品而广为传颂。她的一生贯穿了西班牙的上升时期,是16世纪西班牙人宗教情绪最好的标本。7岁的时候,受了宗教诗歌的鼓舞,特雷萨和弟弟一起跑出城去找摩尔人,准备死在摩尔人手中成为“烈士”,来证明自己对上帝的虔诚。不过那个时候摩尔人已经被宗教裁判所驱逐得差不多了,她只能失望地回家。到了20岁的时候,她又一次偷偷离家,加入了佳美利塔修会,把青春与红颜作为侍奉上帝的祭品。她坚持自己独有的心灵祷告、对上帝的爱和追求与基督的超验沟通。终于,有一天她宣称耶稣对她人身显像,而且这种体验一直持续了两年。特雷萨认为只有感觉到像耶稣那样的痛苦才能表明自己对神的大爱。她经常会做同样的梦,在梦中有位六翼天使用燃烧的矛头穿过她的心脏,给她带来灵魂和身体上痛苦的同时又激发她无比的欢悦。意大利雕塑家贝尼尼也独具慧眼,选择了特雷萨的梦境为雕塑的主题,用衣褶的扭曲表现出了少女痛苦的激情。天主教为特雷萨封圣,后来的新教及圣公会也因为她坚持与上帝的直接沟通而崇拜她。她的散文则成为那个时代西班牙文学的代表作并至今留有余香,原因很简单,像圣特雷萨把耶稣当做最亲密的爱人一样,西班牙人也把上帝看做为家庭的一分子一样来热爱。■
罗耀拉与耶稣会
如果说是士兵和传教士共同缔造了西班牙帝国的荣光的话,那么这两者的结合体就是前所未有的超级传教士教派——耶稣会。它的创始人伊格纳西奥·罗耀拉本是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小贵族,因为在一场战役中被炮弹打飞了一条腿,不得不放弃军旅生涯。在养病期间,他沉浸在宗教书籍中,并对当时天主教会在海外的传教成果产生了质疑。那时候的几个主要的天主教派,比如圣多明我会和圣方济各会都随着西、葡等国的殖民步伐遍布世界各地。不过,妄自尊大、不受控制的贪婪与传教士素质的低下极大影响了传教的成果。1534年,罗耀拉和在巴黎大学求学时的6位同学创办了耶稣会,随即得到教皇的认可。耶稣会又称“耶稣连队”,融入了很多西班牙人刻板虔诚的性格。比如要求成员具有军人般的纪律和无畏,摒弃一切享受,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播天主教的工作中。南美洲的瓜拉尼地区、波兰和立陶宛接受天主教都是耶稣会的功劳。中国人对耶稣会也不算陌生,利玛窦就是耶稣会士,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澳门大三巴牌坊也是耶稣会教堂的遗迹。■ 宗教裁判所上帝基督教西班牙人俱乐部摩尔人天主教西班牙帝国耶稣会西班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