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砀山高考舞弊事件
作者:李翊( 6月7日,合肥某中学考场内,监考老师正在核对考生信息 )
大学枪手
被砀山县纪委定性为“高考团伙舞弊未遂案”的集体替考事件过程并不复杂。按照砀山县纪委对这次事件的讲述,“2006年秋季,砀山县黄楼乡王文贤通过其在安徽大学的表侄,结识了该大学大四学生赵刚,赵刚提出让王弄几个砀山户口参加2007年的高考,两人遂开始商定合伙通过组织大学生替考牟利”。这个叙述中,王文贤的身份一直是模糊的,曾有媒体得到的消息说,王文贤是个农民,而赵刚则凸显成为“老练的中介”。然而,当事人的讲述却有些出人意料。
6月23日,在安徽大学新区的学生宿舍里,赵刚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普通的高校学生:身高1.7米,皮肤略黑,无框树脂眼镜后的眼睛有几分躲闪。赵刚说,他在班上既不是学生干部,也不是成绩最好的。但是,自大二就开始在社会上寻找赚钱机会的经历使他比一般的学生更社会化。
赵刚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有一个哥哥和妹妹。在他讲述中,家境的困窘和得血友病的妹妹都是他在学业之余打工赚钱的动因。2004年,赵刚和同学、来自安徽砀山的张明泉在校内创办了一个家教中心,为一批家境贫困想找家教的学生提供家教信息,从中收取中介费。因为与张明泉关系好,赵刚曾去过几次砀山,并结识了张明泉的表叔王文贤。
“第一次见他,开了个1.0排气量的‘东方之子’警车,穿的是警服,自称是县公安局的。”2006年8月,赵刚作为民办学校北京涉外经济学院安徽地区经理到砀山进行招生宣传,再次与王文贤碰面,“当时他对我说,你能力这么强,不如帮我找人做‘枪手’,并许诺了很多经济回报。我觉得这是违法的事,就拒绝了”。
( 5月31日,济南警方查获钱包模样的高考作弊器 )
赵刚说,后来妹妹的病情恶化,需要做骨髓移植,正好王文贤又不断给他打电话,他就同意帮着问问。开过家教中心的赵刚手里有一批家境贫困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分别来自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科技大学,他认为这是一件“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情。考虑到是高考作弊,赵刚和手下找来的“枪手们”有些害怕,但是王文贤的口气很大,他对赵刚说,“如果害怕,可以先把你的人带过来看看这边的情况。县教育局什么时候采照,我就能带你们去拍”。
按照高考报名的详细流程,办理高考准考证,先由各学校审查报考学生是否高中毕业或参加完高中阶段的各科会考,户口所在地是否在辖区或在该地居住超过1年,然后由学校将符合条件的学生的情况报到当地招生办公室。当地招生办接收通过学校审查的学生报名表之后,再上报省市招办,领取同等数量的准考证,由当地招办统一填写姓名、编号、考场等信息后下发学校。学校再次核对相关信息后,由学校组织考生在学校老师的监督下粘贴个人照片,确认无误后再上缴当地招办。根据砀山中学一位高三老师介绍,电子采照从去年开始到教委统一指定的招办地点集中办理。
“在砀山社会关系广泛”,被赵刚戏称为“总舵主”的王文贤有一套成熟的应对机制:报名——办户口本——采照,每个环节都有办法。一位知情者透露,枪手的户口本大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办的,一种是孩子还在上高二时家长就把户口本拿来让枪手以这个孩子的名义参加高考。“有的孩子家里有钱,父母同时为孩子找3到4个人和孩子一起参加高考,谁考分最高就取谁的成绩。当然,几个枪手都能获得报酬。一般价码是,订金每人1000到2000元,依枪手本人成绩好坏而定。考上一本是1万元,二本5000元。而组织枪手的中介人的报酬则依据所带来的枪手考试成绩的好坏决定。”
今年初开始采照办准考证时,赵刚找的枪手分3到4次去了砀山,由王文贤安排住在芒砀宾馆。“采照很顺利,看起来王文贤和招生办的人很熟,没有人打听我们的来历。有同学故意说外地话来试探,结果采照的人一点反应也没有。”事后,王文贤向赵刚透露,已经塞了很多钱给县教育局了。赵刚说,前期送了大约十来个人采照,到后来,王文贤告诉他关系都打通了,即使采照结束了,什么时候送人过去什么时候依然可以采照。因此,后期又送了一些,总共送了28人。采照完毕,王文贤还找了一些复习资料,然后开着警车送到合肥工业大学,让赵刚督促枪手们做好高考复习。
一切都在王文贤计划之中,然而,意外还是出现了。6月4日高考前,王文贤来到合肥,让赵刚把人带过去。然而,此时赵刚接到了手下一位合肥工大“枪手”的短信:“辅导员找我谈话了,说高考期间工大要封校,清点人数。什么时候去砀山?”赵刚意识到了事情的危险性和严重性,他没有回短信,关掉了手机。这期间,王文贤则不断给他打电话催促,语气中透着威胁,“好侄子,你一定要把人送过来,不然你就惨了”。
由于赵刚置之不理,王文贤联系上了安大校区百分百家教中心的老板付小奎,通过他带了5人到砀山。6月6日,砀山警方接到上级指令,在该县一宾馆将协助王文贤的王文礼抓获,并在砀山至合肥的大巴上抓获了付小奎。而在同一天,警方顺藤摸瓜,在该县又抓获了6名替考的大学生。警方认为,替考大学生的落网,极大地震慑了其他替考者,这也是造成次日砀山县高考大面积缺考的原因之一。
6月22日,记者到达砀山时看到,砀山电视台以每天早晚各一次的频率在砀山新闻后插播关于今年高考情况的通报:“对于县教育局副局长魏某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记大过处分;县教育局招生办主任徐某、副主任赵某有失职、受贿行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月20日上午,两人已被移送县检察院);对于砀山中学教师崔某、张辉以及另两名李姓教师共4人,给予开除党籍和建议教育局按照程序给予其行政开除处分;对于程庄中学校长张某给予开除党籍和撤销行政职务处分;对于砀山二院医生朱某给予开除党籍和建议卫生局按照程序给予其行政开除留用察看一年的处分。对于涉案的该县公安局两名派出所基层负责人,涉及严重违纪,公安局已将相关材料移送县纪委,目前正按程序处理之中。”
然而,对于相关涉案人员具体的处理原因,砀山县纪委书记甘大庆拒绝介绍,只是表示他们或因亲情、或因朋友关系,牵涉进此案当中。这位一脸严肃的纪委书记表示,该县教育局分管招生的副局长魏某“有失职行为”,“受贿了3000元”。
四省交界处的高考现实
根据知情者透露,在砀山,像王文贤这样的人很多,有的人甚至以此谋生。这位知情者说:“有的带高三的老师班上会有些学生,成绩不好,但是家里有钱或家长有权,直接找班主任操作,包括外省的学生如果想在砀山考试,班主任偷偷地收在班里,多报一两个人,也很难发现。这种方式更安全。”
在砀山当地人的记忆当中,引起轰动的高考舞弊案,今年不是第一次。2005年,该县一位卫生局的职员为了让孩子通过高考,买通了监考人员,通过手机短信息作弊,此案事发后在当地同样引发轰动。
2005年砀山高考期间,当地共有7位考试工作人员(纪检员、监考员)、1位教师、3位其他部门公职人员,或为子女或为亲戚参与作弊。检方侦查核实,舞弊人员先是在考试工作中抄下考生的英语、文综部分答案,然后以手机发送短信形式传给他人。
据记者了解,今年6月1日,也就是今年高考前5天,砀山县检察院才将砀山2005年高考舞弊案移交给该县县纪委、县监察局。砀山县委、县政府立即责成纪委、监察局、教育局成立联合调查组,“从快从重”对2005年高考舞弊违纪人员进行处理,处分包括开除党籍、行政撤职等。今年高考前,为端正考风考纪、以正视听,高考前夕砀山县纪委特意在高考考务人员培训会上,通报了这份“新出炉”的对2005年高考舞弊违纪人员的处理决定。
“一般而言,我县每年高考正常都有将近300人缺考。”该县教育局一位人士介绍。尽管有家长对每年是否有这么多人缺席高考表示怀疑,但依据这一项数字可推断出,砀山县今年高考约有400名考生“非正常原因”弃考。该县教育局局长蒋连才曾对上述数字做了解释。据其介绍,高考前夕,教育局以及各学校通过严格审查,发现不少考生手续不全甚至是造假,通过类似原因,共有260名考生的准考证被扣发。
由于各省的考试体制不一,高考录取分数线不一,位于四省交界处、远离省会城市合肥的皖北小县砀山成为周边地区学生高考移民和作弊的首选之地。赵刚说,江苏考试是3+2型,竞争激烈;河南本省高等院校少,外省院校在河南招生名额也少,选择范围相对小;山东则录取分数线高,重点线比安徽至少高50多分,因此,每年高考临近的时候,砀山的中学高考报名人数激增。
除了高考移民,这个地界也是找枪手替考相对安全的地方。这些枪手里有很多就是砀山中学高二的学生,由于高考政策不限定年龄,允许社会青年报考,这些高二的优秀生在中介的安排下,以社会青年的身份替人高考。老师对此的解释是,高二的学生参加高考,也就是想进场感受一下,以免来年高考怯场。今年高考前,砀山中学突然规定,所有高二学生高考时集中上课,9点开始点名。有老师认为,这也是今年砀山高考有数百人缺考的原因。 安徽高考高考芒砀山舞弊砀山事件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