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房子去旅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李开周)

​跟着房子去旅行0

假设房子拥有生命,可以蹦跳,可以走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我猜它们会到全国各地四处走走,做些有益于身心的旅行。在旅行中它们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首先自己的身价总在变,在县城是每平方米800元,在省会是4000元,在首都是1万元,而在西部农村,200元的价钱都没人愿出。这种情形就像某天王巨星开个唱,票价定到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另外跟天王巨星相同的是,不管走到哪里,它们都会发现自己备受追捧,而且为它们发疯的人要比所有明星的“粉丝”加一块儿还要多。由于这个缘故,个别不够谦虚的房子就会变成妄想狂,认定自己才是万物的灵长,今后应该是房子住人,而不是人住房子……

但是幸好,至今还没有证据表明哪座房子已经离家出走。而且照我的经验估计,尽管有这么多人做了房子的奴隶,但房子们仍旧保持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认钞票也认权势,但从不耍大牌。

再假设500年前的房子也有生命,也在中华大地上来回溜达,它们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呢?记得500年前有人讲过,“集镇房价,五倍乡庄”,“都城房价,十倍或三十倍之”,就是说某个标价1万元的房子从乡下老家跑了出来,跑到镇上,有人出5万元买它,再跑到首都,又有人出10万、30万元买它。可见那时候的房子和今天一样,身价随着地理坐标的变化而变化。

500年前又有人讲过,“街道唯金陵最宽洁,其最秽者无如汴梁”,“若京师虽不若南京,比之开封似稍胜之”。言外之意,谁家的房子随团游过“文化古都精品线”,感觉南京挺干净,开封和北京都够脏的——这大概是房子们更深切的体验。因为身价多少只是个象征,你花5万元买它也好,花50万元买它也好,没有哪个开发商会从房款中抽出一叠来,很慷慨地拍给房子:嗨,你的提成。而落脚的地方是否干净卫生安全无隐患,才是房子们最关心的。

按照这个标准去给500年前的房子规划度假去处,不妨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南的城市可选:路面多铺石板,下雨不起泥,有活水,可以带走生活垃圾。淮河以北的城市不可选:路面没有硬化,下雨起泥,没有活水,垃圾成堆,火灾和瘟疫横行。以北京为例,虽然号称伟大首都,但绝不是度假的好去处,因为晴天刮土,“风起飞尘满衢陌”,雨天则“积水成湖,沟渠泥塞,各家墙屋,尽行倒塌”,公共场所“污粪堆积”,临街店铺“蚊蝇不绝”,以致在成化七年六月爆发了一场大瘟疫,“军民死者,枕藉于路”,规模之大和持续时间之长,都超过了150年后伦敦那次。这里加引号的部分都是500年前古人的记载,我常把它们当作某座房子的旅行日记。

下一篇: ​恐喻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