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列那)
越来越觉得,想要“正确地吃”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比如,多吃水果是正确的,但到底应该空腹吃还是饱腹吃却是个问题。约定俗成的观点是:饭后吃水果有助消化,而空腹吃水果会形成块状物堵塞胃幽门,出现胃胀痛甚至急性胃扩张。但这个观点被一位“排毒博士”颠覆,“博士”的理由是,水果通过小肠消化吸收,如饭后吃则根本发挥不了酵素的作用,应该在“饭后吃水果有助消化”后面加上“不良”二字。
要不要吃粮食?这同样是个悬疑。“博士”主张多吃富含纤维的五谷杂粮,忌食动物蛋白和脂肪,因为后者荷尔蒙成分复杂,极易生成毒素和自由基。但是另外一本主张有病自己解决不看医生的书却这样写道:即使非常饥饿的状态下也不要吃主食,要吃补气血的桂圆、红枣和坚果,哪怕狂吃大鱼大肉,也比吃粮食好。
还一本瑜伽食疗书提出了更加标新立异的观点:“三高”食品与心血管病无关。论据是一个意大利家族都是百岁老人,但此家族每天都要大量摄取高油脂、高蛋白的食物,特别是油腻的意大利香肠,奇怪的是整个家族从未有过心血管病史。个中奥妙是,人们必须先确认自己的体型,然后再决定自己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此书把人的体型分为风型、火型、土型和完全平衡型,除了完全平衡型,其余都属于失衡体型,风型就是“风力失调”,依此类推。只有完全平衡型才什么都可以吃,但这样的人几乎不存在。每个人体型的形成都属先天,在精子进入卵子的那一刻起,根据父母当时的身心状态及当季当地的气候属性,新生儿的体型便确定了下来。由此,高油高脂对别人有害,但对那个意大利家族却是绝对安全甚至是必需的。
“博士”有个著名的“当地当季盛产论”与上述的“瑜伽体型论”颇为神似,只是“博士”针对的是植物。“博士”号召人们一定要吃当地当季盛产的蔬果杂粮,因为这些食物正好是解决当地当季所有疾病的药物。蔬果杂粮是有记忆的,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记录下当地当时的温度、日照程度、湿度等自然条件,人吃了它们,就自然能适应当地气候变化。如用上面两个理论来解释我国一位80年烟龄的百岁老人的长寿秘密,会得出以下结论:其一,百岁老人所在的成都平原有350多年的烟草种植史,且是我国著名的晒烟主产区以及国产雪茄的主要原料基地。由此,在盛产烟草的地方人们可尽情吸烟,那里的烟草有益健康。其二,百岁老人不仅一有空就抽叶子烟,而且每天都要喝上4两白酒,而老人唯一的女儿没有这样的嗜好,于8年前过世,所以有的家族必须要靠抽烟喝酒来维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