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叫我极简主义分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陈晓帆)

别叫我极简主义分子0( 起居室一角 )

如果只能从文件夹删去一项内容,戏装设计师盖尔·巴利会毫不犹豫选择删除极简主义风格。巴利的家里墙上镶了多面精致的镜子,每个房间都挂着枝形吊灯——连客用卫生间的天花板都垂下了一盏,甚至连楼梯上固定地毯的木条都用了闪闪发光的水晶装饰。和她说话,都会看到在她晃动的钻石耳环上映射出小小的水晶吊灯,熠熠闪光。

设计似乎是流淌在巴利血液里的事。巴利的妈妈上世纪50年代是一位小明星,眼看着在舞台上不会有大发展,很明智地跑到纽约转行做了化妆造型师,取得大名声。她跟着妈妈出没剧院后台,长大后很自然就从事了舞台剧的服装设计。她还有个表姐是著名的室内设计师,最擅长用各种漂亮的丝绸做出坐垫、靠垫。“我不是个现代派。”巴利设计的最多是芭蕾舞裙,天天和蓬蓬裙、丝绸、乔其纱、水晶、珠子打交道,习惯了,就把侍弄纱裙的精巧劲儿用在了家里,将自己的家装扮成了芭蕾舞台。她管自己的家叫“芭蕾舞遇上巴黎圣心大教堂”。

巴利的家在伦敦郊区,是一栋有2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促使她下决心买这幢房子的原因,是一打开起居室通往花园的门,就能听见鸟叫。难能可贵的是,经历了200年房子里还保存了很多最初的建筑细节,巴利舍不得把它们打掉。因此巴利只拆掉了一扇窗户,100多年前的主人为了少缴纳窗户税,用砖头把它封了起来。老房子需要装饰,正好给了巴利一个空荡的舞台,任由她在上面摆弄。

为了表现浓郁的法国风情,巴利采用了大量约依印花布(Toile de Jouy)。18世纪,欧洲棉布上的图案只有条纹和格子。爱尔兰人法兰西斯·尼克松十分喜爱印度布料鲜亮的图案,大胆在英国纺织品上采用印度的染印工艺,印制出英国风格的花布,没想到深受欢迎,并很快传入法国。法国印染专家、图案画师奥伯卡弗(Oberkampf)在凡尔赛附近的约依小镇建了一个印染厂,设计出极为细致、写实的法国风景图案,再以铜版印刷的方式印在棉布、丝、麻等纺织品上。奥伯卡弗染出的花布不褪色,质量绝佳,发扬了尼克松的设计和工艺,得到路易十六的推崇,称之为约依印花布。最初,约依印花布受到英国韦奇伍德青花瓷器的影响,只有蓝白两色,后来也多了浅鹅黄色、粉绿色、粉色、红色等暖色系。花型多为静物、天使、人物、法国花园、田园风景,表现法国的风土人情,有很强的故事性,画着狩猎、骑马、耕种、钓鱼的场景,画面里还常常有狗和公鸡。

除了白色运用得比较多,巴利的家怎么看也联想不到圣心教堂,倒更具有法国乡村风格,后者的主要特征是以约依印花布作为主打装饰品。巴利用最传统的蓝白色约依印花布装饰床、沙发,做了许多靠垫,几个客房的壁纸也选用这一风格。法国乡村风格的家居喜爱用浅色,如浅蓝;即便是暖色调的也是浅色,如浅紫、浅黄,多用在墙壁,地面大多铺地砖。而家具常用白色、浅蓝、浅绿、红色,家具的把手和门闩用铸铁。相应地,巴利的厨房、卫生间、卧室被定为浅色。卧室里,最醒目的是一张定制的法国乡村风格大床。为了不过于繁琐,巴利没有给四柱床装上帷幔,而是让木质的框架裸露着。厨房,用了木质家具,陶土色地板,软装饰、餐具全部是蓝白两色,冰箱是复古风格的白色SMEG牌。她给浴室铺了深蓝色地砖,在浅蓝色浴缸后的墙上,用青花瓷砖拼了一幅约依印花布风格的风景画,好像舞台上的背景幕布。

别叫我极简主义分子1( 厨房 )

位于楼下的起居室和餐厅,主色调仍是白色,但搭配的是深深浅浅的粉红,上演着巴利的“吉赛尔”。巴利给每一道门都装上了雕花门楣,花饰上涂了白油漆,垂着缀有珠子的纱帘,真有几分像芭蕾舞剧的舞台。木地板、墙壁、天花板全部刷成白色,两个双人皮沙发有天竺葵的红色。巴利用白底红色花纹的约依布做了窗帘、柜子门帘。此外,起居室里摆了不少宗教色彩的雕像、瓷面已经斑驳的胖娃娃、古董画,墙上挂着从法国某些教堂飞来的小天使。那盏黄铜枝形吊灯,是在巴黎歌剧院举行旧家具拍卖时淘来的。起居室里另一壮观景象,乃一堆堆厚墩墩的靠垫,其中一对稍不留神就被看成了主人养的一对京巴狗。

别叫我极简主义分子2( 卧室  )

别叫我极简主义分子3( 卫生间 )

别叫我极简主义分子4( 约依布 )

别叫我极简主义分子5( 法国乡村风格的床和床头柜 )

上一篇: iF与红点
下一篇: 势利眼鉴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