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我的字体”

作者:黄燕

人人都爱“我的字体”0

( 方正电子总裁刘晓昆(左一)和徐静蕾接受中国版权保护中心颁发美术作品著作权登记证书 )

当键盘输入取代了书写,印刷宋体一统江湖,人们反而开始怀念充满个性的手写体。为迎合大众心理,4月27日北大方正电子联手徐静蕾推出“方正静蕾简体”,只要花10块钱买一套字库,任何人都能“写出”老徐的字。不只是练了10年颜体的徐静蕾有资格做样板,方正电子下一步即将推出面向大众的个性字体,让每个人都能在电脑上使用“我的字体”。

做一款个人字库技术上并不难,最大问题是时间。符合国家规范的中文字库应覆盖7000个左右汉字,全部要由字体原创者一个个写出来,因此个性字库的制作周期“主要取决于作者的书写速度和我们的后期投入”。据方正电子方面介绍,给徐静蕾做字库前后花了一年,光写完6700多字就用了两个多月。目前要想看到手写版的老徐博客,读者必须也安装这个字库,没有偶像级号召力,普通人要想让自己的字体广为流传似乎难度过大。不过开发方认为这只是简单的技术问题,今后可以通过将字体生成PDF文件,或者和浏览器绑定连接后台自动解析等手段,让未安装个性字库的电脑也能正确显示。也有人担心个性字库的流行会加重电脑的硬件负担,其实“方正静蕾简体”才5.7M,随便一个输入法都比它大。

从启功体、舒同体到“老徐体”,老牌中文字库提供商明显在向年青一代靠拢,顺便完成从B2B到B2C的思路转变。尽管至今为止方正电子开发了140多种中文字体,大部分客户都是出版和印刷行业,大众感觉距离任何一种字体都很遥远,还不如街头的设计签名。不过按照方正电子总裁刘晓昆的说法,手写体天然就是个性产物,而博客和电子杂志的流行为个人字库提供了现实生存空间。多的是不满足现成博客模板自学网页制作的年轻人,稍有Photoshop基础的就敢玩美术字,还有不怕麻烦的哪怕在MSN对话框里也要手写输入。刘晓昆计划推出的个性字体就是为这群人准备的,唯一的硬指标是交上6000多字的文稿,然后由他们来评定是否适合做成字体,根据作者书法水平不同还要进行完善。只要价格不是高得离谱,估计不少人会乐于把自己Offiece软件里的字体首选项改成“我的字体”。

中文字库在数量上已经不存在盲点。方正超大字库7万字的覆盖量是普通字库的10倍,完全能满足输入生僻字的需要。为了照顾手机屏幕,开发方通过优化点阵技术将字体越做越小,方正电子最近为微软Vista操作系统设计的雅黑字体,最小显示达到了9像素,而过去低于10像素字体就模糊不清了。然而当手机变成随身笔记本,汉字字体的丰富性也在急速衰退。英文电脑字库里有5.5万种字体,日文有2900多种,而中文只有800多种,以至于有人感叹网络时代扼杀了书法艺术,电脑的破坏性远远超过了打字机。

为什么内容日渐丰富的同时,文字本身反而越来越单调?除了适应电脑排版印刷,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版权。目前的中文字体没有设置DRM(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网上字库下载比比皆是,许多人拿现成字库稍加修改就号称一种新字体,结果是没人愿意费劲开发新字体。“方正静蕾简体”是方正旗下第一个加密字库,没法把它从一台电脑拷贝到另一台,而过去这种做法屡见不鲜。“这款字的简体同时还拿到了美术作品著作权登记证书,用户购买字库,我们来和作者分成。”刘晓昆希望用这种方式激励更多民间书法家。不过他也承认,现在能够静下心来练字的人越来越少。方正电子的中文字体设计大赛已经举办了三届,参加者主要是美院学生,远不像主办方设想的那样全民参与。

个性字体能重新唤起人们对书写的热情吗?写一手好字至今仍是个人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总有作家坚持不用电脑写作,理由是找不到纸笔摩擦带来的创作感觉。不过完全排斥键盘可操作性太低,将手写体搬进电脑字库虽然不能替代书写,至少能让更多人重新认识自己的字。老话说“字如其人”,个性字体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隔着电脑屏幕也能猜出文字背后是怎样一个人。 手写体字体电脑电子手机字库徐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