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是联想设计了祥云
作者:尚进( 祥云火炬 )
“如果按照北京市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数字,2004年到2006年,联想品牌在拿到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成员的这段时期,价值从307亿元提升到了607亿元,今天联想设计火炬的发布,也许让这个价值又大幅增值了。”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陈绍鹏如是说。实际上,4月26日晚上,火炬被第一次展示在公众面前时,谁也没有想到它会由一家商业公司的设计部门操刀。奥运会的有关设计,中国印的会徽,金镶玉的奖牌,都来自大家并不熟悉的设计者。操刀中国印设计的张武、郭春宁、毛诚只是设计圈内的名人,更不用说金镶玉奖牌与中央美院15人设计团队了。“祥云”火炬背后隐藏着34人的庞大设计团队,姚映佳和仇佳钰只是主持者。联想的牌子一下子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至少在奥运道具历史上,一家知名的大众消费品公司成为奥运设计者,这绝对是空前的。
喜欢,不喜欢,没感觉,对火炬的公众审美评判无非这三种态度。很多人在第一眼看到祥云火炬时,下意识想到了金箍棒。而这种本能性反应,恰恰满足了北京奥运组委会对火炬中国元素的基本设计要求。尽管很多年轻人对过多的中国元素并不感冒,但在联想负责奥运火炬设计的总指导姚映佳看来,这只是公众审美情结的不同。中国设计元素无疑是火炬设计评选中最基础的底线。实际上在388个火炬备选方案中,不论是筛选之初的九强,还是此后的四强竞标,这种中国元素与传统火炬套路,始终是设计者需要顾及和平衡的难题。甚至在联想内部推举出祥云火炬前,设计部门内部也还出现过几个不同的设计草本,凤凰涅理念的火炬和长城烽火台思路的火炬都已经设计出了样品,甚至还有人大胆构思了双人持握的玉佩火炬。
即便是最终胜出的祥云火炬,也在设计之初经历过夭折的危险。女设计师仇佳钰在2005年11月25日九华山庄召开的一次内部头脑风暴活动上,构思的纸卷造型赢得了广泛认同,纸造型被认为兼顾中国元素又充满立体美学,可纸里包不住火的老话,差点让纸卷思路胎死腹中。而此后构思出来的云纹彻底挽救了纸卷,云纹也是一种最初内部头脑风暴的产物,最初的原型可以追溯到云火,火炬形状如同一个如意,但过于抽象,不容易塑造成型。可“云”这个词被设计师章骏记住了,最终被他变化成了云纹,并以祥云概念包容下了纸卷外形和红色的云火色调。
另一次夭折危机出现在九进四的甄选阶段。当时云纹思路已经确定,设计团队试图做出火炬模型,铝材料和照相蚀刻法工艺也确定了,但留给作火炬外壳加工只有6天时间。参与云纹工艺设计的韩晓勤解释道:“当时在火炬外观处理上,设计师给我们工程这边提了个难题,他们需要效果,要追求表面云纹能够活起来,有不同的反光,随着光影变成华丽的效果,为此我们做了很多的工艺实验,走了不少弯路。可火炬辅助供应商的疏忽,让云纹腐蚀效果大打折扣,当时只有一件火炬毛坯可以再次腐蚀纹路,如果重新抛光打磨用力过大,0.8厘米的铝壳很容易就破了,那我们只能从头再来了,时间绝对不够了,当时心里真有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这类设计故事细节很多,甚至有人打算帮联想将此写成剧本,而我们更关心为什么联想设计团队会得到火炬评审者的认可?有多少平时普通人使用的电脑设计工艺被运用到了火炬设计上?是否意味着我们也可以买到与祥云火炬相同的设计产品?为此记者独家专访了联想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祥云火炬创作总指导姚映佳。
( 联想火炬创作团队。姚映佳(前中)、仇佳钰、韩小勤、章骏、李凤朗 )
三联生活周刊:奥运历史上11个火炬,从来没有一个是由公司设计的,更多来自美术学院或艺术家,这次联想设计火炬,到底是商业因素使然,还是中国目前设计领域现实情况的写照?
姚映佳:在奥运会的设计选择上,商业因素根本就不会被考虑,388个最初提案的火炬设计者,根本谁也不认识谁,评委是谁我至今都不知道。实际上,联想集团的高层知道我们参与火炬设计,还是在我们的提案进入四强以后。之前除了我的上司、联想CTO贺志强,没人知道我们在设计火炬。中国设计实力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正处在快速成长期,奥运火炬其实就是这种成长的一个代表。之所以联想设计在火炬竞争中有优势,可以说是应合社会发展趋势对工业设计的要求,以往这种符号性的代表物往往由美术院校来设计,他们固然有自己专业优势,可在综合性上却不如联想这类商业公司经受的磨砺多。亚洲,尤其是中国的设计文化始终追求一种平衡性,让很多元素产生关联,没有最好的设计,只有最恰当的设计。我们不敢说哪个设计是最完美的,但对于时代背景,对于当时环境,对于那些人,它是不是恰当,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刚才提到,在进入奥运火炬选拔四强之前,没有向联想集团告知这个事情,那么当时经费如何解决呢?整个设计成本你估计有多少?
姚映佳:百万元人民币的花费吧,我领导的这个部门每年有15%到20%的经费可以用在创新设计探索上,大部分经费来自于此。真正更大的投入在于时间,火炬设计基本上都是在下班之后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深夜产物。
三联生活周刊:以往你都是以电脑设计者的姿态出现,那么有多少来自电脑的设计经验被用在火炬上呢?
姚映佳:直接因素并不多,更多是方法和技巧上的积累。我们这个团队平时都在设计工业产品,市场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客户需求,尤其是在设计文化理解能力上,所以我们可以兼顾奥组委对中国特色与现代工艺设计之间的平衡性要求。电脑表壳也会涉及金属材料,以及诸多表面材料的处理,譬如何种涂层材料能够防滑。如果非要找电脑与火炬设计的直接关系,可以列举一下我们以前设计新扬天电脑时尝试过中国审美原则的1:1搭配,一半黑色,一半银灰色,表现一种平衡,而不是以往惯用的黄金分割。这种1:1的中国式平衡性色彩在电脑设计上经历了市场考验,现在火炬最终一半红色一般银色,在设计文化上就是源自新扬天设计的经验。不过我认为,火炬设计在成型工艺和金属处理上比电脑外观设计更复杂。
三联生活周刊:祥云图案被用在了联想新一轮产品上,这在奥运历史上是空前的,除了顶级合作伙伴具备的五环奥运标识,从没有类似火炬造型被用在商业产品上的先例,你认为这是未来联想商业产品上的一种新模式吗?
姚映佳:这些有祥云图案的笔记本电脑,目前只计划生产2008台,这个数字还需要北京奥组委特别审批。只能算是奥运会概念产品的一次商业延伸,工业化产品依靠变幻主题概念只是满足小众需求,联想更多的设计精力还要放在大众角度。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34人的设计团队,火炬还有多少辅助性的人帮忙?
姚映佳:今天早上我还接到了几个电话,这些打来电话的人以前都是做火炬辅助性工作的公司,提供了设计阶段样品的抛光、表面处理、材料加工等生产辅助,一共四五家,当时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昨晚上看到火炬宣布,才恍然大悟:原来你让我打磨的那个东西是火炬。
三联生活周刊:你能不能估计一下,北京奥运会最终需要多少火炬?
姚映佳:2万~3万支吧。火炬的知识产权是归北京奥组委的,联想只是设计者,即便在联想的旗舰店里面展示火炬,也需要我们向奥组委申请购买,只不过我们作为设计者有近水楼台的机会。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火炬传递的赞助商有三家公司,除了联想,还有可口可乐和三星,联想和三星有很多产品竞争关系,以往奥运赞助是不可能让两家同类企业参与同一赞助的,如何协调呢?
姚映佳:三星签约的是奥运会无线通讯领域全球合作伙伴,而联想则是计算设备领域的全球合作伙伴,这之间划分得已经很清晰了,所以你可以看到,在奥运有关的展示中看不到联想手机,而只是电脑等计算产品。 设计祥云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