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6年创办的南洋公学
作者:孟静( 南洋公学旧址 )
校友陆定一在《交通大学校史》的序言中写道:“南洋公学是清朝统治者被逼成立的。1849年甲午之战,清军惨败,北洋海军覆没。南洋公学在1896年创办起来。”不止是南洋公学,可以说,清末民初的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够开展,和当时的国力积弱有很大关系。甲午海战后,尚武救国说十分风行,练习兵式体操被作为救国标准。蔡元培就讲过:“今日办教育的生死关键是健全国民的基础,临时授以军事知识,亦可执干戈以卫国家。”蒋介石后来在学生中推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和御都有很强的军事功能。南洋公学校长唐文治强调:“日俄战中,日人以短兵技击战败强俄,不能只知国之病在贫,而不知国之贫又在弱,认为发奋有为之精神,必须寄于发奋有为之体魄。”
洋务运动的新式军队学堂主要以三种方式引进西方体育:一是派人留学日本,1901年左右留日学生高达1.3万多名,有一所名为大森的体育学校开设体育学、解剖学、徒手体操、器械体操和兵式体操,吸纳了很多中国学生;另两个途径是国外书刊和外国人的传播。苏松太道吴煦曾向上司报告说:“因各营兵勇施放洋枪,未能娴熟,遴选壮丁,设局松江,练放洋枪洋炮,即派华尔前往教习,并演西洋各项阵势(兵操)。”这个华尔就是被写进中国近代史的那个洋枪队的总教头。南洋公学的创办人盛宣怀是洋务出身,他的学校里自然有洋人教授体育。教棒球的体育教授莫礼逊月薪500元,而教武术的拳师刘震南只有30元薪俸,还不包住宿,莫礼逊的课程颇见起色,只教三周棒球,南洋公学队就胜了沪江大学队。当时体育课就叫做“体操”,分为普通操和兵操,每周练习三四个小时,在中院(中学)和小学开设。交大校史中就有这样的记录:“兵操为主,轮流去苏州靶场实弹射击,荷枪列队往返于苏沪之间,校外人有大开风气之感。”
那时的运动项目带有半殖民地反侵略的气息。1907年在南京举办的第一次江南校际联合运动会上,有几个比赛项目很特别:要塞占领、恢复路权、列国争球,军体项目中有击剑、刺枪、柔术,实战性大于观赏性。另一些比赛比今天的运动会更有趣味,比如夺旗竞走、写字竞走、持蛋竞走、三足竞走……更像是游戏。
兵操课异常枯燥,基本上只有三个动作:立正、稍息、托枪,顶多再加一些徒手和器械体操。学生们厌烦体操课,1915年的南洋公学的办法是搞强迫运动:要求中、小学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必须选择技击、童子军和乐队三项中之一。甚至贴出告示循循善诱:“嗣后于运动一事,务各按时练习始终,毋稍懈怠,俾可锻炼贞因不挠之身体,自强不息之精神,勉为本校合格人才,世界优良分子。”即使这样敦促,也不太见效。外籍教师福开森在《南洋公学早期历史》中就讲过:“很难诱导学生锻炼,主要手段是强迫操练。和圣约翰大学比赛足球输得很惨,这次败仗比其他什么工作都好,刺激了学生对体育运动新的兴趣。”这场比赛指的是1903年和圣约翰大学对垒,1904年也输了,南洋公学为此成立了足球部,直到1908年才第一次获胜,此后华东六大学运动会上这两校交替冠军,南洋公学因为三夺锦标,可以把奖杯“康乃尔银爵”永久陈于该校体育室中。
辛亥革命后,军国民教育又被实用主义教学取代,体操课改教打猎、捕鱼、伐木等技能,体育课作为正式名称沿袭下来。学校推行“锦标主义”、选手制,即金牌战略,比赛也设大奖诱惑,奖品曾经有金手表。有人在报纸上批评说:南洋大学学生每人每月上交4元体育费,加起来就是数千元,可是只有5%的选手能享受到这笔费用,体育的普及性被忽视。校队参加运动会,学校会张榜曰选手“命驾东征西征,与敌人驰逐疆场”,其他同学被要求穿着古怪衣帽,组成“老爷拉拉队”,夹道送行。如若载誉而归,学生们要“高搭得胜之门,朗唱颂扬之歌,辍学停工,以志万年不忘”。这被讽刺的一幕在南洋公学校队成员施家俊的回忆里却是另一种描述:“民国七年,全体同学提灯赴徐汇车站,欢迎队员,高唱校歌,回校内开庆祝大会。”校友钱谦在《1920年的交大》一文中,还尽情耻笑了对手的锦标主义:“学校里分为校队、级队和小球队,还有老夫子参加的‘老爷队’。与圣约翰比赛,双方对峙时,我方奏起悠扬歌,如果获胜,师生列队欢呼;即使将败,也会静观到终场。而约大快输时,观众未败先溜,曾为当时笑柄。”
( 20 年代,广东中学里的女子棒球队员 )
不过南洋公学对体育的重视至此形成了传统,校长唐文治几近失明时,还让同学向他汇报与“约大”足球赛的战况。“五卅运动”中被军警击中7弹、穿肠而死的16岁男生陈虞钦,就曾是童子军豹队的总队长(有狮、虎、豹三队),据记载,他掷铅球、掷木棒都是强项,还擅长从秋千架上跳远。
南洋公学开设技击课也颇有一段故事。中学生向绍洪自幼学习南拳,1911年春,外教试验机车,轮转如飞,向绍洪以臂挡车,并能以只手推阻洋教授,名扬全校。校长立刻聘他做教习,后来又聘请了霍元甲的徒弟刘振声、张富介教北拳。次年,学生穆郎请来浙江温州某寺高僧令演、肃谦二人教蛤蟆功,正式成立了技击部。教练刘震南教授了六合门拳法10年之久,左宗棠的曾孙左景鸣是大力士,不服气,每次都被刘老师摔得心服。刘震南的学生对刘的能耐传得神乎其神,说他在路上遇人抬尸打官司,他说:“你们愿意死者复活就息讼吗?”众人点头,于是他运用神功,踢死者涌泉穴,“闻死者长呼而梦醒”。那时附中里有谭腿、六合拳、燕青手、青天棍、昆仑刀、三节棍、七节钢鞭等课程,以及2~4人的对打,称作“三英战吕布”,还发给毕业书,技击部成立了10年,能够毕业的只有15人,陆定一就是其中一位。1922年,到无锡参加爱国主义表演时,陆定一表演了三个项目,是演出最多者之一。据说每年校运动会上,“鸡鸣后常见刀光剑影飞舞于大学之西”,吸引了所有观众,使田径比赛不得不暂缓进行。 中国近代史公学南洋创办南洋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