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比基尼的斯巴达勇士
作者:陈赛( 影片《300》种除了演员是真的,所有的背景元素都由计算机生成 )
《300》预告片最初在网上流传时,几乎所有人都感到“惊艳”。
一袭红色披风的斯巴达人用盾牌将黑压压的波斯残兵逼至悬崖,身体的肉墙一点点分崩离析,缓缓坠入万丈怒海,背景是一轮巨大的白太阳。
阴郁的基调,强烈的光影反差,热血飞溅,尘土翻滚,风刮过都有形状,一种惊骇、催眠的美感,正是弗兰克·米勒(《300》的原著作者)的漫画风格。导演扎克·斯奈德(Zack Snyder)以100%的忠诚度让这部漫画动了起来。
《300》取材自2500年前的一段历史:公元前480年,波斯王率领25万大军入侵希腊,所有希腊军队都撤退了,只有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斯率领300人继续战斗,依靠温泉关天险,他们坚持了三天三夜,直至全部阵亡。漫画家弗兰克·米勒5岁那年在电影院看到Mates的《300斯巴达》,从此着魔一般,改变了他对“英雄”的定义。
《300》的影评很有趣,有人说它至刚至阳,只能吸引30岁以下的男人;有人说那些穿着比基尼的肌肉男吸引的其实是花痴女人;还有人评价它是“数十年来最GAY的电影”。无论如何,的确很少有片子像《300》这样尚武、嗜血、迷恋雄性荷尔蒙:三百猛男涂满橄榄油的八大腹肌充斥整个画面,波斯王巨大的臀部、凶残的犀牛战象、挂满尸体的树,无处不在的斩首、喷涌而出的热血……在IMAX影院看这样的电影,无论男女,都有神经错乱的危险。
( 电影《300》海报 )
这样一部故事奇烂、政治绝对不正确的片子,视觉效果却是一流,影像华丽到令人窒息。它无法打动人心,却会蛊惑眼睛,刺激肾上腺素,让你瞬间High到极点。对此,导演既不感到羞耻,也没准备道歉。“《300》不是《拯救大兵瑞恩》,它与真实的战争无关。我不想反思战争,只想表现战争,以最大程度的视觉美感表现残酷,把人类最丑陋的战争变成一种华美的东西。它甚至不是电影,更像一幕歌剧。”
《300》之后,好莱坞的“技术疯汉俱乐部”又多了一名新成员——扎克·斯奈德。这个40岁的美国人拍电视广告和音乐录像带出身,在《300》之前只导过一部僵尸电影《活死人黎明》,名不见经传。以他的资历和才华,本来不足以与乔治·卢卡斯、彼得·杰克逊、沃卓斯基兄弟相提并论,但《300》以一种低成本、高风格化的方式让他走进了这个圈子。
( 导演扎克·斯耐德 )
就技术水平而言,《300》远远不及《指环王》、《金刚》。按导演的说法,这部片子其实是“低科技”的。所谓蓝屏拍摄(Blue Screen)与数字背景(Digital Backlot)并不新鲜,做起来也不难。只不过,的确很少影片像《300》这样,除了演员是真的,所有背景元素都由计算机生成。他们花6个月时间在蒙特利尔的一个大库房里拍完了所有的真人镜头(除了一段马上戏是在跑马场拍的),然后45个演员在计算机里化身300斯巴达勇士和成千上万的波斯大军,两军对垒,雷霆万钧,还有数字大象在数字悬崖边爬上爬下助兴。有了这样的计算能力,电影不再是剪出来的,而是“画”出来的——所有的背景都是后期用数字遮片“画”上去的,每一帧画面里的天空、风景都可以重新修饰,光影色调都可以重新调节,以营造战场气势。
一般来说,特效电影都追求照片级别的真实感,树是树,岩石是岩石,但《300》里树不是树,岩石不是岩石,都像经过Photoshop的滤镜处理,刻意追求一种超现实的奇幻风格,连演员眼睛里的光泽都经过漫画式的处理。这是他们在视觉效果方面最大的创新。《300》幕后最主要的特效工作室Animal Logic曾为《十面埋伏》做过特效,李奥尼达斯王掷梭镖的姿态里隐约还能看到金城武射箭的影子。犀牛和大象则像是从《指环王》里跑出来的,不过他们的钱袋不像彼得·杰克逊那么厚实,做这么几只大象已经快让他们破产了。
相比之下,倒是一些“低科技”的手段更有趣,比如天空的“咖啡染色法”:把咖啡倒在一张白纸上,将咖啡渍扫描下来,就是一层纹理效果,再倒一层,就加一层纹理……然后在Photoshop里合成,在After Effects里做出动态效果。片中很多云蒸霞蔚的天空效果就是这样做出来的,看上去很自然,像是摄影机拍出来的,又有绘画的质感。
神谕女那段恍惚迷离的巫舞,裸体与发丝、轻纱交织流转,视觉效果惊人。其实是在一个大水桶里拍的,摄影机对着蓝幕慢速拍摄。美丽的女演员在片中看上去表情痛苦,其实只是在水下屏住呼吸而已。青烟袅袅的效果则是CG烟雾外包一层真实的烟雾。单用任何一种烟雾都做不到这种效果,三维中无法做出那样变幻莫测的烟,拍真实的烟雾又没法控制它的运动。
打斗场面大量应用了慢动作,尖锐的长矛疾速刺入血肉之躯,动作冻结在半空,然后迅速分开,身体立刻四分五裂,鲜血像颜料一样,以各种迷人的姿态或泼洒、或飞溅到屏幕上。导演想把这些血溅疆场的镜头做得抽象、干净、漂亮,所以片中没有动用任何真血,90%的血都是从墨渍、醋滴,甚至直接从《300》漫画书的封面上扫描下来,然后在三维环境中做成动画。弗兰克·米勒热爱CGI,因为它能最好地传达漫画家对现实的感受。很多极端的,风格化的,摄影机不可能得到的镜头,都可以通过CGI技术“画”出来。
300勇士的腹肌与技术无关,是人力的结果。开机前,他们在一个训练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两个半月的魔鬼训练,每天狂扔实心球、铅饼、杠铃,只吃肉、叶子和浆果,有人两个月内掉了40磅肉。那位训练师的健身俱乐部现在估计已经快被“粉丝”们挤爆了。
《300》似乎在重复70年代《星球大战》的故事:极具视觉震撼力的预告片,海量的暴力和特效,全球性的观影欲望,网络上青少年亚文化的狂热追捧,还有影评人的口诛笔伐。对一部投资只有6000万美元的电影来说,它的票房和引起的争议程度都远远超出了制片方的想象。因为目前美伊之间的紧张关系,它很自然被视为一种政治寓言,它对波斯军队的“丑化”甚至激怒了伊朗政府。伊朗总统认为这是美国政府的阴谋,是对伊朗祖先的侮辱。有人问导演:“布什是Leonidas还是Xerxes?”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无意于政治,只是把漫画搬上大屏幕而已。”伊朗人如果看过弗兰克·米勒最新一集的《蝙蝠侠》漫画,也许会心平气和一些,在那部漫画里,美国总统是计算机生成的,大公司的恶人老板控制着游戏手柄。 勇士比基尼斯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