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真:一个公务舱杀手的诞生

作者:尚进

在10年前知识界讨论全球化问题的时候,谁也想象不到,全球化对经济产业最大的影响并不是全球性价格和流水线标准的统一,洲际化的航空公司和多语言的同声传译才是真正的现实热门。对于21世纪的工业技术界,空中客车A380和波音787才象征着全球化的技术征服,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通信领域巨头思科就试图与航空界来一次彻底技术性的南辕北辙。

可视性电话在很多人看来已经不新鲜了,甚至连微软Netmeeting这类个人电脑软件都可以实现视频会议功能,网络商业会议似乎早已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现实中却并没有几家公司真正以网络可视电话会议来取代商业会议,越洋飞行去面对面谈谈,依旧是更多人的选择,这是为什么呢?免费网络电话巨头Skype曾经考虑过研发视频电话系统,但除了声音效果接近面对面的交谈,视觉上依旧存在隔阂,画面过于模糊,甚至受制于网络速度,还存在着画面与声音不同步的延迟。在人们交谈时,眼神和表情的细微变化成为无法捕捉的关键缺失。

网真:一个公务舱杀手的诞生0之所以思科公司首席开发官兼高级副总裁查尔斯·杰卡罗(Charles Giancarlo)敢于大言不惭地将网真技术与喷气式飞机的意义对比,并不是空穴来风。在一个会议室内,12个人面对面坐着,如果不是一侧的6个人头顶上的镜头和屏幕外框,根本难以分辨与会者谁是真实存在的。三块65英寸等离子电视屏幕,均达到1080p的高清晰画面质量,清晰度是传统电视的6倍,屏幕中的人物完全显现出1∶1的视觉效果。别说口型和表情,甚至任何一方眨眼,脑门上流汗,对方都立马能看到。

不要以为这仅仅是高清晰版本的MSN视频聊天,至少从技术角度衡量,网真系统几乎达到了当今IP网络和压缩技术的极限。1080p清晰度的屏幕,每秒钟要闪30帧画面,每个画面最少为2Mbit,也就是说200万像素索尼摄影机的画面,每秒钟要传输高达1.5Gb的数据,但哪可能有如此神速的宽带互联网留给网真系统独享呢,将数据进行压缩成为唯一的出路。每一个屏幕每一帧都被压缩了400倍,压缩以后,与会者端坐不动的静态画面只有5Bbit,就算画面中人物四肢乱挥,也仅仅有8Mbit,这让虚拟高清晰会议仅仅需要5兆的宽带网络就够了。而在每个屏幕极度夸张的数据压缩背后,依靠着近70颗奔腾中央处理器的累计计算能力,锁定在屏幕背后的CODEC引擎盒子成为秘密的技术核心。除了惊人的压缩算法,难以体验的网络延迟也在说明计算速度问题,画面压缩被控制在100毫秒内,从中国到美国的跨大洋传输要消耗掉70毫秒,对方再将压缩的画面解码还原又需要100毫秒,整个过程的总延迟被控制在250毫秒之内,仅仅相当于1/4秒,也就是7帧的画面,这几乎可以被肉眼所忽略。

一个名叫Regus的集团毫不犹豫订购了50套网真系统,Regus将这50台机器布置在全球超级大都市,采用租赁方式为跨国公司提供会议服务。当有人询问Regus集团的首席执行官马克·狄克逊(Mark Dixon)为什么要第一个吃螃蟹时,他的说法很有说服力:“拥挤的机场、高昂的差旅费、紧迫的时间安排以及环保问题,信息时代必须改变以往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但却又不能因为技术的改变,让面对面交流中最细微的暗示被掩盖。”几乎不需要怀疑网真技术能够实现最自然的网络会议效果,唯一问题就是如何在成本上颠覆航空公司了。

每台6人同时使用的三屏幕网真TelePresence 3000要价高达29.9万美元,要想两方网络对话,至少要买两套设备,就算是最便宜的单屏幕低端版本,也得花掉15.8万美元。面对如此高昂的一次性投入,思科公司自己就采购了110套,试图拿自己公司当商业小白鼠,而按照目前实际使用的趋势,据说9个月就完全能够收回全部投资,每年节约1亿美元的差旅费。无疑投资银行肯定会对网真技术更感兴趣,节约航空飞行成本和环保主义都不再重要,像彭博新闻这样的财经电视台完全可以直接把那些上市公司的总裁们拉到网真屏幕前,让华尔街的分析师直接拷问,我们只需要观察总裁们的眼神和脑门,至少能感性地判断出买谁家的股票更可信。■ 公务舱同声传译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