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军时间表之争

作者:薛巍

撤军时间表之争0

( 3月29日,巴格达发生多起自杀式炸弹袭击 )

克罗克上任后面临至少两方面挑战:处理与伊拉克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的关系,应对美国国内日益强烈的反战情绪。

3月29日,美国新任驻伊拉克大使瑞安·克罗克在巴格达重兵把守的“绿区”正式宣誓就职。克罗克在就职仪式上称:“改善伊拉克安全状况是目前美国对伊政策的核心问题,恐怖分子、反美武装分子在继续威胁着巴格达和伊全境的安全,这是历史性挑战。”

然而就在同一天,巴格达和巴格达北部城镇市场发生多起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152人死亡。这天傍晚的购物高峰时间,巴格达北部沙巴区一个市场遭到人体炸弹袭击,至少60名平民在惨剧中丧生。不久,巴格达以北的哈利斯镇接连发生4起汽车炸弹爆炸,造成至少47人死亡、91人受伤。

今年2月14日,代号为“法律与秩序”的巴格达新安全计划出台,遏制暴力、恢复秩序是美伊双方的共同愿望,也被各方认为是决定伊拉克前途命运的“最后机会”。安全计划实施初期,巴格达出现了短暂的相对平静,局势似乎朝积极方向发展。然而,这种相对“稳定”的局面未能持续太久,各方乐观的声音和刚刚建立的信心便迅速被一连串伤亡惨重的袭击“浪潮”淹没,伊拉克的安全局势依旧阴霾重重。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安全计划实施过程中,什叶派宗教领袖萨德尔及其麾下的民兵武装“迈赫迪军”选择暂时妥协和避让,甚至离开伊拉克,躲过军事行动的锋芒,是伊安全状况短期好转的重要原因。

然而,包括“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在内的武装人员、逊尼派极端组织的袭击活动却在这一时期变得频繁起来。3月5日和6日,南部希拉市和巴格达穆塔纳比书市发生袭击事件,近13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这两起袭击被政府认定是逊尼派极端组织和“基地”伊拉克分支的恐怖分子所为。这些事件一方面造成了伊安全局势的进一步动荡,同时也客观地刺激了教派矛盾的滋生和激化。

克罗克上任后面临至少两方面的挑战:处理与伊拉克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的关系,应对美国国内日益强烈的反战情绪。现年57岁的克罗克是一位职业外交官,自2004年起一直担任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此前担任过驻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大使,曾在伊朗、卡塔尔、埃及和阿富汗任职。2003年美国攻占伊拉克后,他曾负责美国政府和伊拉克临时政府的联系。布什之所以选择克罗克,主要是认为他对该地区的文化和语言都比较熟悉,加上已有30多年外交经验,被认为是担任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的理想人选。克罗克的同事说他跑过马拉松,为优雅的外交领域带来了一种休闲、冒险的作风。他接替的是哈利勒扎德,后者已经被任命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

美军在伊拉克浴血奋战之际,3月29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51票赞成、47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含有从伊拉克撤军时间表的紧急战争拨款法案。根据这项总额为1217亿美元的法案,国会将为美国本年度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增拨900多亿美元的经费,要求布什政府在法案成为法律后120天内开始从伊拉克撤军,并争取在明年3月31日以前撤出美军作战部队。美国众议院23日已表决通过了一项紧急战争拨款法案,要求布什政府在明年8月31日前从伊拉克撤出美军作战部队。

针对参议院的投票表决,布什3月29日表示,驻伊美军处境危险,不应该对他们进行限制。无论最终提交给他的是众议院版本还是参议院版本的法案,他将否决限制驻伊美军指挥官、没有为美军提供经费的法案。参、众两院必须就各自法案的不同之处进行协调,形成一个最后文本后才能提交给总统签署。如果遭到布什否决,两院将再次分别进行投票,但均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票才能推翻总统的否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民主党要争取到规定票数,恐怕很难。

《经济学家》说,民主党要求明确美军撤离伊拉克的时间表,是因为他们相信时间表能迫使什叶派主导的伊拉克政府在两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提高其自身维护安全的能力以及照顾逊尼派少数派的利益。共和党资深参议员、有意参加2008年总统大选的麦凯恩则认为,参议院的辩论不是关于是否撤军,而是关于是否设立一个“投降日期”。他说,法案中有关撤军的期限是在为美国的敌人提供信息,等于是在告诉他们,美国人什么时候要走了,他们什么时候可以再行动了。 撤军时间表

上一篇: 文艺化总统
下一篇: 巴以和平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