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册(427)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4月2日,中东铁路公司设立民政处
民政处下设民政、土地、中俄交涉、教育、宗教事务、卫生、兽医、报刊发行等部门,主管哈尔滨、满洲里、海拉尔、绥芬河等地中东铁路附属地的民政事宜,成为一个独立于中国行政主权之外的殖民机构。沙俄从中东铁路修建的第一天起,即以筑路为名,将东起绥芬河,西至满洲里,南至大连(1905年日俄战争后至长春)铁路沿线两边宽约11公里、1607平方公里的地带圈为铁路用地,由中东铁路局负责管辖。中东铁路沿线殖民机关的出现与清政府驻德国公使许景澄奉旨与华俄道胜银行董事长乌赫托姆斯基在柏林签订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有直接关系。按照合同第六款规定:“凡该公司建造铁路所需用地,及附近开采沙、石块、石灰等项所需土地,若系官地,由中国政府给予,不纳地价……凡该公司之地段,一概不纳地税,由该公司一手经理。”■
4月3日,清廷推行强制性普及教育
清政府颁布《议定强迫教育办法十款》,此举缘起于1902年在日本考察教育的直隶士林领袖吴汝纶,他函告管学大臣张百熙普及教育须一定的强迫措施。清廷学部曾多次讨论考虑效法西方,拟定强迫教育措施,将“适龄儿童不入学者罪其父母”写进法律条文。然而由于当时学堂与学生数量激增,“经费难筹、教习难延、经理无人”等问题涌现后难于解决。《十款》此时应时而出,鼓励士绅捐输,庙产兴学(将庙产充作学堂经费,寺庙房舍用为教室),裁书院建学堂等。朝廷允诺,如果开办蒙学堂10所、入学学生500人以上,派为绅士长,得享一切绅士权益;建20所以上,请旨奖给“乐善好施”匾。■
4月2日,《神州日报》在沪创刊
《神州日报》主办者为同盟会会员于右任。该报报名暗寓“当复中华民族之祖国”的思想,纪年使用干支而不用帝号,有蔑视清廷之意。社址设在上海四马路群学社书店三楼。《神州日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份大型日报,每日对开三大张,设有论说、专电、要闻、各省通信、杂俎、沪事评论、本埠新闻、商业新闻、余录、文苑等栏目。主要编辑和撰稿人有杨毓麟、王天生、汪允宗、叶仲裕、金淮、汪彭年、邵力子等。《神州日报》经常报道各地武装起义的详细情况,《呜呼盗贼世界》、《北京官场之酒色财气》、《盛宣怀之贪污史》之类文章则揭露当时腐败面貌,并报道列强侵略行径。《神州日报》是《警钟日报》停刊后宣传革命思想影响较大的报纸,然而最后停刊却不是被封闭,而是源自火灾。■
4月,川汉铁路勘测队完成川汉铁路宜昌到成都测绘
自光绪二十九年(1903)四川总督锡良奏请自办川汉铁路,暂预定路线系自汉口起,经宜昌、夔州、重庆、永川、内江、资阳以达成都,全长约1980公里。几经努力延请到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的铁路与桥梁工程专家胡栋朝为川汉铁路正工程师,开始勘测路线。经过胡栋朝的精心勘测,最后确定从宜昌北望桥起,经马难波、西河口、杨家河、马粉坪、石家坝、大峡口、香溪,绕避巫峡以达夔州为路线。然而虽然完成部分测绘,但此时川汉铁路公司内部意见不统一,争论不休,胡栋朝最终辞职。■
4月5日,上海商务局牛捐公所遭遇各国驻沪领事抵制
牛捐是晚清众多捐税的一种。光绪二十五年(1899)3月,上海道出示捐章,对各业设摊、开店等应征税捐做了详尽规定。对经营副食品买卖的,开征捐税。猪业捐初定为每户每月抽捐200元,后改按头抽捐。牛捐公所建立后,规定每头牛捐2元6角。由于捐税沉重,牛肉庄利润微薄,到6月底,十余家牛肉庄呈文租界工部局,要求牛肉加价,工部局认为,牛捐公所专利“有违规章”,致书领事,要求照会上海道瑞,按1905年6月25日所定捐例,每头征收1800文。■
4月4日,“钦差考察铜币大臣”陈璧抵闽调查整顿铸币
闽中铸币起因是光绪三十年(1904)福州将军兼船政大臣崇善为解决船政经费部分来源,在福建船政局内创设铜币局,内设南局、东局和福建机器局附设之造币西厂。铜币局原计划每日夜生产铜圆160万枚,但由于机器设备不够精良,加之工匠操作不太熟练,开办之初日铸额不及10万枚。后违规向日本购买铜饼直接印花,每日产量才逐渐提高至50余万枚。据当时《中外日报》记载:迨十二日开工,自晨至夜,核计所出,向之订购八十万者不及十万,局内上下骇绝。陈璧(上图)到来之前,东西两局已奉部谕停铸长达一年又二个月之久。陈璧实地考察发现,东局“厂屋半就垲毁,机器霉锈,材料散蚀,腐败情形实堪诧异”,铸造币业已是亏损严重,负债累累。陈璧给军机处拍发一份加急密电,建议精简机构,整顿了铜币局的内部管理,对“精神恍惚”、力不从心的福州将军崇善和闽关铜币局总办候选道马景融等人的贪污等腐败行为做了据实奏报。■ 中国近代史纪念册中东铁路近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