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册(426)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3月26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第一届学生毕业典礼举行
这些毕业生中部分人马上将被派遣留学。当月京师大学堂告示上公告了留学毕业生名单:“孙昌、阮志道二名派赴英国游学;潘敬、高继颐二名派赴法国游学;朱垂莘、曹冤、程祖彝、何焱森四名派赴美国游学。兼尽华侨教育义务。”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出国留学的京师大学堂毕业生日后大多颇有成就。1908年,在中华公所主席陈焕章策划下,纽约成立侨民学堂,将区公沛私塾归并,所聘请的次任校长即是前往美国留学的程祖彝。前往英国留学的孙昌曾在北京政府外交部任职,阮志道则一度出任山西大学法科学长。■
3月26日,革命党人孙毓筠等被判刑五年
孙毓筠(上图)是安徽寿州(今寿县)人,1906年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曾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要人物之一,被捕时在同盟会地位仅次于孙、黄。1907年他到南京运动新军响应萍浏醴起义,事泄被捕。两江总督端方详察其身份背景,发现是朝廷重臣孙家鼐的晚辈,立即致电孙家鼐,第二天得到复电称:“此子顽劣异常,请严加管束。”暗示端方“刀下留人”。端方派人示意其提供“只谈政治革命,不唱种族革命”的口供,帮他开脱了大逆不道的罪名,仅得5年轻判,辛亥革命后获释。此后曾任安徽都督、临时参议院议员、约法会议议长等职。■
3月27日,天津商会第一次劝工会在天后宫开幕
天后宫位于天津旧城区东门外(当时宫内供奉护海女神天后娘娘),庙内外陈列百货,推销商品,开创了天津商品博览会先河。此次劝工会是和“皇会”(也称娘娘会,祭祀海神娘娘的传统活动)一块进行的。皇会起初是由天后宫承办,因耗资巨大,无力负担,只得寻求天津巨商们慷慨解囊。天津大盐商、大钱商等纷纷提供数额可观的资金支持,天津商会独立组织策划,将皇会与劝工会同期举办,天后宫及巡警总局也都给予了积极配合。天后宫的门首挂上了“商业劝工会”的匾额,旧城南北门及河北大街、竹竿巷等交通要道均设立了牌坊。■
3月30日,晚清名臣张百熙辞世
湖南长沙人张百熙(1847~1907,右图)是同治年间进士。曾任编修、侍读等职。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上书弹劾李鸿章表面备战,私下主和。戊戌变法后,因为曾举荐康有为而获罪,被革职留任。张百熙最大的成就在教育。1898年任内阁学士的张百熙主管京师大学堂事务,上书建议变革科举,兴办学堂,设立报馆等措施。1902年任管学大臣后主张一切从头做起,暂不设大学本科,先办预备科。另设速成科,以收急效。并提出增加经费,扩充校舍,购买图书、仪器以及附设译书局等建议。张百熙通过出使美国的钦差大臣收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等13所大学的课程、章程、书目,以为参考。并主持制定了一套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学堂章程,经清政府批准,称为《钦定学堂章程》,是我国第一部以政府名义颁布的完整学制。■
3月28日,《京报》在北京创刊
3月28日,《京报》在北京创刊,汪康年(上图)任社长兼总编,名誉社长兼采访主任为文实权。《京报》以“假发言论之权,以尽己之天职”为宗旨,主要刊载政治新闻,敢于直言。汪康年在《〈京报〉发刊献言》中明确表示:“处今之时,合同志,结团体,力纠政府之过失,以弭目前之祸。”直言不讳《京报》理应承担起社会监督责任,褒贬时政,抨击现实。《京报》的办报资金虽然部分来自政府官员以私人身份的赞助,但编辑部却不受任何外来势力干扰。问世后的《京报》面对日益高涨的立宪运动,刊发了一系列议论,阐明立宪的益处和方法步骤,为当时代表进步倾向的立宪运动摇旗呐喊。但受清末的丁未政潮影响,《京报》当年就被勒令关闭。■
4月1日,天津首家拍卖行创立
近代天津作为北洋实业聚集之处,经袁世凯大力扶植民族工商业,使当时天津“为销售实习工场、习艺所、广仁堂女工厂各种成品,于金华桥北市场择凭楼房一所陈列各品,以便士商购取其各省、各州县工商制品,如欲寄售亦听其便,唯不代售洋货”。此外,直隶工艺总局在考工厂设立津益拍卖处,为各民立工场专设代销公柜。袁世凯认为:“所拟设立津益拍卖处,系为提倡商业起见,自属可行,应准立案。”这些言论举措显示袁世凯旨在抵制洋货,努力收回利权,生产国货,推进中国近代化建设。■ 历史中国近代史纪念册天津商会京师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