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圆桌(425)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石头,倪峻,李黎,古德白)
孟母心得
◎石头 图◎谢峰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是子。咱长一辈,说说孟子的妈,孟母。孟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孟母的思想对我们现代人又有怎样的启迪呢?孟母是怎么安顿我们的心灵呢?
孟母事迹集中保存在西汉时期两本书里:《韩诗外传》和刘向编撰的《列女传》。后边这本书特好玩。
孟子小时候的事,妇孺皆知:子乱学,老搬家;子不学,断机杼。后来孟子娶妻以后,婆媳又联手做了一件漂亮事,叫人赞叹不已。
话说孟子长大成人,娶了个娇滴滴如花美眷。有一天孟子要进卧室,扒头一瞧,见小妇人“袒而在内”。脱上衣为袒,大约也没全袒,总之衣冠不整。试想香闺椒室,篆烟重帘,罗衫半褪,慵髻斜垂,冰肌胜雪,腻脂如玉,彼美一人,是我贱内。一般人就美死了。但是孟子暴怒,认为媳妇有违礼法,不守妇道。当时掉头就走了。
这要是一般的媳妇就完了,等着被休吧。可是小妇人不愧为孟子的媳妇,当下就奔婆婆去了。对孟母说:我听说什么夫妻伦常一类大道理,在卧房之内是不用讲究的。如今我不过自个在卧室里偷个空放松一下,结果夫子见了我就暴跳,这不是拿我当外人吗!既然这样,我们妇人之义,没有留宿在外人家的道理。本媳妇申请回娘家。
先下手为强。孟母一听这还了得,赶紧叫孟子过来。当初我看到这里,真想不出老太太该怎么跟这油盐不进略无情调的孟夫子说呢,结果人家孟母严肃认真地批评儿子说:按照礼法,要进大门,先问里边有没有人,用以致敬。将上堂,先提高声音,让人家有个准备。要进屋,眼睛都得往下瞄着,唯恐瞧见人家的过失。如今你大咧咧闯进屋,你自己就不讲礼,你还要求人家讲礼,我看你小子是要找倒霉啊!
一坨堂堂正正大道理砸得孟子心服口服,那么这个故事到底对我们现代人有怎样的启迪呢?石头心语:当你说话时,你要看对方有什么样的心灵,将你的真心浸渍在他所喜爱的鸡精里,煮一碗速效救心汤。假若对方无比深邃的内心喜欢甜口,你就要用糖精代替鸡精——冰糖太昂贵而又不出数,与那原始的鸡架子吊高汤一样都不为我们所推崇。记住,只要你将自己调至足够庸俗而又可以引领庸俗,你就会成为一个淡淡的导师,淡淡地达到自己心灵中无比辽阔的世界。简称“无辽世界”。
我爱“大白兔”
◎倪峻
“大白兔”是奶糖,一只惹人喜爱的小兔乖乖地静卧在草丛中一动不动——这就是大白兔奶糖几十年不变的模样,印在当年看起来很高级的蜡纸上,包装很简单但很经典……
“大白兔”是在物质匮乏时代年少嘴馋的我的梦想,那时我总想,要到上海才能买到的大白兔奶糖,什么时候才能吃上啊?这个梦想直到我四年级,也就是10岁时候才实现。因为我老爸押车去了宁波,顺道拐到上海,而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一袋大白兔。
押车是指当年我们川拖厂还红火,拖拉机还能远销到祖国各地的时候,厂里总是派专人乘货车押送拖拉机到当地,在大家工资都很少的80年代中期,押车的活一趟下来能挣个百八十块——相当于我老爸两个月的工资,还能免费旅游——于是,我文弱英俊的老爸就不怕脏不顾累,主动申请去押车,虽然他那时已经是厂里医院最有前途和口碑的医生了!一路风餐露宿,像个“二等公民”,半夜睡着时候会被突然启动的火车震醒好几次,运气不好时还会被强大的惯性冲顶得撞到车厢上头顶起包……还好没有遇到《绝对信号》里的血腥事件——我发挥着想象——火车,尤其是货车总是能给想象力丰富的剧作家提供完美空间,多年以后我也试图成为剧作家,于是想起父亲当年的冒险,幻化了好多故事。那是1984年的4、5月,据父亲说,可在铁路沿线看到漫山遍野的映山红。
于是等老爸回来,我无限骄傲地吃上了梦中的大白兔,来自上海冠生园的著名奶糖大白兔,把同学们的眼睛都馋绿了的大白兔。
大白兔来自上海冠生园,1959年,“大白兔”为国庆10周年献礼而诞生。当时工厂只有一条生产流水线,每天产量是800公斤,许多生产环节还要手工操作来完成。在那短缺经济的年代,大白兔奶糖是上海的骄傲,是不敢存有太多奢望的中国人的奢侈品。“七粒大白兔奶糖等于一杯牛奶”,很多人还记得,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大白兔”是作为营养食品伴随一代人成长的。1972年,周总理曾将大白兔奶糖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总统尼克松。
一个大白兔吃了几十年,还有人在吃。2002年春节,上海某报还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一位94岁的老人从大白兔诞生之时就开始吃大白兔奶糖,每天两颗,从未中断,每月少则五六斤多则十来斤,床头是大白兔、桌上是大白兔、兜里也有大白兔,一吃几十年。
“大白兔”诞生40多年了,40多年间,中国的整个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大白兔的“模样”也变了,静卧的乖乖兔一跃而起,呲着两颗罗纳尔多似的小兔牙成了具有现代意味的卡通形象。
上剧作课讲梦想的时候,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了学生们,于是今年的圣诞礼物、元旦礼物有了好多“大白兔”,学生还问:比起当年,现在的大白兔甜吗?我说:甜,都很甜!
几个字头的诞生
◎李黎
香港电影先有武侠片后有黑帮片。于是早期的黑帮片从武侠片脱胎而来,带有强烈的江湖气息,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塑造一两个悲剧人物和一两种诡异的命运。
这类黑帮片的最高代表是《英雄本色》、《纵横四海》等,无数内地的青少年都把青春和这些电影连接在一起,同时,也几乎永远地记住了周润发。
从江湖到街头,是90年代香港黑帮片的一个转折,虽然视觉上看起来局限、凌乱和卑微了,但却因为极力逼近真实而影响力巨大,《古惑仔》的流行程度,大概不亚于王朔、金庸、余秋雨,更可怕的是它又具有行为指南的作用,比“行为规范”更能影响人。
因为转到街头,英雄就少,即使有,也不够大气。同时因为“真实”这一因素局限着,人物的命运不再大起大落,而是在千头万绪的“局”“势”中举步维艰,进退两难——那个时期的黑帮片,涉及到“退隐”的不在少处。强硬如《枪火》、《暗花》这样的片子,也是英雄少、命运感强,它们赖以吸引人的地方不是一两个人笑傲江湖,而是在破落的街头市井里做种种关乎命运的选择。
也是在这个时候,黑帮片的元素越来越多,定位越来越模糊,武侠、动作、纯暴力、文艺、喜剧,乃至后现代,所有的类型都被意识超前、精明强干的香港电影人使用过了。1996年的《一个字头的诞生》,因为足够另类所以成为经典,到了不可以不看的地步;《旺角卡门》,也因为十足的文艺而成为黑帮片里的另类经典。我们熟悉的周星驰著名的赌神系列和《食神》,也都可算进黑帮片,其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对英雄、命运的消解。
吴镇宇、黄秋生、刘青云、张耀扬、曾志伟、任达华,包括很喜欢的倒霉蛋林雪,所有的黑帮片字号,悉数登场,香港黑帮片进入鼎盛时期,而且有一去不回的趋势。
香港黑帮片的最近一个阶段,是从街头转向政治。这也是和香港黑社会现实几乎吻合的地方,生意不再是打打杀杀,转到地上才是正道。以往,香港洪门严格规定:不准勾结官府;现在不同了,是多多益善。于是我们才看到了最近几乎泛滥的“文艺黑帮片”,《无间道》、《黑社会》都是这种货色,整部电影居然没有放一枪,看得让人崩溃。但再想想,所谓黑帮,最初不过是一群找饭吃的人被逼转入地下,他们的出发点不是开枪杀人,是抱成一团,自行其是。那么在今天他们不开枪,没有枪,也完全正常,只是屏幕上少了一些快意恩仇和热血沸腾。
“70后”“80后”两代人,都是看香港黑帮片长大的,今天大部分已经成熟了、势利了、社会化了。当我们惊讶地发现香港黑帮片里再也没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而充满权谋与利益时,恍惚间就觉得这十几二十年来香港黑帮片所演的那些故事,说的就是自己。
我接受了第六任邦德
◎古德白 图◎谢峰
詹姆斯·邦德的头永远不会低下,不仅不会低下,关于邦德新的英雄事迹仍在源源不断地炮制而出,就像这部《皇家赌场》,票房已经完全超越上一集“007”电影《择日而亡》,对丹尼尔·克雷格来说,现在关于他的一切评论都可以打住了。
回头再看这21部“007”系列,从中国人最初用特有的隐忍方式称他为“第七号情报员”,到后来逐渐跟上节奏而带有感情色彩,你不能不说,邦德一直生活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在世界需要的时候,他总是神奇而利落地出现。从第2集《来自俄罗斯的爱情》开始,邦德即被赋予明显的与时俱进的特征,这一集中,他的任务是到伊斯坦布尔夺取一个价值连城的俄罗斯解码器,更具象征意义的是,他还要解救一个意欲投奔西方的俄国女间谍。
从这时开始,邦德已经在以解救全人类的苦难为己任了。第13集《八爪女》,苏联与美国关于某空军基地的争端成为噱头之一;第18集《明日帝国》,据说剧中媒体巨子是在影射传媒大亨默多克;到了第19集《纵横天下》,邦德开始排除由世界石油供给不平衡而造成国际势力之间的斗争所带来的危险,他要保护一个英国石油大亨的继承人。
不论怎么看不惯他的做派,你都不得不承认,为了让你的私家车用上比较便宜的汽油,这个已经诞生了44年的英国中年男人,仍在为了世界而不停奔忙。
完全可以说邦德是世界经济的一个缩影。《皇家赌场》片长144分钟,是索尼公司接手米高梅的拍摄权后出品的第一部,所以在这一集中,你会不可避免地看到很多索尼痕迹——不经意间出现的影像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高清液晶电视。
我更关心下一部邦德电影的剧情。我在想,除了杨紫琼与香港,邦德是不是能再次与中国发生一些联系?在前21集中,魔鬼党一直是他的老对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位因卖楼而发大财的中国房地产富豪会在电影中出现,他们将讨论一下别墅和经济适用房的问题……
如果福特公司变卖阿斯顿·马丁的交易成为现实,考虑到相关合约已结束,邦德先生在电影中就不能再开这个牌子的车了。但是没关系,一旦邦德不开阿斯顿·马丁,根据协议,他有可能恢复使用另外一个英国品牌——福特公司希望在下集“007”电影中出现捷豹跑车,据说最有可能当选的是捷豹XF。这款车是在底特律车展上展出的C-XF概念车基础上开发的,到2008年新一集“007”电影上映时,捷豹XF也将同时上市。对邦德和捷豹品牌来说,这将是一笔双赢的生意。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