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步机的历史
作者:袁越一台电动马达,带动一条水平传送带,这就是跑步机最基本的零件。把这两个零件组合起来,放在一间通风良好的房间里,你就可以享受跑步的乐趣了。不过,跑步机当初可不是为你发明的,而是为你家的那条狗。发明跑步机的人也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为了节省体力。
世界上第一台跑步机诞生于1875年,发明人是美国东部农村的一位机械师。这台机器其实是一台便携式农机设备,以牲畜作为动力来源。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世界各地的农民们早就想到用驴来拉磨了。不过,驴和任何动物一样,不喜欢原地转圈,要让驴拉磨,就得用鞭子抽。
除了拉磨,还有好多农活可以让动物干。早在16世纪,欧洲的农民们就发明了很多类似的传动装置,让驴和马来帮助农民打谷,或者汲水。不过,这些装置都是让动物爬楼梯,利用动物的体重来产生动力。
1866年,纽约州通过了美国第一部禁止虐待动物的法律,用鞭子赶牲口被视为非法行为。“美国反对虐待动物组织”(ASPCA)指责那些爬楼式的动力装置伤害了动物的膝关节,给动物们造成了心理压力。于是有人发明了水平跑步机(Level Power Treadmill),其传送带和地面平行,动物走在上面就像平时散步一样自然。
第一台水平跑步机到底是谁最先制造出来的?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不过,纽约附近的一个名叫“东费什吉尔”的小村子里至今还保留着两台1875年制造的水平跑步机,一台较小,用来搅拌黄油,通常由狗来提供动力。另一台较大,用来锯木头,由马提供动力。
等到以柴油为动力的小型马达被发明出来后,这种动物跑步机就被淘汰了。此后的几十年里,没人想到用跑步机来锻炼身体。一来那时候食物匮乏,人的劳动量也远远大于现在,不必依靠跑步来消耗本来就不富余的脂肪。第二,假如有人想跑步,出门去跑就行了,那时候屋子外面全是跑道,一年四季空气新鲜。
最先想到把人送上跑步机的是一个叫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Bruce)的科学家,他毕业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专业是心血管生理学。1949年他和一个叫保罗·于(Paul Yu)的中国留学生合作,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用跑步机来检查人的心肺功能。具体说,就是让受试者在跑步机上跑10分钟,然后测试其在疲劳状态下的心肺功能,过程非常简单。
1950年,布鲁斯被华盛顿大学聘为教授。他在那里潜心研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心肺功能测试方案,叫做“分段式跑步机测试法”。受试者嘴里插着通气管,全身贴满电极,在跑步的同时同步测量耗氧量、心跳频率、血压和心电图。那时的跑步机已经能够做到随意控制速度和坡度,因此整个测验采用分段式的方法,分别测试受试者在不同锻炼强度下的心肺功能。之所以采用这个方法,是因为病人潜在的心肺功能障碍往往只有在疲劳时才能被检测出来。
1963年,布鲁斯发表了这篇论文。此后,这个分段式测量方案就被称为“布鲁斯方案”(Bruce Protocol),直到现在仍然是测量病人心肺功能的常规方案。
这套“布鲁斯方案”救过好多好莱坞英雄的命。好莱坞打斗类的电影里经常可以见到主人公在决斗前踌躇满志,却因为退出江湖太久,栽在了布鲁斯测试上。然后主人公奋发图强,刻苦锻炼,终于在最后的决战中战胜了强大的对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商人们很快看到了跑步机的巨大潜力,纷纷开发出不同价位的家庭式跑步机。那时正值60年代,西方国家跑步进入了城市化阶段。农村人口纷纷移居大城市,交通拥挤和空气污染现象日趋严重。跑步机赶上了这股浪潮,开始热销。这股势头直到今天仍然方兴未艾。
如今的跑步机早就不是当初那种简单的马达加传送带了,新式跑步机不但可以随意调整速度和坡度,还能根据使用者体重的不同制定出独特的跑步程序,帮助使用者消耗一定量卡路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对跑步机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很多功能都是被NASA的技术人员首先设计出来的,目的是让宇航员在狭小的太空舱里仍能坚持锻炼身体。
不过,功能的增加造成了使用程序的繁琐,美国最热门的电视喜剧《宋飞正传》(Seinfeld)就特别喜欢拿跑步机当笑料。这部剧集里有个很胖的角色叫乔治,他总是搞不懂跑步机的设置,每次上机都会被传送带弄得摔一个大跟头。
这个剧集讲的正是发生在纽约的事情。纽约不但是跑步机的发源地,也是跑步机最大的市场。跑步机的发家史正好反映了纽约的历史变迁。
也许你还不知道,如今最新款的跑步机还有专门为宠物狗设计的跑道,狗主人终于可以和狗一起在家锻炼身体。跑步机在人类那里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动物界。 历史健身跑步跑步机